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多次分权式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分权将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考核任务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紧地绑在一起,引发了地方政府为GDP、就业等经济和政治目标展开竞争,通过限制本地资源流出和外地产品进入的方式实施地方保护,形成了类似“诸侯经济”的市场分割局面。Poncet(2003)曾以关税等价的边界效应衡量中国省际边界分割水平,认为我国省际分割高于欧盟国家之间的分割,由此造成的效率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左右(郑毓盛,李崇高,2003)。
中央政府在改革初期已经意识到市场分割的严重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作为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过程中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关部门针对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现象200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303号文”),要求地方政府改变或撤消属于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的文件。一直到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中央政府依然在强调打破地区分割和隐性壁垒,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然而即使中央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一旦触及地方政府利益、威胁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会遭到地方政府的消极应对。典型案例如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年底发布并于2017年实施的盐业体制改革政策,该政策允许食盐批发企业跨省备货、跨省销售,但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打破了当地盐业公司的垄断地位,在改革实施40多天内,便出现多省份以各种理由查扣外地食盐的情况。也正是由于各行业中都存在类似情况,市场分割问题在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时期的当下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
学术界对市场分割经济后果的认知集中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如阻碍长期经济增长、长期抑制产业升级、带来整体技术效率损失等,然而制度规则只有通过作用于微观组织行为形成传导机制,才能最终影响宏观经济绩效,因此将外部制度规则纳入对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学领域对市场分割下微观企业经济活动及其后果的探讨相对缺乏,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大背景,从市场分割下企业倾向于规模型扩张抑或创新型增长的分析视角,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策略的选择进行研究。全书从构思到成型,再到正式出版,耗时数年。部分数据跨时较长,但其研究方法与创新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及思路借鉴。与以往文献相比,本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本书验证了市场分割对微观企业一体化(本书主要讨论企业纵向一体化,企业横向一体化不在本书讨论范畴,后文同)水平的促进作用。以相对价格指数法衡量省际市场分割指数,以被广泛使用的价值增值比率衡量企业一体化水平。本书发现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越高,作用机制主要是市场分割下企业面临的弱竞争环境降低了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动力,且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的丰富资源为企业创造了有利的一体化条件,从而导致这一结果。我们处于一个精细化分工的时代,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多样且变化频繁,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专业化分工是提升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国有企业在市场分割的背景下进行一体化发展未必是将占优资源配置到更有价值的方向,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资源错配的体现。
其次,本书提供了市场分割阻碍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模式转型为创新驱动模式,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模式的微观证据。我们既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验证了市场分割促进微观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规模型扩张,即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地方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一体化和多元化水平越高;同时也发现市场分割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即地方国有企业的规模型扩张,部分是以牺牲创新型增长为代价的。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市场分割对企业影响的区域性差异,我们引入异地子公司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市场分割对地方国有企业一体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异地子公司在总公司中占比较低的企业中,而市场分割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也随异地子公司在总公司中占比的增加而得到缓解。
最后,本书区分了市场分割对微观企业经济后果的短期正向影响和长期负向影响。市场分割下企业在竞争程度较低的环境中通过规模扩张获取市场力量,本书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程度来衡量其产品市场竞争地位,验证了市场分割对地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提升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具备短期效应。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获取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本书检验市场分割下的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以探讨市场分割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并发现与短期正向影响相反的结论——市场分割伴随着地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提升而降低。同样,异地子公司占比在两种相反的效应中都起到反向调节的作用。
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在研究视角上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不同于当前为数不多的发现市场分割对微观企业负面影响的研究,本书从规模扩张和市场竞争地位的视角发现市场分割对微观企业的短期正面影响,从微观层面解释了市场分割存在的原因。
其二,不同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扮演“支持之手”或“掠夺之手”角色的文献,本书从短期支持和长期掠夺的视角发现在市场分割背景下,地方政府对微观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存在矛盾。这种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的矛盾从多维视角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多面性。地方政府以分割市场形式为企业提供的“支持之手”,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企业长期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其三,不同于多数从宏观视角分析市场分割经济后果的文献,本书基于微观视角对市场分割经济后果进行分析,且本书在微观层面发现市场分割促进企业规模型扩张却抑制创新型增长的结论与宏观层面文献的结论也是吻合的。市场分割推动了区域短期经济增长(陆铭和陈钊,2009),但区域潜在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这一反差与我国经济新常态转型也密切相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粗放型增长需要转变为创新型增长,而市场分割推动的正是以要素资源推动的粗放型增长,但这种推动并非为最优的。
新常态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本书发现市场分割推动的微观企业规模型扩张是以阻碍创新型增长为代价的,短期内产品竞争地位的提升是以长期内创新能力下降为代价的。这既为现有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从微观角度证明了市场分割下资源配置的错位。且本书的结论主要存在于地方国有企业中,然而长期来看市场分割导致的资源错配不仅抑制了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资源获取和发展,对国有企业也是不利的,市场分割下没有真正的“赢家”。
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打破市场分割,才能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然而市场分割内生于经济增长,打破市场分割势必会影响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利益,本书的研究也发现市场分割推动了地方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短期内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地位,这在微观上可能成为逐步消除市场分割的障碍之一;因此考虑国有企业的利弊得失,使微观企业着眼于长期发展,成为市场整合的助力者,是打破市场分割的形式之一,也是本研究考虑的主要方向。
笔者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