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跟老祖宗们聊聊天](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62/48034862/b_48034862.jpg)
第25章 苏轼(三)
【苏轼:我这么牛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苏辙:哥哥牛批!哥哥赛高!】
【王安石:臭屁吧就!哼!】
【宋神宗赵顼:王爱卿,淡定!唐宋八大家不是也有你嘛,没事!】
【王安石:是,陛下!】
【苏轼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不利于当时的社会发展,于是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结果遭到了贬斥,结果神宗驾崩之后,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
苏轼又上书,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哎~就是玩!】
【王安石:???】
【宋神宗赵顼:???】
【苏轼:???】
【苏轼本人还是个美食家,不仅会吃、爱吃,还会发明吃的,甚至丧心病狂的给吃的写诗!光是写吃的诗词就有好几十首!其中最有名的是《猪肉颂》和《惠州一绝》。
《猪肉颂》全文为: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惠州一绝》全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对于苏轼来说,人间至味是清欢!就这么会吃,就这么爱吃,相传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宋神宗赵顼:不是,朕让你去做官,你跑去吃美食了?你对得起朕给你发的俸禄不?】
【苏轼:那啥,这个...我...】
【宋神宗别说这个,苏轼还真对得起!苏轼从政为官40年,不仅提出了一系列为官理念,而且做出了为后人称颂的为官业绩,尤其是他在杭州、徐州、定州、登州为官和在黄州、惠州、澹州遭贬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千秋功业。
第一,抗洪抢险,保护彭城。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七月十七日,黄河上游曹村决口,苏轼一边带领徐州军民筑堤防洪,加高、加厚城墙和防洪堤;一边和众人研究泄洪的办法,决定从上游挖开一个缺口,让洪水流人黄河故道,达到分洪的目的。
经过四十五天的顽强拼搏,终于把洪水挡在了徐州城外。
第二,疏浚西湖,美化城市。
在苏轼任职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东坡处处有西湖。”事实的确如此,苏轼任职的不少地方现在都保留着西湖的说法。例如,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颖州西湖,等等,而最有名的还是杭州西湖,至今杭州人民说起苏轼疏浚西湖的事来,还是那样津津乐道。
第三,开办医院,治病救人。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没有一家公立医院,社会上只有私人医生行医。苏轼第二次到杭州担任地方长官后,发现当地一百姓看病困难,便自己拿出了五十两黄金,还筹集了一些资金,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公立医院,取名为安乐坊,为杭州人民防病治病,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据苏轼的弟弟苏辙撰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记载:“公又多作馆粥药剂,遣吏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公日:‘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长多。’乃哀羡缉得地千,复发私豪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蓄钱粮以待之。至于今不废。”
第四,整治军队,巩固边防。
苏轼在地方做官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巩固边防海防.元佑八年(1093)十月二十三日苏轼到达定州后,不仅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而且还兼任了统管军队的职务。当时,定州属于宋代的边境地区,他一到那里就发现了军队建设上的很多问题:禁军营房损坏比较严重,大部分不能遮风挡雨,不少军士的家属子女忍饥受冻;有的军士饮酒赌博和偷窃行为时有发生,有的长官巧取掠敛放高利贷。
他一边向朝廷报告,请求拨款,派人整修营房;一边逮捕法办贪官将领,很快就刹住了军队中的歪风邪气,使定州的防务有了很大的改善。除此之外,他还整顿弓箭社,要求弓箭社除了休息起居,不可放下弓箭刀马,以免武艺生疏,一旦边境有事,即可驱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在登州上任只有五天时间,仍然关心海防建设,向朝廷提出了加强海防军队建设的建议,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使登州海防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第五,著书立说,启迪后人。
苏轼为官40年,无论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为官,甚至被贬流放,他始终笔耕不断,著书立说,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据统计,他一生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著述,涉及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人生、民俗等方面,后人编辑出版了《苏轼全集》。
神宗皇帝陛下,不知道东坡居士这些功绩够不够抵得上你发的那点俸禄?】
【宋神宗赵顼:咳咳!够了,够了!苏爱卿啊,真乃肱骨之臣!那啥,现在你在哪来着?要不回京任职怎么样?】
【苏轼:额,谢陛下,臣现在这边还有一点小事儿尚未完成,等臣完成了第一时间回京述职!】
【宋神宗赵顼:好!就这样说定了!】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