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文版序二

为此书写序,是一个偶然。

在联系我之前,实话实说,我并不认识宋怡明教授,也没有看过他的著作,当然,更不知道他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晓松告诉我,宋教授很喜欢我的书,所以希望我来为他的新书写序。

说实话,我有些惭愧。

俗话云:这年头,谁不知道谁。

我不知道谁,但知道我。

我不是学历史的,不是学写作的,不是专业学者,不是专业作家,不懂写作技巧,没有学术训练,不是中关村文理学院毕业,没进过五道口理工大学,驾校除名,自学成才。

我也跟宋教授坦率地说,就学术修养而言,我不认为我有资格给他写序。

宋教授很实在,估计是在中国待的时间够久(他父亲是外籍专家,他十几岁就到过中国),认为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谦虚。

所以我用了一段时间向他解释,中国人民除了谦虚外,还有一种美德,叫作诚实。

我跟宋教授只见过一面,他刚从厦门大学搞完田野调查到京,又应社科院的邀请去讲课,在讲课间隙见了一面。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宋教授身上,应该是比较贴切的。他的治学态度和这本著作很相似,严谨、缜密、一丝不苟。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这本著作是一本很严肃的学术著作,却使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和讲故事的讲述方式,使得极其深刻的问题,能极其明了清楚。

我觉得,如果你有耐心能看到这里,应该就能把这本书看完。

我明白了找我写序的原因,所以我最终接受了这个任务——本着谦虚和诚实的态度。

一般说来,序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按照套路,下面是列举书中细节,夸奖一番,勉励一番,感慨一番,总结一番,结束。

哈哈,否。

按照传统美德,以上所说,是谦虚。

以下所说,是诚实。

接触时间有限,宋教授没有对我说过他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但我对此有所认识——从他的书里。

我认为,从理论体系上,他的解读方法,应属于中层理论。这种理论首提者应该是默顿,该理论规避传统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根据具体问题及材料,提出理论假设,推导结论。

按我的理解,一句话描述——以有限知有限。

不去构建宏大体系,不去追究细枝末节,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学说,也是负责任的态度。

宋教授应该很负责任,为了保证他所得到的材料的准确性,他都是亲自去农村搞田野调查。

“他去福建乡下的农村调研,在豆腐坊寄宿,做豆腐的夫妻有三个孩子,可是家里只有两张床,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一住就是一年。”

我没有亲眼看见,以上是澎湃新闻的报道,原文抄录于上。在这一点上,我也遵守中层理论,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若确,感佩不已。

之前说过,中层理论是20世纪中叶,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但有时候,我觉得中层理论,似乎也有中国的影子。

《道德经》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至于书中反映出的思想体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偏向于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雷同)

对大卫·休谟的理论,多说两句。我个人认为,他的理论并不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感知来推导世界,更不能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否认某些因果关系,就把他的理论推向不可知论。

在我看来,大卫·休谟的理论本质,是一种态度——谦恭的态度。

对自然的谦恭,对世界的谦恭,对未知的谦恭。一切从已知出发,实事求是。

同样,根据中层理论和经验主义,我们可以推导:这个只为获取可靠翔实的学术材料,肯在农村一待好几年翻阅家谱的宋怡明教授,应该是一个谦恭的人。

从这本书中,还可以看出宋教授的实在:他所列举的材料,都是自己去农村乡镇一点一点搜集的,除了几句名人名言和少量引用,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第一手材料。

闲聊时我曾问他,对罗马帝国有何看法,这个话题只是随便聊聊,然而研究历史的宋教授考虑了一下,说这个问题超出他的研究范围,无法回答。我觉得,这个不回答远胜回答。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宋教授的实在,见面时我带了一套我的书给他,九本厚皮精装,放下能压秤、拿起能防弹的那种。

把书交给他时,我准备了个袋子,说:你就这么提回家吧。

宋教授沉默了一秒钟。

考虑到他离家还有一万多公里,我接着说:要不,给你邮?

宋教授很快回答:你还是邮吧。

致敬谦恭与诚实。

最后,祝贺新书出版。

是为序。

当年明月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