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畸人》
(1919)
舍伍德安德森 著
◊ ◊ ◊
很难想象,还有哪一本美国小说能比舍伍德·安德森发表于1919年的《小城畸人》更具影响力。《小城畸人》是一本相互关联的故事集,描述了一个虚构的美国中西部小城里孤独居民们的生活百态。
福克纳、菲茨杰拉德和斯坦贝克都曾向舍伍德·安德森致敬。福克纳的《去吧,摩西》,海明威的《我们的时代》,雷·布拉德伯里的《文身人》,以及蒂姆·奥布莱恩的《士兵的重负》,这些迥然不同的作品都借鉴了《小城畸人》独树一帜的结构;卡森·麦卡勒斯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中处处可见的浪子和怪人,让人想起《小城畸人》中那些无家可归、孤独无依的人。安德森的这本经典之作也直接或间接地令许多当代作家笔下的故事和小说受益匪浅,比如乔治·桑德斯、雷蒙德·卡佛、丹尼斯·约翰逊、罗素·班克斯和汤姆·佩罗塔。
和乔伊斯发表于1914年的《都柏林人》一样,《小城畸人》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小城,书中刻画了一群郁郁不得志的普通人形象,在对过往的回顾中他们的梦想渐渐消失。《小城畸人》描绘了一个小城世界,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体会孤独,这反映了美国20世纪初期的一些大动态。它预见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城镇,前往大城市及其郊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安德森笔下的故事如同爱德华·霍珀①的画作,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情绪。同样地,它们都描绘了孤独的个体,错过的关系和失去的机会似乎定义了他们的人生。全书多达二十多个人物,其中有里菲医生——一个上了年纪的医生和鳏夫,他总在小纸片上草草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塞进口袋,但最终又把它们丢掉;一个孤独的年轻女人名叫爱丽丝,她对早已抛下她远走高飞的男友念念不忘;镇上的电报员沃什·威廉姆斯,他“以诗人的恣意放任,全身心地厌恶人生”;柯蒂斯·哈特门牧师,从窗口暗中窥探一个漂亮女人,又祈求上帝能助他从诱惑中脱身;凯特·斯威夫特,学校教师,也正是牧师觊觎的对象,她一直鼓励年轻的主人公乔治·威拉德去追求自己的文学抱负;乔治·威拉德的母亲伊丽莎白经营着一家破旧旅馆,她重病缠身,处境艰难,在儿子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
乔治·威拉德长大成人的故事是贯穿全书的线索。他是当地报社的记者,书中很多人物都十分信任他。他不仅是通向其他人物故事的桥梁,还是安德森本人的化身,因为安德森就成长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
母亲去世后,乔治决定“离开小城前往某个城市,希望在当地的报社找一份工作”。他不愿像他认识的许多人一样被困在小城,不希望老师在他身上看到的“天才之光”就此熄灭。正如许多成长小说一样,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离开家乡,登上了往西的火车——可能是开往芝加哥——“踏上生活的冒险之旅”。
脚注
① 美国著名“写实派”画家,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