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通志:魏晋南北朝卷·纪年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魏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

1 仲长统卒

仲长统(180—220),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尚书令荀彧闻统名,奇之,举为尚书郎。后参丞相曹操军事。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献帝逊位之岁,统卒,时年四十一。友人东海缪袭常称统才章足继西京董、贾、刘、杨。其代表性著作《昌言》,《后汉书》记为三十四篇,十余万言。《三国志》记为二十四篇。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二卷。马国翰辑有《仲长子昌言》二卷。

[文献]《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又见《三国志》卷二一《刘劭传》:“袭友人山阳仲长统,汉末为尚书郎,早卒。著《昌言》,词佳可观省。”裴注曰:“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余。”

2 陈群立九品官人之法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

[文献]《通典》卷一四,又见《三国志》卷二二《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三国志》卷二三《常林传》注引《魏略》,《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案: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设定。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具体措施为:司徒在朝廷选拔一批士族出身的官员作为大中正,大中正再选出小中正。然后由中央发布人才调查表,依据门第、德、才三项指标,分列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并写出评语,此即“状”。大小中正依据品状来选拔官员。这一制度不仅保留了乡里选举的遗俗,而且解决了选拔官吏没有标准的问题,是对两汉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开启了由士族垄断官吏选拔权的历史。该制度至西晋时渐趋完备,南北朝有了新的变化,孝文帝改革时,立九品中正制。至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最终被废除。

3 魏以贾洪为白马王相

贾洪,字叔业,京兆新丰人。好学有才,而特精于《春秋左传》。建安初,仕郡,举计掾,应州辟。时州中自参军事以下百余人,唯洪与冯翊、严苞、文通才学最高。洪历守三县令,所在辄开除厩舍,亲授诸生。后马超反,超劫洪,将诣华阴,使作露布。洪不获已,为作之。司徒锺繇在东,识其文,曰:“此贾洪作也。”及超破走,太祖召洪署军谋掾。犹以其前为超作露布文,故不即叙。晚乃出为阴泉长。延康中,转为白马王相。善能谈戏。王彪亦雅好文学,常师宗之,过于三卿。数岁病亡,亡时年五十余,时人为之恨仕不至二千石。

[文献]《三国志》卷十三《王肃传》裴注引《魏略》。

案:贾洪生卒年不详,其仕途颇为坎坷,又因曾为马超作露布文,不受曹操重用。据《三国志·王肃传》裴注,延康中,转为白马王相,姑将其事迹系于此年。

4 郑称为魏武德侯傅

郑称,字不详,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汉末魏初大儒,官至侍中。汉延康元年五月,魏王曹丕封王子曹叡为武德侯,特任命时任侍中的郑称担任武德侯师傅。同年十一月,郑称先后七次与其他大臣上书请求汉献帝退位。明帝即位前病逝。

[文献]《三国志》卷二《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封王子叡为武德侯。”裴注引《魏略》:“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今,和氏之璧出井里之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5 曹丕诏王象等撰《皇览》

魏文帝曹丕诏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皇览》详情可见《纪事》卷。

[文献]《三国志》卷二《文帝纪》、卷九《曹爽传》裴注引《魏略》、卷二一《刘劭传》、卷二三《杨俊传》。

6 魏以邯郸淳为博士

邯郸淳(约132—221),一作邯郸浮,又名竺,字子叔。东汉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初平时,从三辅客荆州。荆州内附,太祖素闻其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淳名,因启淳欲使在文学官属中。太祖俄有意于植,而淳屡称植材。由是五官将颇不悦。及黄初初,以淳为博士给事中。

[文献]《三国志》卷二一《王粲传》裴注引《魏略》。

按:邯郸淳黄初初为博士给事中,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宋桂梅《魏晋儒学编年》皆系年于此,今从之。

7 蒋济上《万机论》

魏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济请留,诏曰:“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方!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如其无事,乃还鸣玉,未为后也。”济上《万机论》,帝善之。入为散骑常侍。

[文献]《三国志》卷十四《蒋济传》。

案:《万机论》政治理论上倾向儒法兼综,主张儒、法、术并用,且主张儒家伦理教化才是根本,反对“以峻法绳下,贱儒贵刑名”。《隋志》录八卷入杂家,《新唐志》作十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八卷入儒家,二卷入杂家,且虚列书名。《全三国文》、《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续编》有佚文辑录。

8 华歆议以经试举孝廉

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叹息,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徵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文献]《三国志》卷一三《华歆传》。

9 刘寔生

刘寔其卒于永嘉四年(310),时年九十一,逆推则知其生于是年。

[文献]《晋书》卷四一《刘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