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信用和数字规则](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96/47500496/b_47500496.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
导言:数字信用是人类社会迈入数字社会的必然产物,是基于数字身份建立起的全新信用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数字时代的信任体系。数字信用机制下的信任关系需基于技术可信(“硬信任”)和制度可信(“软信任”)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建设数字信用机制的基本路径应该是:数字信任+传统信用,技术+制度。
信用是文明社会传承至今的核心精神。“诚”“信”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华数千年璀璨文明史中关于“诚信”“信用”等有着极为丰富的描述,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层内涵,即《辞海》中关于“信用”的三种释义:一是对他人或物品等的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并由此获得来自他人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可以看出,“信用”是基于人与人交往、商品与商品交换而逐步形成的某种相互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代表着特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在农耕社会,信用作为熟人社会的产物在维系社会关系、商贸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信用作为制度契约的重要产物与具体表现,在社会财富创造和经济稳健增长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作用。迈入数字社会后,随着数字技术对经济生产、政府治理、城市生活等领域渗透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加速,“信用”在传统人际关系、制度契约的基础上被注入了新的数字文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