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沉睡中的自己
相信你在电视上一定看过这样的情景:催眠师成功地把一个人催眠以后,让他按照自己的命令做出各种动作,有的举动让人忍俊不禁,然后催眠师在他“表演”完之后,通过一种方式,例如打一个响指,让被催眠的人从睡眠中醒来。他甚至不知道刚才被催眠时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催眠的表演是否是真实的呢?据我所知,有一些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为此,我曾经询问过一位出色的催眠师,他对我说,催眠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让人的意识进入睡眠状态,并在睡眠中和自己形成意识上的对话,让被催眠者感觉一切是真实发生的那样。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否也是在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呢?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再到今天,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怎样产生的?在小时候,我们要上哪所小学,到哪所中学读书,是父母的意愿,这并没有错。但是,当你表示出对足球的极大兴趣和天赋时,你的父母会对你说:“孩子,学习是你现在应该做的事,不要去玩那种危险又粗鲁的运动”,于是,你只好踏踏实实地待在屋子里看书和做作业。
当你准备上大学时,你希望自己攻读新闻传播专业,可是你的父母会对你苦苦相劝,你应该去读经济,那样你会进银行工作;你应该去学建筑,好的设计师能够赚很多的钱;你应该去学电子专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等等。你满心希望成为一个出色的记者,最后,你被父母轮番的劝说打动了,去学了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你觉得你会学得很好吗?
说到工作,好了,你的父母或许已经不能再对你“催眠”了,现在交给你的同学、同事、老板来。“这种破工作,就凑合干吧,反正不妨碍我们喝酒”、“与其跳到那家公司,不如就在这里吧”、“嘿,约翰,让我们赶紧干完活儿,然后找点乐子吧”、“玛丽,你应该安心做好手上的事,不要想着替我做决定”……你会发现,你在职场上的每一个举动,都被别人影响着。换句话说,别人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一直努力迎合着他们的需求。
一句话,你从小到大的生活,被不同的人所催眠着。
放眼望去,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我给这样的人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行尸走肉。
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他们有怎样的想法,他们总是被别人所影响,丝毫不想着与糟糕的人生所对抗。
无论是美国、欧洲、韩国还是澳大利亚,我都看到过这样的人,他们面无表情地工作,休息的时候,喜欢在facebook或twitter上交友,或是聚在一起喝喝酒,抱怨一下自己的工作或同事。
难道,这就是全球化的结果吗?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都趋于一致,无论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每一天都和昨天或明天没什么区别,我称之为行尸走肉并不为过。
当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那时他在一家小型IT公司做程序员,他跟我说过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弄一个大型的“团购”网站,让大家通过一起购买的形式,降低自己的消费成本,也能吸引到生产公司的促销活动,形成共赢的模式。
我觉得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因为一直以来,大家购物的模式都是单独的,都是由经销商定价决定的。于是我鼓励他将这个想法做成计划书,并设计一下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然后我可以帮他联系风险投资基金。
过了一段时间,我不停地催促他落实想法,他却用各种借口来搪塞我:“最近公司太忙,实在没时间想”、“我还需要再想想,你再等一等”、“要出差了,回来联系”,等等。
直到半年过去了,我很生气地问他:“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是你为什么一直没有做好计划书?”
他对我说:“啊,对不起,我后来想了想,现在的工作也不错,而且我的朋友都劝我,这种互联网创业成功率都比较低,我觉得风险太大了。”
“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我反问他。
“或许吧,唉,总之,公司对我不错,一两年后我或许能有提升的机会,我觉得想法毕竟是想法,变成现实也不一定能怎么样,所以我决定还是做好手上的工作。”
我对他感到十分惋惜,特别是一两年后,一些团购网站成功上线并快要登陆纳斯达克时,那个年轻人,还是在那家公司里做着编程序的工作。
或许,如果当时他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的话,他现在或许已经不用为下半生的生活而奔波了!
很多的人被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所催眠着,他们习惯于这种状态,不愿意尝试冒险,而且,他们咨询意见的人,也往往是被催眠的那一类人。大家相互影响,一直沉睡下去,等他们有了孩子,就会开始对孩子的催眠。
那么,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呢?如果这种催眠的状态让你感到困惑,或是我的话已经让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你应该怎么做?
马上叫醒自己,你不能再那样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