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成长更快一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知人情世俗而不世俗

周遭的现实往往要求我们懂得更多人情世故。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自恃才华,目中无人,而不能一展抱负。原因何在,不是能力的问题,也不是才气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他们往往不务实,不懂人情世故,觉得自己可以凭才华打天下,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殊不知这正是自己失意的根本原因。

不少年轻人对“人情世故”持有不屑心态。认为这是“两面派”“狡猾者”的代名词。首先我们要澄清对人情世故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懂得人情世故,利用人情世故。人情即做人的道理,世故即做事、行动的原则。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人情世故”的解释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可见,人情世故不单单指人际关系,更不是托关系、走后门等歪门邪道,是有些人把它运用到了歪道上,致使人们对人情世故产生了曲解。正像一门好的武功秘籍,好人用它造福人类,坏人用它大开杀戒一样。我们怎能因为坏人用它做了坏事,就否认它可以造福人类的价值呢?关键是掌握在谁的手里,用来做什么,怎样运用的问题。如果我们运用人情世故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职场生涯更加顺利,那就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愣头青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青涩学生成长为一个练达的职场人、社会人,我们要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才能够让自己的事业更顺利,生活更美满。那我们究竟要懂得哪些人情世故,才算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呢?

第一,抛弃自以为是的清高。清高,“清”意思是无色,洁净;“高”又代表着高处不胜寒。那些自认为洁净的人往往被人孤立。表面上是以清高自诩,实际上是孤芳自赏,目空一切。所以清高的人往往也是骄傲的人,不合群的人,甚至以为自己的清高是一种鹤立鸡群、“凤凰不与凡鸟为伍”的行为,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

有些人天生骨子里就散发着一股清高劲儿,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和做人原则,一旦别人的举动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就开始疏远、鄙视他人。而一旦生活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中间,就产生高高在上、孤芳自怜的感觉。而另外一些人天生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亲和力,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但他们并不用这些原则去要求他人,能够宽容地对待别人,有时候他们也能“随大溜”,办事灵活,主动与人亲近。有句话叫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所以,我们做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你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在某些方面,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要谦虚一点。如果你做不到这点,那么你至少要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你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

如果你不愿刻意奉承别人,但你可以真心地赞美和欣赏别人;如果你做不到请客送礼,但你至少不要看不起请客送礼的人,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你不愿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但你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

严于律己是必要的,但你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宽以待人”。一个人想成功,就要学会在一些人和事上妥协。放下清高的架子,让自己适当地俗一点吧!

第二,做事要看准时机,掌握分寸,智慧灵活地接待人物。有句话叫“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如果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看准时机和场合,不能准确地针对他人,掌握分寸,就会做事无轻重,为人轻狂,处世不能圆融。那么,怎样为人处世才算是“合时宜,得天机”的呢?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立场和处境,如果你作为一个下属,对待同事却像上司一样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做事,显然就是不合时宜的。虽然这是一个常识,但有多少人没有用“某某,把东西给我拿过来”这样的语气和同事说过话?有多少人把别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从来没有道谢过呢?

其次,弄清对象,对于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不要讲是非,议论他人;对于自尊心强的人,不要直接批评;对于直肠直肚的人不妨坦率说话,那些弯弯绕绕的暗示他们是听不懂的,他们信奉的是明人不做暗事;对于那些妄自尊大而位高权重的人,我们要讲委婉的话,否则不但不容易被他们接受,而且会为自己留下祸根。

最后,看清时间和场合,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不合时宜最不能让人接受,说话说到人心坎里,要听懂别人的话外之音。一个人决定做某事之前,一定有某种预兆,或暗示,或旁敲侧击。我们能事先领悟别人的意图或潜在的思想,替他表达出来,或安排好相关事宜,就会有与他人“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所谓的“合时宜”,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揣测他人的心思,并适时做好。也许我们还不知道怎样的分寸才是适度的,怎样待人接物才是有智慧的。但我们一定要掌握几个原则:认清自己的身份,认清对面人的身份和性格,认清时间和场合,遵守规则。总之,用这几个原则衡量你说话做事的分寸,就不会出大的纰漏。

第三,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思考。凡事肯为他人着想的人,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理解,一定会更有人缘,做事往往无往而不利。在工作和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却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想事情,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多反思自己,少要求别人;少苛责,多宽容。我们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只有我们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在工作中,面对客户、同事和上司,我们要像关心自己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由己度人,才能时时顺利,事事成功。我们懂得的人情世故可能还不够多,不够充足。但我们要想一想,自己到底懂得多少人情世故;有多少是我们不懂的?有多少是我们懂的,但做不到的;有多少是我们在做,但还做得不够完美的。

20岁以后,我们一定要知道,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完美,人情也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人情练达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事,我们要用自己的一生来领悟、体会和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的缺陷,才可以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才能避免更多的敌对,为自己的成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