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目标——沙坡头
故事要从一次别开生面的训练说起。
王老师是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任职不久的新老师,他身上还保留着很多学生时代的习惯。临近暑假时,他大胆地向星光小学的校长提议带同学们到户外探险,全方位地锻炼、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只见他镇定自若地在校长办公室里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
“随着都市生活的高度现代化,人们仿佛跟大自然绝缘了,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大都是人造物品。人们穿行在混凝土建筑物中,生活在充斥着人造电波、电声、电光的空间里,长久与自然绝缘,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害处,这是早已被验证的事情,因而,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气息,聆听自然的美妙声音,呼吸自然的清新空气。
“还有,走出校门必然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接触新鲜事物,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增长了见识。有些见识学生们可能已经从书中或电影、电视、互联网上获得,但不亲自践行将永远只是粗浅的认识。”
看王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校长不住地点头。其实校长也很开明,也很有创新的胆魄与意识,于是便赞同了王老师的提议。他问王老师:“对了,你准备带学生们到哪里探险呢?”
“沙坡头。”
“什么?”校长的头猛地一颤。沙坡头,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实在是一片不毛之地。他这一颤,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刺溜一下滑了下来,就像是在表演滑稽的话剧。王老师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他以前一直以为“大跌眼镜”只是一个形容词,没想到还真亲眼见识了。
校长的手哆嗦着,费了好大的劲才扶正了眼镜,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惊愕。他皱着眉头直勾勾地望着王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王老师一脸的严肃,没有一丁点儿开玩笑的意思。他平和而又镇定地说:“此次活动有更有意义的地方。在城市生活的人不能只适应城市里的生活,而一到野外就不知所措:不认识可食植物,不会就地取火、做饭,不会辨别方向等。如果这些最基本的技能都不会,一旦脱离城市熟悉的生活到了荒郊野外,纵使你有金有银,都无法回避现实的生存问题。因此,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常去野外摸索生存的本领是很有必要的。”
不得不承认,王老师的话具有相当的“蛊惑”性,校长还真同意了他的提议。不过考虑到沙漠的危险性和环境的残酷性,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适合去那里,所以要先进行严格的考核和体检,选拔出各方面素质达标的12名同学,分成三组,在王老师和另外两位受过专业培训并参加过多次野外探险的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沙坡头。
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生存技能,聪明吴、香蕉熊、小机灵和水桶妹在全校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一举通过了考核和体检。
最后,校长将他们出发的时间定在放暑假后的第一个周末。
沙坡头十分遥远,坐火车差不多要一天一夜。
12名精英坐在火车上,既激动又紧张。在火车上,王老师不厌其烦地重述着在沙漠里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尽量多地了解相关信息,包括计划走的路线、有特点的地形地貌、动植物等。
其次饮用水要带足,而且不要等渴的时候再喝,不断补充水分会使宝贵的水得到更有效的吸收。尽量待在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阴凉处。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做一个遮挡阳光的东西。在沙漠中行走,千万不可脱去衣物,衣物不仅可以防止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体内的水分流失。最好穿着宽松的衣服,让身体和衣服之间保持一层隔热的空气。注意,最好将头和脚都遮盖起来……
王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着。他还把这些注意事项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发给同学们。(这些都是王老师亲自到现场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这次别开生面的野外训炼,他真是呕心沥血。)
为了安全考虑,说是探险,其实只是在沙漠里走上几千米,只要翻过几个沙丘,前面就是一片绿洲。到了绿洲,便可以在那里的防风帐篷里休息。探险开始前,先由老师前去探路,在绿洲搭建防风帐篷。
沙坡头到了。
探险活动开始之前,为了补充能量,王老师带大家到当地餐馆吃饭。在这里,他们品尝到了很有特色的回民美味。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家都饿坏了,看到这么多美食,每个人都如狼似虎地大吃起来。
补充完能量后,一行人乘汽车来到了腾格里沙漠。
从车上下来,大家呆呆地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海沙丘,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无垠的沙漠就像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让人觉得世界一下子变大了,而自己渺小得像一粒沙子。
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沙丘静静地伏在沙漠里,就像一只只困倦的巨兽,正伏在地上小憩。同学们都被大自然那神奇的创造力震撼了,都瞪大了眼睛,感慨连连。王老师平伸着胳膊指着一个个沙丘向大家介绍:
“沙丘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盾形、穹形、新月形、星形、金字塔形等。瞧,那边那个沙丘是新月形的,它是定向的盛行风(盛行风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或风向)的杰作。再往那边看,那个金字塔形的沙丘,你们知道它在诉说着什么吗?”
同学们一阵沉默。
“那是多向风相互争斗的见证者……”王老师得意地说出答案。
王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同学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沙漠荒凉、神秘,让人谈之色变,也让人误会重重。今天有幸亲历沙漠,却发现沙漠也有一种美,一种粗犷的美,一种男子汉的情怀……
讲解完毕,同学们先在原地休息,由一位老师照看。王老师和另一位身强力壮的体育老师先去探路,他们拿着防风帐篷出发了。大家静静地望着,目送着两位老师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心中不由得产生一股恐惧——他们似乎是被沙漠给活埋了。
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沙漠,是因为自然界地域分布异常。全球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虽然有700多毫米,但其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气候学上把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干燥度大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在这里由于缺水,必然产生荒漠植被、荒漠土壤和风沙地貌,进而形成整体性荒漠。由此可见,沙漠的形成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无力控制全球气候格局,因而谁也不可能一下把沙漠改造成森林或草原。
可是,沙漠的肆虐与扩大很大程度跟人类的活动有关。人类的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使植物资源减少,再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这一切都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结果导致土地沙漠化。
以前这里的沙漠并没有这么大,人类无穷的智慧在风沙面前似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沙漠一点点地侵蚀自己的生存空间。想到这些,同学们心情都十分沉重。
过了一个多小时,王老师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疲倦。同学们见状惊问:“另外一位老师哪里去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王老师说:“他在搭建帐篷建立大本营,我不放心你们,就先回来了。”
同学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对沙漠的恐惧感也渐渐淡了一些。
王老师稍稍休息了一下,就用简短有力的声音说道:“开始吧!就按我们说好的,四人一组,一共分成三组,按照给你们的不同路线图穿越沙漠,到达帐篷休息!”
王老师做事一向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
“好!”同学们齐声高呼,瞬间又把沙漠的威胁抛到了九霄云外。
小组都是事先分好的,每组的四个人都是好朋友。尽管此次户外行动可能称不上探险,但毕竟是进入荒凉的不毛之地,说不定会碰上什么危险,所以,必须要互相帮助才能共渡难关。
聪明吴、小机灵、香蕉熊和水桶妹,这四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被分在了一组。他们见多识广,经历丰富,因而这个小组也被称为“沙漠梦之队”。
为了营造沙漠探险的气氛,提高锻炼效果,各组行进路线不同。路线已事先在图纸上标注好,其实就是穿过的沙丘不一样而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团队,没有老师、家长在身边陪伴,全靠他们自己辨认方向,走到终点。
其实三个小组中,有两个小组的后面分别由王老师和一位体育老师进行暗中保护,只有“沙漠梦之队”是独立行进,因为还有一位老师必须在目的地看守帐篷。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王老师听说“沙漠梦之队”的成员曾独立在沙漠探险过,也就对他们放心了。
“沙漠梦之队”的队员们背上行囊,挥手告别了同学们,踏上茫茫沙海,向目的地进发。
香蕉熊的背包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瓶装水。因为沙漠里炎热,人会大量出汗,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身体就会脱水。而且若当人感觉到口渴时,身体就已经受到了损伤,所以要主动地多喝水。水是最宝贵的,也是最重的行李,香蕉熊责无旁贷,把瓶装水背上肩头。
水桶妹的背包也鼓囊囊的,那里面是一个简易防风帐篷。尽管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到目的地了,可她还是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而带上了帐篷。如果大家无法及时赶到,或者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宿营地,这个帐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不是支在地面上的,而是需要先在沙漠里挖个坑,然后再把帐篷搭上去。由于搭建出来的宿营点是地下室型的,所以能很好地减轻风沙对帐篷造成的伤害。而且这个帐篷是双层的,夹层中间的空气成了很好的隔热带,也让帐篷里变得凉爽。炎炎烈日下,行进队伍如果被迫停下来,可以用它避一避灼热的阳光。
小机灵带着小铁铲和一些其他工具,这在沙漠里非常有必要。他们此次的沙漠之行,不仅是为了锻炼心志,也是为了增长见识,认识沙漠里的动植物。
一提到沙漠就会让人想到不毛之地,如果你认为这里没有动植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沙漠并非生命的禁区,在这里,也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它们已经适应了沙漠残酷的环境,在这里繁衍生息。不过,由于白天过于酷热,大多数动物都藏于沙子下,日落后才出来活动。如果想一睹它们的容颜,铁铲就派上了用场。
聪明吴拿着一个指南针。其实这东西几乎派不上用场,沙坡头沙漠的太阳在空中高挂着,天空非常晴朗,偶尔有几朵云,但它们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芒,白天一般都能清楚地看到太阳。有太阳定位,自然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但聪明吴还是带上了指南针,有备无患嘛。他的背包也鼓囊囊的,里面可是他爸爸吴功辰的宝贝——户外专用型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应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可以在高温高海拔地区以及低温潮湿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配备了太阳能电池。为了这次沙漠探险,吴功辰煞费苦心地搜集了大量的全球各地沙漠生物的资料,都存进了电脑。如果聪明吴他们在沙漠里遇到什么叫不上名字的生物,或许在电脑里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