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全两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杨炯

杨炯(650—692),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十一岁时举神童。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有《盈川集》。

杨炯恃才倨傲,为时人所忌。他以文词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人称王、杨、卢、骆,他却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从诗的造诣说,他在四杰中独创性最差。现存杨炯诗三十三首,词藻虽富,内容却较贫乏,显著地表现了陈、隋遗风。

从军行[1]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2]。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3]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5]


[1]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如歌辞·平调曲》。

[2] 这两句说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即长安,唐时国都,今西安),壮士的内心不能平静。“烽火”,古代边境告警的火。在边境到内地的大路上,沿路筑高台,台上置桔槔,桔槔上有柴草笼子,称桔槔烽。唐朝的制度,根据敌人进扰情况的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最高四炬。一炬至所管州县,两炬以上都到京城。此处言“照西京”,表明敌情严重。

[3] 这两句说朝廷调兵,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动军队时用作凭证。“凤阙”,汉武帝所建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后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概称。“铁骑(音季)”,精壮的骑兵。“龙城”,匈奴的名城,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地。

[4] 这两句通过战地风光的描写,暗示戍卒艰苦,战斗激烈。“凋”,指脱色,失掉鲜明。“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5] 末两句以感慨的语气作结,意在歌颂从军卫国。与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壮士耻为儒”,意思相同。“百夫长”,下级军官。《史记·周本纪》注称百夫长为“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