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笔记:一苇所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旅漫踪

纽约的雪

不曾想,已入三月,纽约还有雪。从芝加哥到纽约的当晚它就来了。窗外,除了远处闪烁的霓虹灯,眼前只有飞舞的雪花。那个猛,在风中跳动着、旋转着,降落伞般扑向地面;那个大,仿佛盛开的白莲,撑起的花裙,不由得想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句子;那个密,朦朦胧胧,不远处哈德逊河边停留的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已然模糊,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更无踪可寻了。河畔路灯下的马路,立时被白色覆盖了,密集的车流碾过,留下道道黑色的印痕,像一群群白色的甲壳虫,不断消失在马路尽头影影绰绰的楼群中。半夜时,屋外的雪似乎从窗缝里钻了进来,给房间更添了不少寒意,睡梦中觉得自己像躺在雪地间的小屋里。

晨起拉开窗帘,那一片的白呀!风停了,雪也住了,真是来得骤、去得快,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了!踏着没脚深的雪,沿着第五大道走进中央公园的南门,薄阴的天空下的土坡像雪毯一样铺过去,留下一串串脚印。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雪堆连着雪堆,天上地下好像漫天都是雪。记得有位诗人说,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真是的。各色树木除了主干可见全是雪挂,好似玉树琼枝、银蛇缠绕,像笼着白色的纱帐,沿途漫肆着,直与远近的雪坡混搅在一起,又如遍地的梨花、梅花、桃花模糊了时节竞相开放,近前一瞧,晶莹剔透,煞是好看。雪桥下的湖面,从边至里,由深变浅,一圈圈、一层层冰雪轻覆,像一块巨大晕白色的玉石,愈到湖心愈加清幽、静谧、透彻。几个老人牵着狗,狗在撒着欢;四处是孩子们在滑雪橇,打雪仗;身边不时跑过着短裙的女子,竟然还有光着膀子的男青年,都在五颜六色地装扮着冰清玉洁的雪的世界。抓起一把雪,这么轻快,居然没有感到冬天的沉重与包袱;这么蓬松,是蕴含着春天的气息么?这么柔弱,怎么全无昨晚的猛劲!想不到纽约的雪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或站雪挂下,或坐雪椅上,或靠雪堆旁,我们置身雪境,戏雪照相,找寻孩童的乐趣,竟然没有寒冷的感觉。我寻思着,纽约的雪毕竟是城市里的雪,与故乡的雪的确不同,既没有“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雪”那么壮阔,也没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雪”那么淡远,又不是“独钓寒江雪”的“雪”那么清冷,可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那样的清爽柔美吧。

这种感觉如同脚上的雪迹,一直延续到了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以至于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也没能把它冲淡。情不自禁中与陪同的友人交流了感受,友人说,雪后的曼哈顿夜晚也别有味道,还可以接着去踏雪观景。

夜幕下路上的雪已经消融,两旁屋舍顶、空地里,沟沟坎坎上的积雪在灯光中泛着灰黄斑驳的色调。站在对岸新泽西州的雪坡上,遥望夜晚的曼哈顿灯火辉煌,可以联想起纽约曾经的辉煌与荣光,而眼下的寒意与积雪又会让人格外冷静,感到今日面临的挑战与不易。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就出生在纽约,在他的主导下,美国又走到和平与发展的另一个十字路口,就像今晚的曼哈顿,处在冬季与春季的交替中。“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雪后沉思也应该是一种境界,怀着浓浓的雪味,可以仰望万家灯火之上的浩瀚无垠的天空,可以俯瞰高楼大厦旁侧的滚滚东流的哈德逊河。美国的雪和中国的雪各有不同,西方的天气和东方的天气都在随时变化,感觉它们,尊重它们,适应它们,才能寻找到共同的乐趣。

今我去兮,晴空万里。翌日早晨,在阳光灿烂中我们离开了纽约。远处依然一片银装素裹,白茫茫的空地上,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点。雪后的阳光照着高楼的玻璃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房舍屋下滴答着消融的雪水,偶见楼间树丛中的迎春花抢先绽放,三三两两的跑步者在尽情享受着这冬日的阳光。第十二大道上依然车流如潮,城市里的人们永远是那么的忙碌,大概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样。

坐在机舱里,脑中还是纽约的雪。纽约的天气真像孩子的脸,变得快,但愿大家关心的政治气候不要像天气这样。此次赴美追索返还中国文物还算成果丰厚,正是中美两国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的结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气候下实属不易。可见,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是能够做到全天候的,这是中美关系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具亲和力的元素,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了解的独特桥梁,应该坚持下去。

有道是,阳和启蛰。雪过后,春天也就到了。

作于2019年3月4日返国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