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决策心理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70/44618970/b_44618970.jpg)
第一部分 有趣的人群——群体影响
有你在,我变得更好/不好了——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
那些最好一起/单独做的事
共同活动效应
当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也在一旁做同样的工作,工作效率会发生明显变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1-1.jpg?sign=1739283889-VrsEyO2SNRbrZ2M0RitARIdrdYzhCke5-0-f4098dbe99e9481c150d1f41a2428605)
优势反应
优势反应是一种熟练程度极高、遇到某种刺激不加思考就做出的习惯性动作。包括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
社会助长
在执行简单的或非常娴熟的任务时,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让人表现得更优秀。
他人在场,能激起竞争心,让人产生斗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2-1.jpg?sign=1739283889-nitt6ebXUWkZ9fkU8GFPs2IieM5LYcHK-0-d3ddb330d6883356dfef8ba3d6737624)
社会阻抑
在执行复杂的、有挑战的任务时,与他人一起工作,会让人表现变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3-1.jpg?sign=1739283889-Va7yQmzsSr4PFkEULJPZTV6b6razCtdN-0-0a5d98aba5bdc3f9443572a6f3b2255e)
他人在场,引起紧张感,影响正常发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3-2.jpg?sign=1739283889-X3PvMgjsywmyp66vwvk2EclVDToZhhu5-0-5a298904a9b86a21b85edd3021e14811)
社会唤醒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认为,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在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反应;而在复杂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错误反应。
我需要/不需要“观众”
观众效应
如体育竞赛等一些场合,即便没有奖惩,仅仅是有他人在场,就会对人们的心理和表现造成影响。
“观众效应”的促进作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4-1.jpg?sign=1739283889-msc29mmItpiuceSCAkAFia5wcGI8MiR6-0-43ecb40ae218a83020dbccdea394a5c3)
“观众效应”的妨碍效应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2.jpg?sign=1739283889-TWpSzhcIIXrQn8GXaBj8F2QZhQ7J6KFT-0-e0af6a0fab8430bd7cfae086cfe3e155)
评价顾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1.jpg?sign=1739283889-eIyRmu6D7ofjizJeKxuqJS2lvIDCbChI-0-83d5183449e273200eb929b37891fdb2)
社会心理学家科特雷尔推测,他人的在场之所以会引发压力、焦虑和紧张,是因为我们很在意他们的评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3.jpg?sign=1739283889-tsrsLmse9Vc3TpiJCwR4wOxN1s0QIOO9-0-a0fd1af3d0d29a71d9014f8d69643f6a)
聚光灯效应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从而在不经意间放大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6-1.jpg?sign=1739283889-3UhdT14vC0fm7xmLIwRKkw0QGkH6K4wv-0-77ee6da7cf7b767c71bfef5983b9e2d3)
分心
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但观众、灯光、声音等外在刺激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分心,从而导致认知系统负荷过重,影响我们的正常发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7-1.jpg?sign=1739283889-CKXKqbzNmZC6Uc0i99onRmaz7Df18DnR-0-fa38f61c496fa766da78021baa5a92e0)
有一种压力/动力叫“众目睽睽”
拥挤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他人的影响效应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递增,不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会得到增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7-2.jpg?sign=1739283889-D8rll1A2MHbHOueIKs4gltfCTT7aq03T-0-d019bf62024201293466ec55b9c6ecaa)
Epilogue
结语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经常要面临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情况,有的时候,他人的出现会提高我们的效率。
19 世纪末,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完成25 公里的骑行:独自一人骑车;在一个跑步者的陪伴下骑车;与其他人一起骑车竞赛。实验结果是独自骑车时平均时速最低;而在竞赛的情况下,平均时速最高。为此,特里普利特总结道:“另一位竞争者在场的作用是激发选手的潜能。”
特里普利特的实验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由此揭开了社会助长研究的序幕。20世纪初,弗劳德·奥尔波特(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高尔顿·奥尔波特的哥哥)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证实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单独做一项工作的效率会低于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他把这种个体行为效率在群体中有提高的倾向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并解释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几点原因:(1)多数人一起劳动,会增加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有意识地令自己表现更优秀;(2)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模仿和竞争的动机,促进了效率的提高;(3)减少了因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因而效率更高。但有些时候他人的在场反而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
“社会阻抑作用”与“社会助长作用”的并存,曾令心理学家十分困惑,直到20 世纪中后期,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提出“社会唤醒效应”,使他人在场导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才有了合理解释。即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在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反应;而在复杂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错误反应。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论社会助长,还是社会阻抑,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了解他人在场时的两种作用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主动选择是否需要他人在场(如选择在安静的、没有他人打扰的环境中从事需要缜密思考的工作;为手工作业者安排一起劳动的竞争者;等等),从而提高自己或团队的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