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史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夏商西周史丛考全本质检

被于先生所释为“乞”字的甲骨文“”,我以为即另一类“中”字,为上、中、下之“中”。许慎谓“指事者,视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说文》卷十五),段玉裁改上下为“二”,与甲骨文上下字完全吻合,独具卓识,令人叹服。二、的短划分别指示在“一”之上若下,故为上下字,确是典型的指事字。甲骨文的上下合文作等,亦指事之例。甲骨文“”的短划表示上、下之间,与“”相似而有别。上下之间者,中也。因此“”当为“中”字的异文。

古人之造字者非一人,造字的途径亦非一条,所以古文字里异形同字的情况多有所见,非独“中”字为然。甲骨文“”等与“”均为中字。前者本谓旗帜,后来引申指地域中央,可谓是左中右之“中”,东西南北之“中”;后者从中间取义,可谓是上中下之“中”。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将前者楷为;后者楷为中。在卜辞里)与 (中)的用法有些是相同的,如:

1.叀日)又(有)大雨。

2.丙申卜,贞翌丁酉叀日 (中)岁,用。三月。

3.乙亥卜,今日至于)录,吉。

4.王其涉东(岸)田 (中)录虤。1242

上引2为一期卜辞,余皆三期卜辞。1辞贞问“日)”,是否有大雨。2辞贞问第二天丁酉日是否于“日(中)”举行岁祭。一期卜辞里还有残辞“晨……(中) 尞于岳”(《合集》14451),由文义看原文当为“晨〔至日〕 (中) 尞于岳”,指早晨至日中尞祭于岳。此残辞与2辞类似。1、2辞相比可知“日)”与“日 (中)”是相同的,“”与“”相当。3辞贞问今日是否至于“)录”。4辞贞问王是否渡河到东岸的“ (中)录”猎虎。辞中的“”,诸家多有相互歧异的释解,我以为是岸字初文,说容另详。“录”和“录”是相同的。从以上两组辞例的对比情况看,“”与同为中字,殆无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