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竹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6.2.1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国家GDP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低速增长,全球GDP在2014年至201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58%、3.44%、3.37%、3.79%及3.60%(见表6-4)。
表6-4 2014—2018年全球部分主要国家GDP产值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国、智研咨询
(1)美国经济环境
按照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开的信息,201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上年实际增长2.9%,GDP总量达到了20.494万亿美元——不仅继续在全球各国中排第一,而且也是唯一的GDP总量达到和超过20万亿美元的国家。
2008年美国的GDP约为14.72万亿美元,到2018年按照美国官方发布的信息,已经上涨到了20.494万亿美元——增长了39.2%。
2008年14.72万亿美元的美国GDP,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GDP之和(8.2万亿美元)的1.8倍。而到2018年,20.494万亿美元的美国GDP,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GDP之和(7.671万亿美元)的2.7倍。
(2)日本经济环境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7%,较2017年1.93%的增速大幅下滑。虽然日本经济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已显露疲态。
数据显示,日本2017年四个季度经济增幅分别为-0.2%、0.6%、-0.7%和0.3%,其中第三季度经济大幅萎缩主要是因为日本西部地区暴雨和北海道地震等自然灾害。这种正负交替的经济增长态势被日本经济界人士称为“原地踏步”,全年来看难寻亮点。
2018年日本人口接近1.266亿人,全年日本人均名义GDP为4334940日元。按照全年日元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2018年日本GDP总量约为49684亿美元,人均约为4.92万美元。
(3)欧元区经济环境
根据欧洲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欧盟GDP增幅为1.9%,就业率增长1.3%;欧元区GDP增长率为1.8%,就业率增长1.4%。货物贸易方面,2018年欧盟进出口总额为39324亿欧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19549亿欧元,同比增长4%,进口19775亿欧元,同比增长6.5%,贸易逆差达226亿欧元。2018年美国仍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为6731亿欧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18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6039亿欧元,同比增长5.3%,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2099亿欧元,同比增长6.2%,自中国进口3940亿欧元,同比增长5%。
(4)新兴国家经济环境
2018年,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等“新兴11国”(E11)经济增长率略微放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数据加权计算,2018年E1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约为5.1%,略低于上年5.2%的增长率。
6.2.2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8%,第二季度增长6.7%,第三季度增长6.5%,第四季度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见图6-1和表6-5、表6-6、表6-7)。

图6-1 我国GDP发展运行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6-5 2019年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表6-6 2012—2019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6-7 2012—2019年GDP环比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第二季度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07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8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43亿元,增长7.0%。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见表6-8和表6-9)。
表6-8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6-9 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见表6-10)。
表6-10 2014—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7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分三大门类看,8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增速较7月回落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4.3%,回落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回落1.0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8月,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私营企业增长6.0%。
分行业看,8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月持平,纺织业增长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上年同月持平,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3%,汽车制造业增长4.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分地区看,8月,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2.8%,中部地区增长6.5%,西部地区增长5.3%,东北地区增长3.0%。
分产品看,8月,605种产品中有302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0639万吨,同比增长9.8%;水泥21018万吨,增长5.1%;十种有色金属491万吨,增长4.4%;乙烯165万吨,增长1.8%;汽车200.0万辆,下降0.6%,其中,轿车80.9万辆,下降7.3%;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增长9.9%;发电量6682亿千瓦时,增长1.7%;原油加工量5400万吨,增长6.9%。
8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46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4.3%。
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比2016年增长7.2%,增速比2016年回落0.9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0.6%。
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910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2018年全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各月投资增速均保持在6%左右,增长比较平稳。2019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062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8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6963亿元,增长4.9%,增速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见图6-2、图6-3)。

图6-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005亿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1—7月扩大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31824亿元,增长2.1%,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57799亿元,增长7.3%,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增速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6.2%,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6%,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0.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2%,增速比1—7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7.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7%,1—7月为下降0.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0.3%,1—7月为增长0.1%。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1—7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3%,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5.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下降4.3%,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增速比2016年回落0.2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继续扩大,结构优化调整,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市场供给方式不断创新,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作用。2019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分季度增速稳中有升。城乡市场共同发展,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促进消费增长的新动能不断壮大(见图6-4)。

图6-4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8亿元,同比增长9.8%(见图6-5)。

图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9年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6924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286亿元,增长9.1%。其中,6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59亿元,同比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19亿元,增长10.1%。
按消费类型分,2019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1279亿元,同比增长9.4%;商品零售173930亿元,增长8.3%。其中,6月餐饮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9.5%;商品零售30155亿元,增长9.9%。
按零售业态分,2019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4%、1.5%、5.3%和3.0%。
2019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8161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165亿元,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3%、21.4%和20.9%。
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044.7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1.4%。其中,出口额22634.9亿美元,增长7.9%;进口额18409.8亿美元,增长15.9%;贸易顺差4225.1亿美元,下降17%。1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4088.9亿美元,增长8%。其中,出口额2317.9亿美元,增长10.9%;进口额1771亿美元,增长4.5%;贸易顺差546.9亿美元,增长38.3%。
2018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6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出口额24874亿美元,增长9.9%;进口额21356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8亿美元。12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854亿美元,同比下降5.8%。其中,出口额2213亿美元,下降4.4%;进口额1642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571亿美元(见图6-6、图6-7)。

图6-6 我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图6-7 我国出口额与进口额走势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6.2.3 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在乐观情景下,2019年中国GDP预计将增长6.40%,增速比2018年降低0.20个百分点,2020年GDP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至6.22%;而在悲观情景下,2019年GDP增速可能大幅下降至6.24%,比2018年降低0.36个百分点;2020年则为6.27%。这表明,即使在可能的不确定性下,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持续。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来自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减速。
(1)产业结构更呈现服务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特征
1)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资源配置将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转换,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持续提升。而从消费结构的演进规律来看,随着居民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消费需求的满足,精神享受型的、发展型的消费比重将不断提高,而这类需求的满足恰恰依赖于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目前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并且从增长速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长也要快于第二产业。因此,认为“十三五”期间无论是服务业占比还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将超过50%。
2)智能化:《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将会出现的又一重大趋势就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将重点推进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大领域的试点。《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使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
3)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未来五年的GDP增长率约为7.5%,要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就要保持年均22%的增长率,明显高于GDP增长率。有哪个行业可以实现3倍于GDP的增长,恐怕也只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中西部领跑四大地区增长
从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来看,“十二五”期间,西部增速最高,中部次之并高于东部,东北则呈现出“塌陷”式增长。这种格局将延续至“十三五”。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东部步入工业化后期,中西部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
二是中西部人均收入较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三是东北“塌陷”源于以制度扭曲、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人口净流出等多方面不利影响。
(3)国企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的阶段特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结构优化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长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有效制度供给。
当前国际国内总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支撑动力依然不足,经济企稳趋好的可持续性不强,持续惯性回落的风险仍然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任重道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机制、新动能。在改革开放带来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调整期,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需求刺激政策,增发货币、降息降准、增加公共投资,但传统增长动力正在衰退,需求侧调控政策的效应不断递减,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拉动经济的旧模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有国际因素、周期性因素,也有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因素,而供给侧的最大问题,正是制度供给不足,束缚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不断降低。为了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改革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合理配置的体制障碍,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结构性改革是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但其远期的目标则应是按目标导向的原则,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建立更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一方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任务要避免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的倾向,坚持依靠市场、靠创新、靠竞争的力量。
另一方面,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决不能放松,如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改革必须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一切行政垄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界定中央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打通“三块地”改革试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等。这类目标导向的改革必须尽快取得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4)直接融资大发展,金融和实体有望形成良性互动
“十三五”期间将是金融深化加快推进的时期,一直追求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可能在““十三五””实现。经济和金融应该是一体两翼、密不可分。都希望通过金融深化使得金融对经济有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发现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屡屡遭到金融泡沫破灭的冲击。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发展金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金融监管,维持金融安全。在这个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三个方面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战略方针不会变,现在是大国经济、小国金融,“十三五”期间应该是大国经济匹配大国金融。二是以证券法修改为标志,一方面简政放权,另一方面要把监管的漏洞堵上。伴随着证券法的修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会建立。希望看到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种沿着券商柜台交易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场外市场——新三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沪深主板的正金字塔状,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现实情况却更类似一种倒金字塔状。如果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建立起来,作为一个结果,直接融资比重毫无疑问会大幅度提高。2015年以来,直接投资的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只占15%,认为未来会提高到30%,甚至会更高。三是居民家庭的财富越来越转向股权投资。居民的储蓄主要用于投资金融资产,伴随着中国证券化率的提升,中国的股市和经济将形成良性互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新周期,中国股市将再起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