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
4.2.1 中国竹产业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
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中国现有竹类资源500多种,竹林面积520万公顷,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近1/4。竹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如此巨大的产业为世界做出了榜样,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竹子补充木材资源消耗与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带动了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国竹产业产值1981年仅有4亿多元,2000年竹产业产值则达到200亿元,2006年竹产业产值达到660亿元,2007年竹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4.2.2 日本丰富的竹文化与高科技竹产业
日本竹产业发展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吸收了中国竹文化,并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日本固有的竹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竹文化。日本竹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用竹制作的折扇在宋朝的中日贸易中是最主要的交易商品之一,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日本人自古以来对树木就有着一种独特的信仰,他们认为树木中附着一种精灵,管它叫作“木灵”(Kodama),树木则是神从天上降落地面的媒体。他们对树木的这种信仰就是在树木被采伐以后也依然不变,原木(即原色木料)作为清净而有灵性之物受人尊重。
早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就流行着一个名叫“竹取物语”(“采竹物语”)的故事,讲的是一名采竹老翁从竹子里发现一个仅仅三寸长的小女孩,没过多久,这小女孩便成长为一个在太阳下熠熠发光的美丽少女。与此同时,老翁从竹子中不时取得黄金,从此富裕起来。远近贵族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求婚,皆因解答不了少女提出来的难题而失败。后来帝王也闻及此事,派人前来求婚,无奈此女原是月界仙女,不久便要返回月界。帝王在仙女升天后,派兵将仙女留下的长生不老之药和留给他的信付之一炬。传说焚烧的地点就是富士山,至今山顶上还在袅袅冒烟。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古时候的竹文化:古时候,那些采伐竹子,制作竹器特别是簸箕等沿村叫卖的竹匠(故事中的采竹老翁),在贫困的生活中仍然经常摆弄着清纯而富有神秘性的竹子,靠制作簸谷类(谷类是古时候庶民生活的中心)的簸箕营生。人们深信,簸箕是件神圣的器具,附着谷物的精灵,这些竹匠们也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依靠这竹子的精灵、簸箕的精灵得到财富,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这个从竹子中得到相当于福神的仙女并且日渐富裕起来的采竹老翁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抑或是竹子自身迅猛异常的生长力和繁殖力,也抑或是那富有神秘色彩的空洞(例如从中能诞生美丽的女子,能产生黄金)所吸引的缘故,在日本,竹子自古以来如同树木一样被人们视为清洁而神圣之物,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就拿筷子而言,日本就有这方面的独特文化。筷子原诞生于中国,后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扩伸。在日本,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筷子,日本人称其为“晴箸”(Halenohashi“隆重的筷子”之意)。在民俗仪式中所见的筷子多以清洁干净的原木或青竹制成,被视为神灵依附之物,而新年和其他庆祝活动中则使用名为“太箸”(Hutohashi)的粗筷,这种中间鼓起,两头都可使用的筷子据说一头由神使用,另一头由人使用。在日本与神交流、神人合一是祭祀的神圣的宗教意义,这种宗教思想在“太箸”上也得到了体现。至于卫生筷子(日语里称为“Waribashi”),则更是筷文化中的一朵奇异的花朵,尽管现在已经普及于世界,但不要忘记,世界上首先发明这种一次性筷子的就是日本人。小小的一个构思却是日本人喜好清洁感的最大的佐证。尽管现在的卫生筷子几乎都用原色木料制作,但我们不妨把它看作竹文化的一种延伸。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筷子以外,竹子在茶道和祭祀等庄重的仪式中更是必不可少。茶道中使用的茶勺和茶刷就是用青竹制就的。在茶道这样庄重肃穆的仪式的整个过程中,那制作精细的茶勺和茶刷十分引人注目,茶人就是用茶刷一遍遍调匀抹茶,用茶勺依次将调匀的抹茶舀到客人的茶具中去的。茶道中为什么称茶勺和茶刷是代表人格的象征性工具,其个中道理想必各位应该有所领悟了。
日本的竹木文化的发展固然依赖于富有杉树、扁柏等优良木材和各类竹子的自然条件,但它与日本人作为清洁、神圣之物喜好、崇拜原木的纹路和挺拔的竹子这一审美意识和其民族性也有密切关系。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总是与其审美意识和民族性相关,日本的竹文化与木文化不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真谛吗?
日本现有竹林面积为14.13万公顷,有13属,230种。在森林的周边生长着繁茂的竹林也是日本植物分布的最显著的特征。除北海道外,其他地区均有竹子生长,60%集中在九州。日本竹林97%为私人所有,集约经营管理,年产竹材20万~30万吨。随着罐头笋和竹制品输入的增加,竹产区人口的老龄化,人工费高居不下的影响,山区种竹人口下降,竹林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不断减少。日本每年向外国大量进口竹材和竹产品,尤其是笋食品。为了维护竹产业的发展,日本加强高科技支持竹产业的发展,在竹材利用技术开发上注重科技投入,开发了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竹炭纤维等高科技竹产品。2006年日本三重县开发出了以竹子为原料制造可进行生物分解的成型材料新技术。日本的竹产业有着浓郁的竹文化与高科技内涵,引领着世界竹子的加工利用方向。
4.2.3 印度“国家竹子计划”
竹材在印度有“穷人的木材”之称。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称竹子为“绿色黄金”,并表示印度将把大力发展竹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争取在竹产业中为全国创造800万个工作岗位,使500万个农村家庭摆脱贫困,并为政府带来每年1600亿印度卢比的税收。印度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后,使印度成为世界领先的竹制品出口大国。1999年,印度成立国家竹子开发委员会,实施“国家竹子计划”。纺织部关注对竹子手工艺品的制造;工业部关注竹子的工业用途;食品加工部关注竹笋加工业;科技部通过设在印度东北部竹产区的试验基地进行竹子的研究和开发;商业部注重开发竹产品的出口。印度的一些主要林业研究部门也开始在印度热带雨林以外的地区开发和建立由农户经营的竹资源培育基地。这种农户经营人工林的方式将成为未来竹材供应的保障和适应市场特殊需求的竹原材料的来源,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印度各个地区的生态平衡。印度是世界上使用竹材造纸最多的国家,全国近百个造纸厂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厂利用竹子做原料,估计竹材在造纸原料中的比例为45%~60%。印度也是世界上首批开发竹子发电潜能的地区之一。2006年,印度开始在东北部最大的竹产区米佐拉姆邦省建造两座以竹子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电厂。米佐拉姆邦将成为印度第一个使用这种“绿色”电力的地方邦。用竹子和竹子边角料发电,不仅成本低,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其原理类似于用稻壳发电,即将竹子干燥后再热解汽化,然后用产生的可燃气体来发电,在印度竹子利用的程度可以同木材相比拟,消耗量亦很大。
4.2.4 “美洲竹子”行动
美国原产的竹子资源并不多,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除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外,没有乡土竹种,19世纪末期就开始引入竹子。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部组织对竹子制浆进行了研究,从世界各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竹种采集和引进。种植在美国各地的植物引种站,竹种引进取得了较大进展。美国人对竹子产生较大兴趣,把它作为景观利用、防治侵蚀、制作工艺品的原材料和食物。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成立了“竹子协会”,开展了大量竹子教育、宣传和引种工作,为竹子在美国的普及和推广及美国竹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美国竹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2002年的竹产业产值为3000万~4000万美元。美国竹子协会南加州分会实施“美洲竹子”的行动,对原产美洲的竹种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竹子加工品的制作和交易也非常活跃。全美有40~50家生产和经营竹制加工产品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大部分为竹制品分销商。美国竹子园艺业发展异常迅猛,现有进行竹种买卖的竹种园、竹子苗圃150余个。其中有6个规模较大的生产销售公司,12个专门的竹子苗圃,约10个有权进口外来竹种的公司,初具产业规模,并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供销服务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制品进口市场。目前有几百种竹制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4.2.5 “竹子在欧洲”
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但由于当地居民的个人爱好和对环境美化与保护生态的重视,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2000年成立了“欧洲竹子协会”,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竹子研究与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非常热烈。欧洲已经建立了多处竹子观赏园与用于科研试验的竹园。2002年,欧洲委员会资助了“竹子在欧洲”的项目。在德国北部种植了一些竹种,收集了不同的竹种和它们的基因类型,对它们进行了评估。这项工作由德国农业研究中心所属的农作物科学研究所实施。实验的重点放在那些有可能适用于欧洲的农业发展,可能作为新的能源替代农作物或用于其他方面的竹种的栽培。德国把有关育种的进一步研究项目重点放在提高竹子的生物量上。竹子的蒸发系数小于300,低于传统的植物。因此水的利用率更高。竹竿蕴含的能量(每千克干物质燃烧可释放出17.1MJ的热值)和其超过40%的纤维素含量使得它更加适合作为产生能量和造纸以及生产纸浆的原材料。2002年,德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曾对65种适于生产生物能量的植物进行了研究,其中竹子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设定优先级的话,竹子会被排在前5名之内,主要是缘于竹子的生产力比较好,可以连年采伐,而且产量也不降低;竹子在冬天保持绿色,这对于欧洲日照时间较短的地区尤为重要;竹子比其他可供选择的作物对水的利用率更高;而且竹竿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适合生物能量的转化。
4.2.6 非洲“加纳方案”
非洲竹产区是三大分布区中最小的一个,竹产业相对落后于其他产竹区。由于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以及发展资金的匮乏,竹子发展很难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体系。近几年来,由于竹子产品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联合国工发组织十分重视竹子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加工,选择了加纳来开展竹产业这一领域的合作。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组织的“加纳综合方案”项目下,加纳派代表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国际竹子培训班;委托中方对加纳竹子样品进行了技术测试,并派加纳的相关人员对中国进行了考察。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推动下,加纳土地和森林部向该国内阁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政府通过一项加纳的竹藤开发政策。竹产业即将成为非洲一项重要的扶贫与农业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