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布式资源聚集理论与资源空间
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需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业务科技服务。而在综合科技服务方面,《意见》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鼓励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本章首次提出了面向城市群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的价值链协同业务科技资源,创新了科技资源的定义。
“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了科技服务新的内涵。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科技服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以知识性为核心特征的科技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延伸。在发达国家,基于流程与数据的资源服务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内,西南交通大学的孙林夫教授等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方法论及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技术报告》[1]中,提出了价值链协同业务科技资源。可以看出,业务流程和数据已被视为可复制、可重用的资源,并成为向企业提供知识性服务的主流做法。
可以看出,相较于以论文、专利等传统形式呈现的科技资源,以及主要服务于研发设计环节的科技服务,在新技术和新业态下,科技服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以知识性为核心特征的科技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也不断延伸。业务科技资源是基于业务流程与业务数据、运用数据智能技术提取知识要素的综合科技资源,可有效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和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效率。
专业科技资源(传统科技资源):传统科技服务过程中的科技资源主要指专业科技信息资源,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科技成果、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法律法规及技术档案等在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2]。如图3-1所示,传统专业科技资源存在分散孤立、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低的突出问题。
图3-1 传统专业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的新定义:科技资源是由传统专业科技资源和面向城市群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的价值链协同业务科技资源组成的。其中,业务科技资源的定义为:在产业生态链结构—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中,支撑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的多核价值链协作关系,基于价值链协同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构建,运用数据智能技术提取知识要素的一类综合科技资源,“数据/模型+流程/构件+标准”组成了业务科技资源的知识单元。其中:“数据”是多核价值链协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形成了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的多核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模型”是面向特定服务的资源建模,即基于可服务、可封装的数据空间的资源模型;“流程”是面向特定服务的知识化服务流程;“构件”是基于资源模型和业务流程的程序模块;“标准”是基于业务数据的资源模型、业务流程及服务标准。业务科技资源具备可封装、可重用的特征,资源标准便是业务科技资源的重要内容,成为向多核网状式企业集群提供智力服务的科技服务业的知识性载体。
因此,本章面向的科技资源包括以下两类(见图3-2)。
(1)专业科技资源: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资源。
(2)综合科技资源: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面向产业价值链的综合科技资源。
图3-2 两类科技资源
图3-2 两类科技资源(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