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春秋:晋文公的霸主养成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3章 兴国 13

次日凌晨,文公亲自检阅军队,分左右两军,使赵衰统领左军,先轸为副将;郤溱统领右军,魏犨为副将。文公则引狐偃、栾枝等左右策应,率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向王城而去。

胥臣则奉文公之命前往河上辞秦。胥臣谒见穆公致晋侯书信,说道:“天子蒙尘在外,君之忧,即寡君之忧也。寡君已扫境内之师,前去代君御天子之难,且有成算,因此不敢烦大军远涉。”

穆公没想到晋军行动如此之速,心想自己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只好说道:“既然晋侯已克举大义,寡人当静候捷音。”

面会结束后,蹇叔心有不服,因说道:“晋侯想专大义以服诸侯,害怕主公分他功业,所以派人前来阻止我们发兵。”

百里奚亦说道:“蹇大人言之有理!吾君不如趁势而下,与晋侯共迎天子,岂不美哉?”

穆公沉吟半晌,说道:“寡人难道不知勤王乃美事一桩?但东道未通,恐怕戎狄从中作梗,难以遂愿,这是其一;其二,晋侯已先发兵,我们即便去也不赶趟了!最后恐怕是无功而返,白白兴师动众一番,还不如就将这个功劳让给晋侯!”

随后,穆公一面派公子絷等人至郑国氾城问劳襄王,一面班师返回雍城。

…………………………………………………………………………

晋军行至王城以北之周王属地阳樊,欲屯兵于此调兵遣将。

阳樊守臣苍葛听说晋侯前来勤王,忙命打开城门,亲自外出慰劳晋军。

文公谢罢,立即派遣右将军郤溱、魏犨等前去围攻温城,左将军赵衰等到郑国氾城迎回襄王大驾。

数日之后,周王在晋军护卫下,返回王城复位。

温城民众早就对太叔、隗后秽乱宫闱不满,料想二人大逆不道迟早会引来兵祸殃及城民,见晋师勤王兵临城下,又听说周王复位,于是纷纷起义袭击太叔、隗后从人,将一众叛臣缴杀后,大开城门,迎纳晋师。

太叔见状,慌忙携了隗后乘车出逃,不料被守门将士拦阻。太叔仗剑砍倒数人,正欲破门而出,恰逢魏犫及时赶到。

魏犫大喝一声:“逆贼!哪里走?”

太叔被魏犫拦住去路,他见魏犫生得膀阔腰圆、威武雄壮,手握一柄超大号的虎头画戟,雷神天将一般矗立眼前,自忖不是对手,便央求道:“周室府库,金银珠宝难计其数,现都由我私藏,你若放我出去,他日必有厚报!”

魏犫说道:“放你?问天子若肯放过你这个逆贼,我魏犫就……就做了这个顺水人情!”

太叔大怒,挺剑刺来。只见魏犫闪过,纵马一跃,飞至其车旁,挥戟将其斩首。太叔首级滚落隗后怀中,吓得隗后弃了首级跳下马车撒腿便逃。魏犫命众军射箭,众将士哪个不想争功,纷纷搭箭追逐,隗后只跑出几步,便被乱箭攒射而死。

文公担心太叔漏网,于是亲自与赵衰赶来助战,恰好看到隗后中箭倒地、形如一只巨型刺猬,其状惨不忍睹,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昔日那个活泼、可爱、率性的翟国公主,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怜、可叹啊!

处理掉两人尸首,文公命驾亲至王城,朝见周王。

周王感激涕零,设醴酒款待文公,又拿出数箱金帛相赠。

重耳再三拜辞,说道:“大王蒙尘在外,臣理当效力讨逆,此乃微臣天职,不足受赐!”

周王说道:“寡人早闻叔父(对文公的敬称)贤名,新位不久,晋国便大有崛起之势,今日亲受义举,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叔父若不受赐,便乱了王室奖功罚罪的规矩。这样吧,金帛你若不授,寡人就将畿内温、原、阳樊、攒茅四邑封赐于你,一来酬叔父之功,二来对寡人也是一层保护。叔父万不可再辞!”

文公见辞不过,只好授恩而退。

文公与赵衰等人出了王宫,立刻被围入一片人海当中。只见王城黎民百姓扶老携幼,挤满了洛邑街道,争先一睹晋侯威仪,纷纷感叹道:“记得上次来勤王的是齐桓!这次是晋侯!真乃天降福星啊!”

“昔日齐桓,今日复出啦!”

“这是上天派来的救兵,都是神一般的人呐!”

文公坐在车上,与狐偃、赵衰相视而笑。身披犀甲,更显英伟之气、圣君之态。

出了王城,文公决定先将周王所赐畿内温、原、阳樊、攒茅四邑接管,而后定其田里之界(理清边界),于是命狐偃带郤溱、先轸定温、攒茅之田,自己亲率赵衰、魏犨定阳樊、原之田。

待文公君臣返回阳樊,却见吊桥拉起,城门紧闭。

文公让人叫门,不料守臣苍葛率臣民持械登城拒开城门,并在城上破口大骂:“原来晋侯勤王是贪图王畿之地,好一个别有用心、厚颜无耻之徒!你我同是王臣,凭什么让老夫献城?!”

魏犨大怒,催马向前,骂道:“苍葛老儿,勤王功臣在此,还不快快开门?早早降顺,万事俱休!若打破城池,你一家老小休……休想保命!”

苍葛在城上应道:“老夫听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阳樊乃王畿之地,畿内百姓尽是周王宗族亲戚,晋国身为周朝臣子,怎可趁火打劫、攫取王畿之地、以王宗为臣民?试问你等可耻行径与逆臣盗贼有何二致?”

文公从车内站起,对城上苍葛拱手说道:“四邑之地,确实乃天子所赐,寡人不敢违命。将军若不信,可着人去核实。若将军不屑于居此,或担心宗族安危,尽可带他们迁离阳樊,或去或留,悉听尊便。”然后回头对魏犨说道:“不要急于攻城,去留迁徙全由城民定夺。”

魏犨颇为不满,嘟囔道:“天子对吾君都客客气气,他一个守臣算……算老几?索性破城而入,杀他个片……片甲不留!”

赵衰说道:“魏将军不可鲁莽,勤王本为义举,若强行夺城,大行屠戮,必将遭人诟病,背负盗匪之名,岂不事与愿违?”

魏犨被一语点醒,便不敢再言。

阳樊守臣苍葛思量再三,决定举家迁回王城,于是通告城中百姓:“愿归周者去,愿从晋者留。”

苍葛谋士不无忧虑,说道:“万一那晋侯趁我大开城门之际,一拥而入,大行屠戮,该当如何?”

苍葛:“晋侯若言而无信,我们怎奈他何?但死守的话,寡不敌众,怕是死路一条。不如冒险一试,生死只好听天由命了!”

于是,苍葛命打开城门,率领宗族及愿意迁离阳樊的百姓徐徐出城。

文公按兵不动,听之任之。

走出三十里,见身后并无追兵,苍葛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与谋士说道:“看来这个晋侯还算守信!”

谋士:“是啊!早听说晋侯为人贤达,要不也不会赶来勤王,倒是咱们恶意揣度了他。”

苍葛:“早知如此,咱们真不该鲁莽出城!”

谋士:“若非得已,谁愿背井离乡?要不……咱们还是回去?”

苍葛怒道:“什么话?是咱们执意要走,现在回去,岂不惹人耻笑?不回!”

收定阳樊,文公同赵衰、魏犨行至原城。这时,有晋军通信兵来报:“禀国主,狐大人至攒茅、温城两地,守臣军民俱携酒食出城迎接,现两地俱已收定!”

文公大悦,欣然道:“好!现只差‘原城’这一处了,但愿能顺利交接。”

郤溱说道:“原城本是周王卿士原伯贯的封邑,太叔之变,周王派原伯贯平定,结果原伯贯兵败无功,于是周王发怒褫(音尺)夺此地,转赠我国。据微臣所知,原伯贯现就在原城据守。”

文公:“如此说来,原伯贯未必心服,恐怕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魏犨说道:“君上放……放心!有微臣在,大不了我一锤子砸……砸碎它!”

“不可鲁莽!”文公与赵衰无奈笑道。

听说周王将原城转赐于晋侯,邑主原伯贯打心眼里不服,他星夜奔回原城,振臂煽动城民:“我刚从阳樊路过,亲眼目睹晋侯破城而入,肆意杀戮,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况惨不忍睹!不日他将豪夺原城,到时候恐怕就是咱们的祭日了!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不如拼死守城、死战到底!”

他的手下连同城内黎民百姓听了十分恐惧、愤怒,共同发誓:“誓死守城!与原城共存亡!”随之将城门紧闭,对晋军不予理睬。

文公兵至城下,见原城吊桥竖起,城门紧闭,叫门半晌亦无人回应,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赵衰知道国君不愿强攻,于是献策:“原城百姓之所以不愿受纳新主,恐怕是顾虑自身不得善待。吾君若能示信于民,原城将不攻而下。”

文公问:“赵爱卿言之有理,但不知该如何示信?”

赵衰:“吾君可下令——晋军只备三日之粮,原民若三日不愿献城,当即解围而去,并将此消息开诚布告于城中百姓。”

司粮官在一旁说道:“若三日到期,百姓还不愿献城呢?吾军之粮也仅够三日了!我们岂能白白在此浪费三日,然后空手而归?”

魏犫拍案说道:“拿下这弹丸之地,易如探囊取物,依臣之见,不如速战速决来得痛快!”

文公摇头:“不可莽撞,城中百姓何罪之有?要遭此无妄之灾?”

司粮官:“那……军中仅剩三日之粮的内情千万保密,否则,城中百姓心里有了底,越发不会主动献城了。”

文公思忖片刻,说道:“不,就依赵爱卿所言而行。”

“遵命。”

三日为期的消息很快传遍原城,原城百姓顿时不知该相信原伯贯还是相信晋侯。

生死关头,几个头脑清楚、胆大心细的城民聚在一起商议道:“原伯贯所言与晋侯所言都不可轻信,可一面叫人暗中打听阳樊实情,一面探听晋军虚实。免得被原伯贯当挡箭牌、被晋军当翁中鳖白白送死,才是要紧!”众人一致深表赞同。

到第三日晚,几个原城百姓用绳索偷偷缒城而下,跑到晋军大营探听虚实,对文公说道:“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没有被屠城杀戮的事实,相约明晚献出城门,请君上再等一日。”

文公莞尔一笑,从容答道:“寡人原定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即解围而去。今天就满三日了,寡人明日一早便会退兵。你们回去告诉城民不必担心,晋军绝不会强行夺城,更不会荼毒无辜黎民百姓。”

几个原民走后,司粮官向文公进言道:“国主,原民约定明晚献城,国主何不多留一日?白得一城岂不便宜?即便军粮不够,阳樊离此不远,很快也可接济呀!”

文公说道:“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寡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三日之令,尽人皆知,如若再留一日,便是失信。为得原地而失去信义,日后寡人将难以取信于人,晋国更难以取信于诸侯!”

司粮官见国君深明大义、坦荡磊落,叹服道:“吾君圣明!是小的鼠目寸光。”

次日黎明,原民看到,晋军真的开始撤退,于是奔走相告:“晋军开始退兵了!晋军开始退兵了!”

“晋侯宁可失城,而不失信,是有道之君啊!”

“周王已将原城赐给晋侯,原城已不属于原伯贯!我等在此死守,岂不违抗王命?”

“对呀!原城现在属于晋侯,晋侯不能走!”

“对对!晋侯不能走!原城需要晋侯这样的贤主来守护!”

于是城民争相将城头战旗降下,看到晋军仍在继续撤退,原民急了,缒城而追随文公之军者,络绎不绝。

原伯贯见无力禁止,只得开门出降。

文公收到原伯贯降书时,已撤出三十里。他命扎住军马,和赵衰、魏犫一起以单车直入原城,原城黎民百姓无不额手称庆。

原伯贯来见,文公待之以卿士之礼,尊其愿护送其举家迁往别处封地。

交接完毕,文公选择四邑守臣时说道:“寡人以信得‘原’,应以信守之。赵衰!”

“臣在。”

“由你来任原地守臣,兼领樊阳。”

“臣多谢国主厚恩!”

文公又对郤溱说道:“郤溱!”

“臣在!”

“你虽与罪臣郤芮同族,但为人一向正直清廉,寡人复位以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此次勤王立功不小,寡人封你为温地守臣,兼守攒茅。”

“臣多谢国主!”

文公为四邑各留兵两千戍守,而后凯旋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