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押宝债券,借杠杆投资获暴利
经历了近10年的风风雨雨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斯范博公司的另两位合伙人先后出去独立创业了,因此,跨入20世纪80年代时,斯范博公司最终变成了斯坦哈特投资公司。这时候,真正成为老大的斯坦哈特,开始独自迎接资本市场的挑战。
独立当家不久,债券市场迎来一波绝佳的投资机会。
当时,盘旋上升的通货膨胀率及其带来的调控,导致美国联邦政府出现巨额财政赤字——足以消耗这个国家2.5%的GDP。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从1980年的10%涨到1981年9月的16%,短期利率则涨到了17%。面对来势凶猛的通货膨胀,时任美联储主席鲍尔·弗尔克试图通过以调整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来抑制,但收效甚微。
此时,华尔街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历史性高利率和飞奔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延续,因此,他们集体看空债券。与此同时,油价已经在高位,而人们预测它会继续上涨。这些人中,以人称“厄运博士”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亨利·考夫为首。
不过,斯坦哈特却不这么看。他认为,眼下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经济很快会以超过人们预期的速度下滑,进而导致利率的良性下降。因此,债券将迎来一波极佳的投资机会,比包括股票在内的其他品种投资机会都大得多。
因此,斯坦哈特开始买入债券。他不是简单地买入,而是利用财务杠杆买入,或者说他借钱买入,这样就增加了风险。
这时候,斯坦哈特旗下有两只对冲基金,一只属于旗舰基金,另一只属于美国之外注册的斯坦哈特合伙人公司。这两只基金管理着7500万美元资产,根据斯坦哈特的计划,这两只基金将投入5000万美元,再借贷2亿美元,累计买入2.5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
之前,在股市投资上,斯坦哈特可谓功成名就,但他从未涉足过债市。因此,作为债券市场里的新手,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在进行一场豪赌。
斯坦哈特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在债券市场确实没有经验,甚至不懂它的机制和语言。
很多投资人对他提出了疑问。“你懂债券吗?”有投资人说,“我把钱给你是让你投资股票的,不是买国债。”
这样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一位加拿大客户甚至威胁说要起诉斯坦哈特,不少客户直接要求赎回自己的基金份额。
在著名的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当斯坦哈特面对其投资委员会试图阐述投资国债的理由时,甚至遭到了一众投资者的围攻。“你是一个股票投资人,我们委托你管理股票,你不能购买国债。”会后,他们立即赎回了投资。
多数人认为美国利率继续上升,债券要贬值,而斯坦哈特以4倍的杠杆做多债券,加上许多投资人不满,这场豪赌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更糟糕的是,随后几个月,市场没有顺着斯坦哈特预测的方向前行,而是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基金账面上一度亏损1000万美元。这更是雪上加霜,让他非常受煎熬。
那段时间,每个星期五下午,斯坦哈特都焦急地等待美联储宣布货币供应数字,特别是M1、M2。作为债券多头,他当然希望货币供应不再增长,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变缓甚至下滑。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分析经济变化的蛛丝马迹,斯坦哈特甚至建立了一个纽约出租车指数,借此反映“空车”出租车比例。他希望更多的车亮起“空车”灯,以此证明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
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为了减轻压力,斯坦哈特决定给自己放几天假,带妻子朱迪出去旅游几天,借此松口气。
令他高兴的是,就在旅游期间,市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几乎是一夜之间,市场利率开始下降,债券的价格上涨,斯坦哈特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开始飙升。接下来,债券市场持续上扬,当他们获得60%收益的时候,斯坦哈特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斯坦哈特金融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这轮债券豪赌,斯坦哈特投入了5000万美元本金,杠杆收益4000万美元,收益高达80%。1981年9月30日,财年结束时,斯坦哈特基金收益率达到10%,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则下降了3.5%。
事实证明,斯坦哈特是正确的。
尽管一路上丢掉不少重要客户,但他感受到了与多数人意见对赌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从此找到了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不久之后的1984年,他再次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投资,买入4亿美元中期国债,结果不到3个月就赚了2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