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任何艺术形式需要尊重传统—学习已经成形的知识体系,传承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此基础上还应创新,否则原有的传统就会失去新鲜的活力,会落后于时代。因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都处于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之中,故顾此失彼、故步自封,都无益于声乐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每一个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在什么位置,都应给自己设定一个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学习声乐表演或者是声乐教育专业,也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去追求、去努力。现今年轻的学生们,由于父母包办的比较多,家庭环境大都不错,很容易把握不住方向。尤其是声乐表演专业,它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专业。不是说学习声乐一定要当歌唱家、声乐教师。歌唱家、声乐教师就像金字塔的塔尖,能攀到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我希望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近日,我在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讲座时谈道:“同学们的家庭条件应该比我们小时候要好多了!从小父母的培养,再加上在外面找老师学习,直到考上大学,在这么长的一段成长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似乎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太可能自己做主。几个大人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一个孩子身上,使孩子们养成了不愿自己动脑的习惯。在座的同学们可能大部分都是类似的成长模式,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便失去了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位、自己设计未来的能力。”
现在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声乐表演专业也要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教师当然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思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要有创新意识。当下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紧迫感,更别提创新意识了。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要做到“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四点。“学而问”就是要善于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好奇心、不懂就要问;“问而思”是要善于学习,要有智慧地学习;“思而行”就是我们有了想法还得有行动,要有一种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绝不放弃的信念;“行而果”即有了行动之后还得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学生们现在在这么一个大文化、大时代下成长、学习,尤其是学习艺术,应走在时代的前沿。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沿呢?怎样才能体现我们的个人价值呢?不是说我们当了歌唱家就体现了价值,成为名人就实现了价值,这些是不能画等号的。
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学会思考、学会给自己定位,养成善于学习、善于动脑筋、善于追求理想的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在北京,经常有很多外地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找我听听唱得怎样。结果我明明是问同学的一些专业方面问题,父母们却都代替回答了,有些父母的职业甚至和音乐这行隔得很远。我发现孩子们都不说话,父母抢着替孩子表达,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不是对孩子能力的怀疑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不爱思考、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习惯,久而久之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所下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求问、求思、求行、求果”是我们要去深刻思考的问题。
刚才我提到,做人做事都得有方向、有目标,同样的,声乐教学也要有目标。不管是哪一种唱法,美声、民族还是流行,学生只要进了音乐学院,就要加强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的学习,这“四性”是声乐教学培养的方向。
科学性声乐演唱与医学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学生们进了大学之后,首先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这个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指发声器官要符合人体发声规律,是一种合理而科学的状态。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掌握了歌唱的工具。有了科学的演唱方法之后,学生就可以驾驭很多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作品;反之,在演唱时就会有挤压感,很不舒服。所以说,歌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阶段,这种自然阶段是没有经过学习的阶段,学生喜欢哪个歌唱家的歌就模仿哪个歌唱家;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的不自然阶段,即学习方法之后有个不适应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新的科学的自然阶段。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非常关键,学生们应尽量在短时间内,最晚在毕业之前一定要掌握。有些同学在第一个不自然阶段停留得太久,会失去自信心,最后导致改行,所以说不自然阶段不宜太长。在教师教授方法的时候,学生一定要仔细琢磨,教师是在培养你喉咙打开的状态,要求把气息放下来以求得声音的高位置,等等。歌唱者的乐器是声带,所以,能不能调控自己的发声状态,能不能调控自己的乐器,完全靠每一个歌唱者的智慧。如果有此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很快地调控自己,让自己的发声器官服从大脑的指挥,服从自己的思维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懒惰不爱动脑子,即使再好的老师教你,学生也都很难掌握演唱的真谛。
科学的发声方法就像数学里解方程式一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定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在各种唱法和各声部中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在各种风格作品中的体现更是不一样的。美声、民族、流行这三种唱法训练发声技术的时候是不同的,每一种唱法体现又更不一样了。所以三种唱法共性相同、个性不同。美声和民族发声方法的相通之处在于:头腔共鸣的运用、高位置的状态、气息放下来、喉咙的打开、喉头的打开和稳定。关于喉头摆放问题,在男高音和男中音中较为重视,我发现有很多男生为了让自己喉头稳定就压喉头,压喉头唱出来的声音就会显得有些僵硬。
唱歌的状态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全身心地歌唱,怎样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还需要靠智慧、靠思维。不仅要让歌唱发声器官完全服从指挥达到一个美好、自然的演唱境界,同时还需把歌曲内容情感放到歌唱状态里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打动观众,让别人喜欢听你的演唱。所以,思维永远要走在歌唱的前面。在张嘴唱之前,思想要完全到位了,完全进入所需的歌唱状态。好的习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将来当学生走出校门,不能依靠父母,不能依靠教师。父母和教师都只能在你人生的初级阶段,给你指引方向,而不能决定你的成败。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确实也培养了一些学生,他们在各种唱法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北京,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很多学生的演唱水平都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当然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学生们一定要跟教师合作,这个合作不仅仅是听教师的话,更要有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这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他们善于动脑筋、会学习、掌握好的方法。学生们也不能盲目地学习,有时教师状态也会不好,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民族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跟美声教学有一定的区别。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美声演唱更强调规范性、整体性以及共鸣腔的使用。民族声乐的演唱首先要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其精华,再加上国内外优秀的演唱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方法。有人说,“中国民族声乐科学的演唱方法就是美声的发声加上民歌的风格”,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极不负责任的。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都有各自科学的演唱方法。在我的声乐教学中,我经常拿京剧演唱来比喻声音的“一条线”。这条“线”很重要,不管是哪一种唱法,共鸣腔用得多大,掌握这“一条线”就能让你的声音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的演唱特点,有五十六种风格浓郁的民族声乐作品、素材。所以,民族声乐首先是继承,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加上外来的优秀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演唱方法。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也代表着中国声乐的科学性。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共性存在:喉咙都要打开,气息都要放下来。流行演唱应该说给一点点方法就能“滋润”,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强调的是音乐的感觉、作品的特色和风格,不需要运用太多共鸣腔去演唱。我常用距离来解释三种唱法的不同:美声演唱中,共鸣腔使用得比较满,管子用得比较长,声音传得远,能够传一百米;民族演唱能传五十米;而流行演唱则是耳边语。因此,流行唱法一定要有话筒,话筒是它的第二个嗓子。
在演唱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喉咙打开、喉头稳定,那么喉咙打开多大才好?喉头到底放在哪个位置是对的?这些都因人而异。喉咙不挤、不紧就是打开,过了就是“撑”,“撑”嗓子和喉咙打开不能画等号,所以歌唱者一定要有辩证关系,演唱的高位置要与气息的位置相结合。当歌唱者唱到最低音的时候,要想到高位置,要想把声音唱得“强”、“打”得远,就得把它“吸”回来,放在共鸣腔里,共鸣腔得到了振动,声音才强。如果“白”着往外喊,自己听着声音很大,可是这个声音传不远,没有持久性。歌唱就是一个平衡,唱得舒服就对了。
我也曾教过一些“原生态”的歌手,像蒙古族的萨仁呼、藏族的索朗旺姆,还有彝族的阿鲁阿卓等。我很看好他们。在教学中,我完全是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逐步发展教授的。很多流行唱法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他们演唱的作品是与国际上的一些最时尚、最前沿的演唱元素相结合,并且融入了很多中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这些学生的获奖说明了,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要发展民族风格与个性。对于没听过的音乐,外国人就觉得好奇、新鲜,所以说,比赛也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元素。
如果有要参加比赛的学生,我会建议他们选择的作品应体现出地域性。我最近到了多个地方的院系开设讲座,发现外地很多歌手把握作品的定位不够准确,一味地跟风,大奖赛歌手唱什么就跟着唱什么,把自己的风格特色给丢了。我非常希望地方歌手扬长避短,选择具有本地域特点风格的歌曲,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地域的特点才是自己的特区。不要流行什么就唱什么,要给自己定位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作品。
文化性包含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学修养等诸多方面。学声乐的很多同学喜欢睡懒觉,理由是养嗓子。我认为除了睡觉之外,可以多看些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全面素养的人才。歌唱的时尚性则代表着各个时代最前沿的文化精神,我们既要体现时代感,更要强调时尚性。
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学二十年,同时在中国音乐学院兼职教学二十年。从教多年来,我一直教授各种唱法并对其进行总结研究,各种唱法得到了相互繁荣与发展。现在我正式回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我看好中国音乐学院教学的平台、生源、学术氛围,这是培养高、精、尖专业声乐人才的高地。我认为,声乐教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流行演唱要加强民族性、文化性,美声演唱要加强民族性、时尚性,民族演唱要加强科学性、时尚性。科学的演唱方法在每个人身上、每种唱法、每首不同风格作品中的体现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掌握了歌唱的工具才会感受到演唱的艺术感染力,反之就是白开水一杯。我认为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是“好听又好看”。
(原载于《歌唱艺术》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