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楚盗鄀牛,积贫积弱的楚国啊
历史总算迎来了楚国。但当时的楚国是怎样的一个诸侯国呢?
爵位上,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排位第四的子爵。这个第四其实相当于是末位,因为子男两爵享受的政治待遇其实是一样的,封国也只能是五十里。
五十里又代表多少呢?
按周制,以8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一里也就相当于现在的415米左右。
到了清光绪年间,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民国时,具体是讲1929年时,政府嫌一里为576米麻烦,干脆去掉了尾数。于是形成了现在我们都知道的一里即500米,这个里便成了华里。
国际通行的是公里,一公里为两华里,即1000米。
那当时楚国这个50里,难道是按长度来算么?还是东西50里,南北50里,占地2500平方里?
这样的计算方法肯定有问题!
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时的这个封国50里的里,不是指长度单位,而是指人口数量单位呢?
春秋时期,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即,一里相当于25户。
从分封的意义来讲,当时全世界的土地那么多,有大量的不毛之地。但人口却极为缺乏,相比于土地,人口的意义更大。
天子要封给大臣的,应该是按人口计量的土地,即50里相当于分给大臣1250户的人口。
再联想到后来,有“万户侯”这个概念,所以说,50里指1250户人口更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当时楚国是一个食邑千户多点的小小诸侯。
关于封地,按周礼,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相对应的土地是公侯皆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那天子自己直属的有多少呢?天子是一千里。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从土地所有权角度讲,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这里讲的天子千里是周天子的直属土地。
在大周王朝朝廷中任职的卿大夫也是有食邑的,卿的食邑相当于公侯爵,即百里封地。大夫可以享受到相当于伯爵那样的封邑,七十里。
有的小小国,不足五十里,天子的法眼也不想看到,或者说天子根本管不过来,那便指定由附近的大诸侯去管理。
这种小小国,就是附庸。
当然,到后来,许多附庸国哪里还需要周天子指定,而是由大诸侯自己奋斗来的。具体途径嘛,就是强食弱肉。
这样算来,周天子所封的楚国是一个食邑千户的小国。
这还不算,所封地楚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人口稀少、猛兽横行、水患频频、城不像城的到处都是蛮夷部落民族的南部边陲!
而且,新封的这个楚国实在太穷太落后了,穷到祭祀祖先所用牺牲的牛也没有!
原来,周天子封楚国为子爵诸侯国时,定都于丹阳。熊绎受封楚国,非常激动,既然现在自己的楚人部落成了一个诸侯国,那得有诸侯国的样子。
这个诸侯国的样子,最重要的是要建一个太庙,专门用于祭祀祖先。
楚国人民都很兴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很快太庙建好了。
那就祭祀吧。必须要将楚国立国的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并祈求祖先佑护。
但熊绎犯愁了,因为按照此等祭祀祖先的礼制,必须要用到牛、羊、猪这三牲。
羊和猪有了,但此时的楚国,却找不到牛。
堂堂一整个诸侯国,居然穷到找不出一头牛!
占卜的日期都定下了,牛却没有,怎么办?
据说,有一个叫屈紃的贵族对熊绎出了一个主意:偷!
屈紃的主意就是赴外国偷牛!于是,一伙代表整个楚国的偷牛团组建了起来。
行动前,楚国国君熊绎宣布了行动纪律:“除了牛,不许偷其他的任何东西。楚国再穷,也要穷得有志气!偷,也要偷得有志气!”
但令楚国人郁闷的是,偷牛团连偷了几个邻国,都没成功偷到牛!
带着楚国人民的期望,他们本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总算在鄀国偷到了一头牛。
据说,这还是一头连角都没长出来的小牛。
偷到牛的楚国人怕被鄀国人发现,匆匆将牛带回楚国后,连夜杀牛祭祀。
这便是“楚人盗牛”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因为楚国立国之初的第一场祭祀是在夜晚举行的,后来形成楚国独特的夜间祭祀习俗。
对了,那个出主意偷牛的屈紃是何方神圣却引发了争论。据说,有人认为,这个屈紃先生是楚国屈氏家族的老祖,因而也是中华姓氏库里屈姓鼻祖。
有权威人士说,在那个年代,屈紃是和熊绎并列的楚人部落首领。但权威人士又说,“于史无考”。
这算几个意思?一山都不容二虎,一个部落居然还可以有并列的首领?
反正权威人士的粉丝多,咱尽量去接受其观点。只是,屈紃这样的大人物,在楚国刚分封时期就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他来自哪里?其后代情况如何?
不知道,反正几百年下来,直到后来的楚武王之子屈瑕出现,整个楚国都不曾有过屈氏家族这回子事!
楚国的屈氏家族,是因为楚武王将儿子屈瑕封于屈邑,这才开始了屈氏家族在楚国的光辉岁月!当然,在后面我们会讲到的屈瑕其实应该叫熊瑕,芈姓熊氏,单名一个瑕。
史料之所以记录为屈瑕,那是因为他被楚武王封在屈地。
堂堂楚武王嫡长子,且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莫敖,所封之地的屈邑其实就是楚国最早的都城丹阳。
而屈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呢?丹水曲折如带南流到汉江,其北即丹阳。
我们都知道,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很大的河可以叫“江”。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川,川是汇聚众多小溪而成的,往往是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在这个川字前加上一个绞丝旁,这就是“紃”字。
这个“紃”与“屈”连在一起使用,是更形象地说明这个屈邑的地理特征,弯弯曲曲,如同一根丝带缥缥绕绕。
这就是“屈紃”!
也就是说,屈紃不是人!屈紃,是一个地儿,是楚国最早的都城屈邑,即丹阳。
也许这样讲故事会遭人很多批评,但当有人说屈紃即屈邑时,至少笔者立即接受了这个观点。
好了,刚完成了立国祭祀的楚国,与中原大大小小的列国诸侯相比,当时实在是太落后了。甚至与周边许多诸侯相比,楚国都是走路都不敢发出声音的那类弱国小国。
中原,那是指华夏中原,是土地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充足、城郭百业皆兴的当时华夏核心区域!
中原的富饶发达,对当时的楚国来讲那是无限向往的存在,是楚国望尘莫及的先进发达地区。
熊绎时代的楚国,对中原非常向往,对大周王朝非常恭敬。
史料记载,楚国每年都积极向周天子进贡。当时去大周王朝王城镐京进贡面见天子,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极其不易。
但熊绎坚守着诸侯之礼,年年进贡。
楚国受封之初,大周王朝的江湖貌似是太平的。列国诸侯若真的要折腾折腾,那也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封国里折腾。
熊绎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史料记载,楚国国君熊绎亲自率众跋山涉水,乘的是简陋的柴车,用的是粗糙的铜制甚至石制工具,穿的是破旧的麻布衣衫,用史料原话,可谓“筚路蓝缕”,向着荆山艰苦开辟。
为壮大楚国力量,熊绎将大力繁殖人口作为国策。人口,绝对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繁殖人口,一是鼓励生育,二是抢夺人口。
楚国周边有大量部落,熊绎打出了周天子旗号:天子刚封了楚国,你们都是楚国人,知道不?从此,得服从楚国号令!
不服?那打一架吧。
为了迅速提升楚国国家实力,楚国必须用野蛮的办法增加人口。有的部落本就交好楚人部落,能加入楚国成为楚国人求之不得。有的部落半推半就地服从了楚国,但也有的部落对楚国说了不。
于是,熊绎不得不率领楚人经常与周边部族打架。打来打去,楚国打出了经验,也打出了战斗能力,打出了国家综合实力。
有了地有了人,就有了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提升了军事实力,为继续开疆拓土提供了条件。
在国君熊绎的励精图治下,楚国人口不断增长,疆土不断拓展,国力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楚国,就在大周王朝南部边陲,健康有序且低调地发展着。
公元前1006年,楚国史上第一位国君熊绎于去世,其子熊艾继位。
熊艾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大力发展生产、繁衍人口、拓疆扩土。
楚国终于逐渐强大起来,威服了周边许多部落,甚至并灭了一些小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