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线教育大战

小猿搜题成为猿辅导的喇叭口

2015年10月22日,临近下班时间,包括猿题库、小猿搜题和面向职业考试的粉笔在内的所有猿辅导的员工,都收到了创始人李勇的一封邮件:

亲爱的同事们,10月23日,小猿搜题团队将举办“More than more”内部酒会,邀请公司全体员工参加,还可以携带你的伴侣和亲友。

信里还颇为贴心地补充了一句:“我们建议,所有同事把自己打扮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个与工作中不同的你。”

很多老员工感到颇为震撼,因为猿辅导虽然有个传统,就是某个产品达到一个里程碑的业务数据时就会开party,但这次的party带着一股美式、开放、冲动般的热情,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同的事情要发生。

猿辅导CEO李勇在party上揭开了答案。他对员工们说:“我们拥有猿题库这样的深度学习产品,又有了小猿搜题这样的大流量战略级产品,粉笔商业化尝试的增速也超过预期,我相信我们是中国在线教育公司里最有价值的那一个。”

员工们被这种打鸡血式的讲话鼓舞得激动不已,因为理性、克制、不轻易乐观,才是李勇以往的符号。

这一年是中国在线教育历史上很关键的一年。很多分析文章都把2013年看作在线教育的元年,但其实,2015年的风起云涌才称得上激烈。

2015年,新东方、好未来这些传统教育公司纷纷在“互联网+教育”上发力,老选手希望跑进新赛道。

YY的李学凌和俞敏洪没有谈拢,于是YY疯狂进攻,再加上大环境的鼓噪,新东方匆忙迎战。但双方没有分出胜负,俞敏洪提出要继续苦练“内功”。

好未来正在逐步加速,频频有大动作。在传统教育机构中,好未来在“互联网+教育”上做得最好。好未来一直非常重视在线教育,奥数网、高考网、中考网、原先的E度教育现在的家长帮、学而思网校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好未来尝到了甜头,一直在做大布局。

尚德是一家非常传统的职业培训公司,创始人欧蓬看准时机,用大毅力和大勇气强力推动企业转型,提前抢占了有利位置。

但是,不管这些公司如何搅动风云,真正引起市场震撼的,是猿辅导的现象级产品——小猿搜题。

顾名思义,小猿搜题就是一个搜索题目答案的工具。它允许学生用拍照的方式拍下题目,然后手机端自动OCR(光学字符识别),再返给学生答案。

答案可能是题目的标准解法,也可能是一段视频,里面是老师解说题目的过程,因为对一些数学题,特别是要添加辅助线的几何题来说,直接给答案,学生可能看不懂过程……而除了这两种方式,小猿搜题还在酝酿更为直接的方式——真人老师用直播而不是录播的方式来答题。

为什么说小猿搜题是搅动风云的年度现象级产品?是因为它的定位。从业务定位来说,免费、无门槛的小猿搜题成了一个超级流量入口,它的流量可以向下导流到猿题库进行用户留存转化,最终由教育产品猿辅导实现变现;从产品功能定位的角度来说,它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赋予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但也引发了颇大的争议。

小猿搜题的出现是猿辅导不断进阶的产物。

最早的猿题库主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

知名媒体人魏武挥和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曾经有一次对话。帅科认为,猿题库的鲜明特征是用互联网完成教育,而不是信息匹配的O2O(线上到线下)模式。

因为帅科认为,教育这一行,要的是效果,而不是便利性。而且,既然市场极其难啃,啃下来就有了“护城河”。

在深挖“护城河”的过程中,猿题库首先要保障资金的充沛,否则难以解决中国各地K12教育标准不一的问题。

接下来是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因为中小学生没人看着而能主动学习的比例很小。而猿题库可以提供评估报告,甚至可以提供回放功能。家长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依然可以通过手机收到孩子学习的评估报告,还可以看回放,看看自己的孩子学习状态如何。

这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监督功能。

猿题库同样试图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教学规模扩大的目标。每一个学生完成测试题,猿题库都能生成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报告提供个性化的题库,供老师选用。

猿题库最后一个功能就是为老师提供题库。在2015年,猿题库推出了老师版,被认为是猿辅导进攻公立教育市场的一个标志。

老师版推出的原因是,很多老师发现猿题库是一个很好的给学生出题的工具,但产品中没有为老师这个角色预设环节,所以老师希望能够有一个入口可以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猿题库推出了老师版。

在猿辅导内部人士看来,题库的核心功能有二,一是流量入口,二是可以帮助猿辅导积累学生的学习反馈数据。

然而,小猿搜题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流量入口的问题。搜题可能是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的下意识举动,其效果相当于教育版的百度搜索,极大地放大了入口效应,相当于在猿题库的入口处又叠加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喇叭口,形成了“小猿搜题—猿题库—猿辅导”的三级漏斗。

2015年7月31日的晚上,帅科出现在湖南卫视的演播室,他对着摄像机一遍遍地练习一段话:

我是小猿搜题的联合创始人帅科,学生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却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现在,只要拿起手机拍下题目,就可立即显示答案和解题思路,希望小猿搜题能够帮助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帅科在说这段话的同时,手中的手机也同步演示着拍照搜题的过程。当导演说OK之后,趴在轨道摄像机上负责摄像的两名工作人员立马跳下来,跑到帅科的跟前,问道:“哥们儿,高科技啊,太厉害了,哪里可以下载?我弄一个回家给儿子用。”

其实录制的这段VCR(录像)并不是帅科所在意的,他在意的是这一期《天天向上》节目中设置的一个特别环节:主持人汪涵和其他天天兄弟的成员及嘉宾同台答题,并现场用小猿搜题实时检查是否答对。

《天天向上》是中国现象级的娱乐节目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每到周五晚上基本上霸占了年轻人的电视屏幕。这期涉及小猿搜题的答题环节是节目的第二部分,在这个部分,节目组还邀请了欧阳娜娜和被网友称作“央视最帅实习主播”的李泽鹏。

在节目录制之前,帅科向欧阳娜娜介绍了小猿搜题。站在旁边的欧阳娜娜母亲惊叹,这个产品用来辅导孩子学习非常棒,要是中国台湾也有就好了。

在正式录制现场的观众席上还坐着包括唐巧在内的其他几位小猿搜题的同事。

唐巧是小猿搜题的产品项目负责人,曾获得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金牌,在国内iOS技术开发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他在猿题库创办的时候就加入了团队,成为前五名员工之一。

在《天天向上》演播厅的观众席上,坐在唐巧旁边的是邓澍军。2014年下半年,猿辅导悄然启动了小猿搜题项目,唐巧被任命为产品项目负责人,同时进入项目组的还有这位名叫邓澍军的博士。

邓澍军是猿辅导公司的机器学习专家,这个被唐巧尊称为“大牛”的人,真正将机器学习技术首次运用到拍照搜题的产品中,使小猿搜题的技术研发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内的顶尖水平。

小猿搜题由此构建了包括CNN(卷积神经网络)、RNN(递归神经网络)在内的近10种模型,能对一道试题进行信息识别、切分、自然语言处理等,然后利用搜索技术在近8000万道试题中寻找并呈现对应的结果。

“整个过程其实只用0.3秒”,邓澍军说,“目前用户在小猿搜题已经完成了30亿次搜索,这些数据是我们用于机器学习研究的宝贵财富,它会让小猿搜题的识别准确性越来越高。现在,小猿搜题甚至已经能够识别很多手写的公式或题目,这是我们独有的技术”。

观众席上还有小猿搜题的运营负责人张娟和公司品牌推广负责人黄敏慧。整场节目从晚上9点半开始,一直录制到凌晨。在第二个答题环节录制结束时,帅科和在场同事的心里已非常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

2015年8月21日晚上8点湖南卫视播出这期《天天向上》后,小猿搜题一度攀升至App Store免费榜第19名,这几乎是教育类App的最高排名了。

从正式发布到超过5000万名用户使用,小猿搜题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要知道,中国的中学生总数才7200万人左右。

2015年6月中旬,帅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张“小猿搜题上线180天,用户日搜索量稳居第一”的宣传图片,首次披露了小猿搜题当时的日搜索量。按照图片上的数据,小猿搜题当时的日搜索量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产品,这距离小猿搜题正式推出仅半年时间。

在小猿搜题刚刚上线的那段时间,有一天帅科在亚马逊买了10本《定位》,分给市场运营的同事,几天后还为此专门召开了读书分享会。后来大家才知道,这原来是李勇推荐的书。帅科对本书作者坦言,在小猿搜题这个产品的运营推广方面,有很多《定位》思维的影子。

按照帅科的说法,由于属于市场的后来者,最初推出小猿搜题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采取的是防守策略,目标是在拍照搜题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一波运营推广做下来,我们感觉当时的其他同类产品并没有想象中优秀,所以我们转而决定采取进攻策略。当时我们很有信心攻克拍照搜题这个品类,所以开始调整目标。”帅科说。

在产品上,小猿搜题也继续按照自己的逻辑出牌。2015年10月10日,小猿搜题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名师视频解析服务。

学生在使用小猿搜题拍照搜题后,不仅可以像往常一样立即查看该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还可以播放老师的讲解视频,按解题步骤跟随老师学习,进一步提升对题目和知识的理解程度。这仍然是完全免费的服务。而在这个时间段,其他几家拍照搜题的公司正在推广老师答疑服务。

“具体到一道题目的讲解,点播与直播比显然有着效率优势,因为点播可以找到最优秀的老师,甚至找到最适合讲解的优秀老师来讲解这道题目,只需要老师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让几万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受益。而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讲解,就已经能够搞懂这道题目了。”小猿搜题的运营负责人张娟说,“这种模式更经济,可以支持我们提供最好的内容给用户。”

此前的搜题都只提供文字讲解,而中小学很多理科的题目,需要推演过程甚至添加辅助线等动作才能讲解得更加清晰,视频形式刚好能满足这一点。

当然,录制海量题目讲解视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将题目分发至最适合的老师,录制完成后还需要审查。张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到2015年12月31日,至少能为每天使用小猿搜题的一半用户的搜索结果提供视频解析服务。

当这个曾经定位于拍照答疑软件的小猿搜题,开始在题目搜索结果中提供名师视频解析服务,并宣布所有视频免费的时候,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版的“可汗学院”。

英文媒体AllChinaTech在采访小猿搜题员工后刊发了《小猿搜题:独具中国特色的“可汗学院”》的报道。报道称,小猿搜题很像美国的可汗学院,同样提供3~5分钟的短视频,老师口头讲解但不露面,逐步深入解析。其中所说的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学生喜欢以题目为线索完成学习过程(所以小猿搜题的定位命中了在线教育的靶点)。

据小猿搜题的员工透露,推出这项免费服务的2个月内,有近千名老师录制了视频,最多的一名老师录制了2458个视频,点播者超35万名,视频播放量超过100万次。

行业有人评价说,这不仅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一次产品突袭,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也是一次非常经典的突袭。

当然,伴随着小猿搜题的爆火,一些质疑声也随即响起。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认为这导致学生拿起手机就直接搜答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抄作业。

帅科告诉本书作者,这件事情要辩证地看,任何工具都有被滥用的可能,主要看家长怎么引导。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往往在他和女儿对一道题目如何解出现分歧的时候,两人才用小猿搜题找答案。

当然,帅科也承认,并不是在所有孩子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都有家长积极参与的,因此小猿搜题也做了一些被动式的限制。比如,所有的题目都只能一道一道地拍,而且一天拍的总次数是有上限的,超过这个次数,就不能再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猿搜题的设定对抄作业的行为先天就不友好。

帅科也认为,行业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把握好这个尺度。他向本书作者不具名地指出,有些搜题应用没有自我约束,“比如暑假作业,你直接拍作业本封面,它就把完整答案全给你。我们不干这种事情,小猿搜题一定是一道一道地拍”。

在线教育本是“技术流”

说到这里,必须强调,小猿搜题并不是拍照搜题的发明者。在该产品上线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多款拍照搜题软件。

比猿辅导更早推出搜题业务的是作业帮。2014年,作业帮于百度内部孵化,2015年分拆后开始独立运营。

作业帮团队的背景也具有浓厚的百度系色彩。创始人侯建彬从北京大学毕业后,2004年加入百度,2012年—2015年任百度知识搜索体系负责人,负责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知识体系的全线业务。

2014年年初,侯建彬将一个来自QQ群的创意落地为作业帮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9月正式分拆出来,作为公司独立运营,而作业帮联合创始人兼CTO胡长涓,曾任百度知识搜索体系的研发副总监。天眼查显示,百度为作业帮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达46.2%。

2014年1月15日,作业帮App Android版正式发布。

2014年年初,百度控股的在线旅游网站去哪儿在美上市后不久,去哪儿CEO庄辰超在百度内部做了一次分享。在这次分享会上,庄辰超聊起创业的缘起。他提到自己和创始团队在创立去哪儿之前调研了很多行业,如果现在问他们当初创办去哪儿时对旅游这件事有什么经验,得到的答案可能只有“我们几个都坐过飞机”。

侯建彬说,他听完这句话,起身就离场了,“因为解决了我挺大一个困惑——创业要勇于接受未知。听到这里就足够了”。

2014年11月27日,侯建彬给百度董事长、CEO李彦宏写下一封决心分拆的邮件。7个月后的2015年6月,他带着40多个人和一个简单的工具产品——作业帮App,走出百度。

据作业帮联合创始人陈恭明回忆,作业帮团队在上线初期曾讨论过,到底怎么样增长日活(日活跃用户数量)。

陈恭明回忆说:“在作业帮内部讨论时发现,作业帮用户的核心需求是问作业,最早的确以问答切入,后来转到拍题。拍题功能上线一周之后,我们做了用户摸底。当时市场上已经有搜题类产品,但用户反馈问题特别多,第一个问题是搜不到结果,第二个问题是搜到的结果不相关,另外还有拍照失败等技术性问题。这次讨论的结论是,不好的反馈有24.81%是跟拍题相关的,如果能把这个功能做好,留存就能够提升。所以,作业帮决心全力做拍题业务。”

虽然落子较晚(相对于老牌教育企业),但作业帮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手机App上。而后面随之汹涌而来的App科技潮和即将到来的5G技术普及,证明了作业帮决策的正确性。拍照搜题、作业帮口算、作业帮直播课等多项学习工具的自主研发和上线,也基本是从手机平台的能力推演开来的。

侯建彬认为,作业帮追求极致。在当初做题库的时候,他们发现有大量的题目是很可能永远不会被搜到的低频题,但还是坚持将这些题纳入题库,以避免用户搜不到题,体验不佳。

作业帮和猿辅导是一对“冤家”。在作业帮看来,自己更有技术底蕴,在手机搜题方面做得更极致,数据表明自己的App一直是在线教育行业绝对的No.1。但猿辅导的另外一位创始人李鑫则认为,作业帮更多的是依赖百度流量,而猿辅导则是依靠用户口碑增量。

拍题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玩家,学霸君。

很多年前,学霸君的创始人张凯磊初到北京,跟学大教育创始人兼CEO金鑫、学而思(后改名为“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等人吃过一顿饭。饭桌上,张凯磊意气风发。来北京前,张凯磊在南开大学读书,课余时间在天津做家教,讲课很受家长欢迎,从1对1讲到1对多。在大一暑假,张凯磊在礼堂里给一群高三学生讲数学和物理,对着台下四五百双眼睛,他有种做名师的感觉。

后来,张开磊休学到北京创办了问吧教育。但是,1对1教育培训竞争激烈,21岁的张凯磊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之后不久,问吧教育被安博教育收购,张凯磊回校完成未竟的学业。2012年,张凯磊重新出发,创办了学霸君。那一年,紧随着互联网的脚步,教育的红利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张凯磊不禁感慨“水大鱼大”。

按照张凯磊的说法,与猿辅导、作业帮不同的是,搜题虽然是学霸君首创的,但只是学霸君的切入点之一。从2015年起,学霸君便在搜题外开启自研系统之路,是国内智能化教育领域较早采用自主研发系统的企业之一。自研系统包括学霸君1对1的上课系统,以及内部教育过程中使用的系统。也就是说,从加入学霸君1对1开始,学生与老师使用的所有系统全部由学霸君自主研发。比如,上课提供音频、视频服务的系统,以及老师与学生实时互动的监控系统等。

张凯磊不止一次对本书作者表示:“今天教育的核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和学校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从公立学校里将老师批量流转出来,这是政策及社会现状所不允许的。然而,目前对老师的需求又真实存在,所以根本解决办法便是公司自己组建这支队伍。”所以,学霸君1对1也早就已经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教研老师团队。通过学霸君1对1的教学体系,老师与系统配合完美,能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其又一大竞争优势。但学霸君没有形成真正的闭环,又没有作业帮的流量优势,因此它在整个搜题大战中左右受攻,最终逐步掉队。搜题大战也从猿辅导、作业帮、学霸君“三国杀”,演变成猿辅导和作业帮的“楚晋争霸”。

搜题本质上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使用户形成稳定习惯的。从工具维度杀入在线教育的,还有有道。2007年,受丁磊的邀请,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的周枫回国创办有道。有道搜索是丁磊搜索梦的产物,公司最开始设立在五道口,离周枫的母校清华大学很近,有道最开始也云集了足够多的清华师兄弟[2],群星荟萃,人才济济。可时运不济,此时中文搜索战场其实大局已定,有道搜索在中文搜索市场苦战多年,并没有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但网易向来注重产品,周枫等人又足够勤奋努力,在有道搜索的基础上衍生出有道词典、有道精品课、有道翻译官、有道云笔记等产品。这些产品大都与在线教育有关,于是有道2015年酝酿、2016年推出了“同道计划”。这也宣布有道成为在线教育的新玩家,同道计划包含有道考神四六级、有道考研、有道高中牛师团、有道逻辑英语等名师IP,其中一大特点是把有道的NMT(神经机器翻译)等AI(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在线教育业务。手写OCR、英文作文批改与判分等技术也陆续上线。

那些可贵的创新者

正如多知网创始人李好宇所指出的,搜题大战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移动端的在线教育的开始。有别于新东方、好未来等老牌教育机构的在线化转型,搜题大战利用新的平台、开发新的功能并形成新的流量。这无疑是对在线教育机构发展的革命式贡献。

但搜题大战能容纳的玩家数量有限,猿辅导、学霸君和作业帮基本抢占了搜题市场的头部位置。2015年,在搜题之外,在线教育的其他创新者围绕着学生和老师怎样更好地匹配资源,做了有效的尝试。

比如,口袋老师通过学生提问、老师抢答的方式,推动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对适合自己的老师开通“包月”服务。也可以说,“包月”服务是口袋老师的一大特色,它强调长期收费,盈利较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包月”服务相对门槛较高,新用户很难在刚开始就交上百元的高额费用去尝试,拉新和留存都存在问题。

提供老师在线答疑服务的阿凡题则采用了当时很流行的共享经济模式,用老师在线答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学生在拍照解题过程中遇到看了答案解析仍然不会的题时,可在线呼叫老师进行辅导。

2015年春节后,提供作业批改服务的在线教育平台一起作业网,获得了1亿美元的D轮融资,其核心优势就是能将老师和学生互动中产生的所有教育资源集合起来,以数据形式进行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教学服务。

一起作业网的投资人、真格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王强认为,未来借助智能化的大数据运算技术,实现学习内容的定向“靶标式”推送,将成为可能。只针对个人,而不针对多人,一直以来教育所追求的“因材施教”将会完全实现,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

一起作业网和现有在线教育平台所不同的是,它做的不是取代的工作,而是协助的工作,它强调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互动。在线教育的用户留存率一直是个大问题,其症结在于学习管理和任务分配。由于在线教育不受物理距离的局限,很难用通知、当面询问等形式让学生“强制学习”,而一起作业网依托的是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互动。其CEO刘畅认为,要想做一款教育产品,只有将学生、家长、老师这三者的行为串起来,才能让用户稳定。特别是当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有不同的需求时,只有将学生、家长、老师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才能使三者的交流更加透明化。

还有人想着用AI解决教育资源的难题,而且这些人都来自上海的公司。其中,有一个叫王翌的年轻人。他和林晖、胡哲人一起创办流利说,在2015年拿到挚信资本的2000万美元投资,挚信资本也因为这轮的重仓及持续跟投,与IDG并列成为其外部第一大股东。

代表挚信资本担任流利说董事的张津剑,是本书作者心目中教育领域的资深投资人之一。2015年,张津剑一口气投资了好几个互联网教育项目,包括上文提到的学霸君,以及朴新教育和流利说。朴新教育2018年早些时候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创始人是新东方前副总裁沙云龙。流利说是张津剑在2018年的第二个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但也是张津剑当时认为不确定性最强的一个项目。张津剑对本书作者坦言,当时下决心投资,主要是看中了流利说这个团队,以及尽职调查时看到他们对AI老师课程产品(懂你英语)和教研内容的巨大投入,以及追求极致的劲头。本书作者非常认同张津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供给,新供给就意味着新机会,流利说所做的事情就是创造新供给。张津剑也是容联云通讯和凯叔讲故事等项目的投资人。凯叔讲故事在2017年B轮有70家美元基金考察过后没投,但张津剑投资后,其他基金又闻风而来,估值在3个月内涨了3倍,一下子成为明星项目。

与流利说争夺AI教育头牌的是乂学教育。主打自适应学习的乂学教育在种子轮融资时就已经拿到了包括俞敏洪在内的3000万元投资。

按照俞敏洪的说法,他给钱并不是因为看好,而是因为他的朋友乂学教育的CEO栗浩洋,当时需要教育领域的“大佬”背书。此后,俞敏洪在多个场合为乂学教育站台。

除了栗浩洋,乂学教育团队的另外两位创始人也很被资方看好。一位是有18年在线教育技术研究经验的王枫[3],他曾经领导开发美国教育部国家项目的幼儿科学教材,并创建在线及O2O教育模式的学位与认证专业,是教研方面的专家;另一位是昂立教育拓展部原总经理周伟,曾经有过每年拓展600家加盟学校的战绩。

三人团队成立后,找到的领投方为青松基金,青松基金创始人刘晓松非常看好该团队。按照栗浩洋的讲述,最开始他们引进投资的目标金额是2000万元,对应20%股份。刘晓松给的反馈是“立刻给钱,立刻签协议,但是要打个折”。最后双方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1800万元、占股20%的投资谈判。

在此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乂学教育又拿到了包括SIG(海纳亚洲)、正和岛投资、国科嘉和、景林资本和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投资。乂学教育对外宣布,自己获得天使轮融资总额合计1.2亿元,与流利说的2000万美元在同一个量级。

姑且不论后来如何,流利说和乂学教育的天价融资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也展现了当时资本市场对将技术应用于教育进而改善教育供给的坚定信心。

2015年,在线教育最大的明星公司是跟谁学。2015年3月,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高调宣布拿到了由高榕资本领投的一笔A轮融资——5000万美元。那一天,陈向东站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发布台上,大屏幕上闪烁着“50 000 000”这个数字,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他离开新东方后的高光时刻。

跟谁学拥有在线教育的创业梦之队。创始人、CEO陈向东此前是新东方执行总裁,最辉煌的战绩是2003年曾带着30万元启动资金在武汉开分校,分校第一年就盈利1500万元,占当年新东方盈利的三分之一,自此他成为新东方的二把手。

而COO张怀亭曾经是百度凤巢初创团队的成员,在互联网技术方面造诣极深。张怀亭带着百度凤巢系统奠基成员罗斌(现负责用户增长)、百度大数据总监李钢江(时任百家云CEO)等构成了跟谁学创始团队的互联网技术基因。而跟谁学团队的另外一部分基因则是由包括陈向东、吕胜学、苏伟在内的新东方教学教研团队带来的。

因为之前在新东方未能大展拳脚,所以在跟谁学的早期,陈向东对下面的部门授权过多,以至于跟谁学的业务过于分散。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跟谁学是一个大而全的平台,始终没有一个能击中用户痛点的产品。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两年后5000万美元花费殆尽,陈向东自己拿出1000万美元再次冲到一线指挥作战,才用大班课使跟谁学重新站稳脚跟。之后,通过收购大量与地方教育有关的公众号,以及充分利用微信群的私域流量,跟谁学在2019年后盈利,并在2020年成为在线教育乃至中概股中最活跃的一个。

相比跟谁学的涅槃重生,2015年曾经风光无限的沪江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2015年10月,沪江宣布完成由皖新传媒、软银中国、磐石资本等机构参与的10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创造了当时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纪录。竞争对手新东方在线背后站着腾讯这样的巨头,而沪江的投资方算不上主流基金,但10亿元的融资额已经足够让“在线教育独角兽”这样的名号频繁落在这家成立近10年的互联网公司身上。在融资发布会上,主持人蒋昌建更是发出了“沪江合并新东方”的调侃。在本书作者就创始人伏彩瑞是否真的有过合并新东方的雄心提问时,沪江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徐华表示:“阿诺(伏彩瑞)其实没说过这话,但是我相信,他心中是有这个期盼的。”2018年,沪江屡次上市未果,之后陷入裁员及与股东对赌失败纠纷等负面新闻中,渐渐泯然众人。

一言以蔽之,在线教育在搜题大战及此起彼伏的热钱涌入后,自2015年开始成为超级风口。当然,支撑这个风口最重要的还是“80后”家长这个新用户群体,以及这个群体背后的新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