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二,孙悟空为何学艺?
石猴出生之后与普通的猴子无异,每天都是吃喝玩乐。直到发现了水帘洞,众猴子建议,“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的跳出来,并且成功的第一个进洞,即找到了这水帘洞的源头,还给这群居无定所的猴子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其他猴子倒也诚实守信,拜石猴为王。石猴也比较讲究,将自己名字里面的“石”字儿隐了,称“美猴王”而不叫“石猴王”,毕竟“石猴王,石猴王”的叫,会叫出其它意思。自己当王了,又给自己改了名讳,接下来就是授官封赏,论资排辈,君臣朝拜了。美猴王带着这群猴子每日里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的过了三五百年。突然一日乐极生悲了,原来美猴王虽然每日享乐不尽,但是却十分害怕死亡,渴望长生不老!
到此处,才看明白了吴老先生这个故事的开头,这哪里是写石猴,是写神话故事啊,这分明就是在写人类,在写我们自己!刚出生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想封王拜相,成了王侯将相又想着成仙了道寿比南山,真的与天同寿之后,又想着一统万物做个天地主宰了!——后面孙悟空闹天空抢玉帝之位也恰恰应证了这条人生欲壑难填的真理。
从石猴称王到寻求仙方这一过程,吴老先生篇幅不多,但是短短几句描写就真实的反映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现象。
古时候的一首诗《不知足歌》就很形象的表达了这个意思;
终日忙碌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偕俱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天地不广用不支。
直得良田千万倾,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又嫌小,三品四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慕称王做皇帝。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美猴王想长生不老,正好他手下就有通背猿猴知道这些的,告诉他去古洞仙山寻求仙佛神圣。
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肚子饿了上饭菜。这只通背猿猴怎么知道的呢?他既然知道怎么不自己去呢?是因为这只猴子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还是另有原因呢?
尽管求仙访圣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也很飘渺虚无,但是美猴王还是坚定信心的说干就干了,而且是一刻也不能够等了,第二天就出发了!
美猴王为了对抗死亡,为了跳出命运,为了长生不老,便有了学艺的想法。虽然一方面借“石猴”写出了人的贪欲,但是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石猴”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敢想敢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