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前沿热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发布,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式成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1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区域创新实践发展迅速,热点频发。一批区域创新重大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规划相继出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增强提升区域创新功能地位,一批重要区域创新政策举措加快落实落地;各区域立足于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整合配置区域内外创新资源,在规划政策对接、载体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享、产业错位发展等方面,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一批重要的区域创新增长极迅速崛起,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迅速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区域创新空间形态也在加速演变,创新高地、产业集群、科创中心、科创走廊、科创圈、城市群、大湾区、创新飞地、创新共同体等新形态,正在重塑区域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无疑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强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地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将是破局制胜之关建。推动我国区域创新更高质量发展也将更加成为攸关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责任使命。

区域创新实践开拓需要区域创新理论武装,也需要地方科技智库支撑服务。中国区域创新发展进程,从地方—区域—国家—全球科技创新系统分析,目前已基本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发展道路。区域创新理论方法及学科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竞相涌现,研究方法日趋丰富成熟,经济学、科学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凸显。区域创新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初步建立,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得到重视,区域创新发展领域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但面对区域创新发展实践的迫切需求和更高要求,总体而言,区域创新理论武装仍相对滞后。如何深化区域创新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研究,如何创造性推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落地,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做好区域创新定位定向,如何提高地方科技智库核心能力,如何更好识别塑造区域创新优势特色,如何科学评价区域创新质量效果,如何改革建构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如何深入推进区域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仍是区域创新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1980年在“科学的春天”诞生,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全建制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学院40年来,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工作,站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前沿阵地,坚持“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深耕厚植科技管理培训领域,与人才成长携手同行,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40年来,学院共计培育全国各类科技管理人才约18万名,其中,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及其他省市开展科技帮扶,培训科技管理人才2万多名,并已成为上海市科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管理”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培训基地等。近十年来,学院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秉承“崇德、求实、创新”办学精神,围绕全国一流科技管理培训机构建设目标,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突出“智库+培训”协同创新,努力成为科技系统领导干部党性锤炼的“主阵地”、理论武装的“大熔炉”、能力提升的“加油站”。科技培训与智库研究相得益彰,一流的培训需要一流的研究支撑引领。加强学院区域创新发展研究,搭建学院区域创新研究载体平台,既是学院做好新时期全国性科技培训主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学院新阶段增强发挥科技智库功能作用的发展取向。

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1987年经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隶属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主要从事科技人才、区域创新、科技管理等软科学研究工作,致力于建成全国知名的地方科技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干部培训提供智力支撑,为科技发展提供思想智慧。近年来,该所先后申请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相关委办局以及国内部分省市委托的关于区域创新发展的研究项目十多项,主题涉及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扶贫、科技合作、科技园区、科技机构、科技金融、科技培训等方面;也带头联合推动了“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盟”“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等区域科技组织建设发展,连续多年承担完成《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研究报告选编》的组织编撰工作,主办、承办了“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论坛”“全国区域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可以说,该所的区域创新发展研究工作成效显著,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发挥了应有的科技智库功能。

为集成开发本所区域创新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现全国区域创新发展实践动态,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组织编撰了《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前沿热点研究》一书。本书以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多项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集成开发,又特别邀请并得到了全国相关软科学研究机构尤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因此,本书可以说是全国区域创新联合研究的集体智慧成果。本书重点关注中国区域创新战略规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地方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区域创新理论武装等问题,主要由三大板块共计17篇专题研究报告组成。其中,第一板块为战略部署与学科动态,5篇报告系统建构了中国区域创新的方向、方位、方法;第二板块为区域协同与地方实践,6篇报告集中展示了中国区域创新的典型经验;第三板块为上海科技与国内合作,6篇报告重点分析了上海科技创新的探索实践。通读全书,三大板块17篇报告,可以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整体描绘揭示出了中国区域创新的发展进程。尽管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许多只是一家之言,但仍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科技培训赋能科技人才,科技人才驱动创新发展。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新发展时期,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将努力承担起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通过实施“新126”战略,即以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培训为主责主业,以教学研究和科技政策研究为支撑,以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管理服务效能建设为保障,建设“学习乐园、智慧校园、温馨家园”,力争成为全国科技干部培训行业的领跑者。因此,我们将更加需要加强区域创新发展研究,加强科技智库品牌建设,加强“智库+培训”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创新学科建设,加强区域创新交流合作。本书的出版,应该说只是为此发挥了一点增砖添瓦的作用。我们相信,中国区域创新方兴未艾,中国科技智库正当其时。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研究,需要继续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