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表述的根本遵循与启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领悟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概念的根本遵循,对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表述,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1.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是以中华民族的存亡、中国社会的走向,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等“高站位”和“高视位”,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以“理想和探索”“夙愿和期盼”“奋斗和牺牲”等关键词,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必定随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还十分注重从实践中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影响和意义。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他进一步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深厚的历史感和宽阔的世界眼光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历史的“大视野”,从几个各具特征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也是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概念的宏观背景。
习近平以阐述6个重要的、各具特征的时间段为基础,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自提出到当下的历史过程,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纵横交错”的广阔视角。这6个时间段: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四是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五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六是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样,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习近平思考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向。其中,著名的4个“走出来”,充满着历史积淀的深厚感和凝重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时光在不断推移,从重要历史节点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一贯的思维方式和特征。十九大以后,习近平再次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只不过是将先前提出的30多年改为40年、将60多年改为70年,增加了建党以来的90多年,由4个“走出来”拓展为5个“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基于5000多年、170多年、近百年、70多年、40多年的5个历史维度,一个重要的结论也就油然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6个时间节点”“5个走出来”,也是我们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切入点。
一个从一堆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曾提出了“两大奇迹”的重要判断:“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成为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们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无疑为这“重大标志”和“生动体现”,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3.实践探索、来之不易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不断深化着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丰富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独创性的探索、千辛万苦的付出,更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表述为导入,形象而又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着重强调了获得这一重要成果的艰巨性,嘱咐全党对这一“宝贵成果”和“根本成就”要倍加珍惜。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都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
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又一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导入,鲜明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断,并把这个“一以贯之”的要求,放在三个“一以贯之”的首位(注:其他两个“一以贯之”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不由使人回想起五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在十八大闭幕后不久,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所强调的,“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开门见山的表述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范畴中的相应要素,同样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而言,定当“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习近平曾深刻地阐述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客观依据和历史过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实践。而这一实践,却又是那么的艰辛和令人难以忘怀。习近平用“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来描绘这一伟大的实践进程,充分显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在拥有10多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无疑是十分艰难和艰巨的。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曾以“极为艰巨”来加以描述。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极为艰巨”和“来之不易”,因此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