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虚胀

除了前面讲的实胀、寒胀、湿热胀、热胀等以外,还有一种胀满是在胃肠功能极衰弱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叫虚胀。虚胀的腹部外形也能像实证那样,膨满胀大,兼之患者又都迫切要求消胀,所以医生往往习惯用消食破气诸药,而不敢大温大补,以致越治越胀。怎样认识胃肠虚弱与胀满的关系呢?可以这样来体会:停食的胃胀,虽然属于过食的实证,但胃肠消化力很强的人就比较少见。而虚胀的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哪怕只多吃了一口食物,也会胀满不堪,辗转不安,甚至想法吐出才好,因而常常形成畏食。只这一点,就要从胃肠机能衰弱上去考虑,而少去考虑消食、宽胀。

虚胀的病机既然是胃肠虚弱,治疗时就应当用温补药,而禁用消食宽胀药。因为消食宽胀药只有在胃肠消化功能还不算太虚弱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消化饮食的作用,如果胃肠虚弱的程度已很重,那只能先健补脾胃,不能设想撇开胃肠的作用,只靠一包神曲、麦芽就能把所进的食物消化掉。相反,在胃肠功能极为衰弱的情况下,这些药非但不能消食,而且还能消耗胃气。有这样一些例子最能说明问题:有不少食后容易胀饱的人,初次给予一些消食行气药,效果很好。后来再胀再消导,效果就差些。如果把这些消食行气药再不断地继续用下去,胀满反而会继续加重。这就是消导药能消耗胃气的证明。在医学上叫作“虚虚”。

促成虚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疾病本身的发展,如久吐久泻,胃肠功能逐渐衰减而形成的。但是这样的虚胀,一般地说,还不至于达到丝毫不能进食和腹胀难忍的严重程度。二是长期服用消食药或破气药。临床上的虚胀重证,往往是因长期服用消食药或破气药,伤败了胃肠功能,改变了胃肠的冲和之气而致。

服药伤残胃气,能使脉象出现两个极端:一种脉象是极细极弱,虚不任按。这是久服神曲、麦芽等消食药,使胃气逐渐消耗到极严重的时候出现的。这种脉象容易诊断。另一种脉象是弦大鼓指,即脉管又硬又粗。这是服了过量的破气宽胀药,如枳实、厚朴等,胃气受了破气药的冲击,发生了反作用。这种脉象按之有力,容易给人造成假象,但是按之绷紧,一点柔和之气也没有,这叫“脉无胃气”,是诊断胃气受创的重要依据。

弦大鼓指是真虚假实的脉象,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能难以掌握,但是可以根据下列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1)消食药、行气药丝毫不能解决问题。

(2)病情进展缓慢,不是暴胀(腹暴胀大,多属于热)。

(3)服宽胀药似乎略有轻松,但一会又和从前一样,甚或加重。

(4)久不进食,而脉反弦大。

(5)进一口食也胀满难忍。

(6)胀减时,腹软无物。

弦大鼓指,毫不柔和,既然是脉无胃气,治疗时就当温补脾胃,或少佐养肝之品,绝对禁用行气消导药。

下面两例医案,是上述两种情况的说明。

医案1:吕某,女,年四旬余,患腹胀半年。曾服药治疗不效,且越治越胀。求先生诊治,患者骨瘦如柴,腹胀如鼓,腹皮薄、绷紧,叩之有鼓音。自诉每进一口食就胀满难忍,必欲吐尽才好。出示曾用过的厚厚一叠中药处方,有五六十张,都是神曲、山楂、槟榔、麦芽、五谷虫、木香等消导药物。舌淡苔薄,舌体瘦瘪。给予圣术煎,处方:

白术(微炒)30克,陈皮3克,干姜(微炒)6克,上肉桂3克。水煎服,2剂。

上方服用2剂,诸症大减。后未再服用其他药物,其病痊愈。

本案之腹胀实因过用克伐消导药所促成,故用景岳圣术煎,重用白术之补,又少加干姜、肉桂鼓舞胃气,陈皮行滞气,以补为消,故获显效。

医案2:患者刘某,中年男性,山东济南历城人。曾因生气,逐渐食欲不振,不能进食,尤其不能进硬食。略进稍硬食物,就似痛非痛,满闷发胀,嗳气不止。胃脘部按之能出现较浅的指印陷窝,小便略有不通畅的感觉。曾不断服用破气消胀类中药治疗达半年之久,无效。患者因而怀疑是胃癌,甚为忧虑。于1973年3月17日求先生诊治。舌质淡,脉沉稍数而涩。给予温补脾胃,少加疏肝理气之品。处方:

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川椒6克,吴茱萸6克,炮姜3克,刺蒺藜9克,木瓜9克,生麦芽6克。水煎服。

上方共服12剂,基本痊愈。

本证食欲不振,进食则胀闷,主症在胃;但因生气而得,怒气伤肝,则病因在肝;久服破气消胀药无效,知属虚胀无疑。故处方健脾和胃,兼以疏肝。配伍恰当,故药量不大而收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