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序
中医药承载并丰富了中华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中医针灸是在中国起源、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关于人、自然界和宇宙关系的认知智慧和实践,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目的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世界的重要地位,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我国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共9个项目,这不仅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凸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意义,更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一件大事,这也说明中医学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传统医学。2010年11月16日,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组织,代表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肯定,更是对中医针灸工作者的鞭策。目前,我国中医药发展迅速,尤其是针灸临床服务量逐年增长,研究质量也不断提高,针灸标准化研究成果显著,这些都对针灸现代化与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研结果显示:183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应用,20多个国家有相关立法,5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针灸合法地位。这些数据说明中医针灸已经走向了国际,针灸是中医开启世界之门的敲门砖,可以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助推器,以针带医、以针带药、以针带服务,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以中医针灸带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可以看出,中医针灸是鲜活的,是一个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随着2015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在世界掀起新的热潮,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得到中国政府重视,我们倍受鼓舞。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针灸发展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在中国国内,针灸服务模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一些针灸理论脱离临床实际、临床研究缺乏客观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未能转化、人才结构欠合理;在国际上,针灸发展面临着对传统针灸理论的挑战,发展的异化和去中国化,以及针灸立法的双刃剑,甚至国外学者对针刺疗法的起源、机制、效果提出异议等等。如何发挥中医针灸的作用?我们中医人要创新发展针灸的理论体系,改变以疗法分科的服务模式,开展大样本临床验证性研究,加强针灸技师的培养,通过构建新的以穴位刺激为核心的体表医学体系,推动针灸未来进入家庭、进入社区,不仅在国内的健康服务业,也在国外的健康管理、研发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使中医针灸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和对外合作与交流这七个方面“七位一体”全面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中国针灸学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在中医针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如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中医针灸临床特色疗法交流,以增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增加中医针灸的代际传承能力;举办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等,加强中医针灸的学术交流;并开展了针灸鼻祖皇甫谧的祭拜与认同,以提升认知,凝聚行业共识;此外,每年度还开展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和“世界针灸周”的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如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巴黎展、中医针灸澳洲展、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等,提高了针灸的国内外知名度。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作为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正式工作关系的非政府性针灸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对于促进中医针灸学科发展,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接受度和影响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开展了“‘一带一路’针灸风采行”、建设中医针灸专科和传承基地等活动,有力地宣传和促进了中医针灸的国际交流。
杨金生、王莹莹二位博士,有志于中医针灸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自2005年以来一直负责和参与针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较深的理解和经验,在国家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指导和课题资助下,他们组织编写了《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包括:《中医针灸》《传承集粹》《文化养生》《经穴内涵》和《代表流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针灸的认知度,也是我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文化养生》是其中的第三册,从文化养生保健的角度阐述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传承记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认知智慧、科学实用的中医药养生理念和保健常用技术,以及常见病自我养生调理的方法,是一本集文化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介绍中医药文化的书籍。在是书即将付梓之时,愿略数语以为序,勉励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传承和保护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针灸学会会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2017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