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基础:基本概念、假设和主体
一、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首先,是“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对我们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住好房,开好车,周游世界需要很多钱,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拥有的金钱是有限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其次,是要牢记“机会成本”概念,即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就是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读大学就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全职工作的机会,有人会因为觉得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而放弃。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但在做选择时,务必请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之一。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作出错误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减少错误选择的概率,降低做错误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由以上经济学的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其实经济学并非那些经济学家们才关注的话题,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企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人将经济学戏称为平民的学问。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是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的: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充分、完全的信息。市场上的“经济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这两个基本假设总结起来就是:动机利己和信息透明。
三、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体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