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Maya 2012实用教程(第2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5/34232335/b_34232335.jpg)
2.2.4 创建NURBS基本体
在“创建>NURBS基本体”菜单下是NURBS基本几何体的创建命令,用这些命令可以创建出NURBS最基本的几何体对象,如图2-3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1_0376.jpg?sign=1739281701-NjK8Th9MiYqTw41lTnkv2czMclpx5yRB-0-e18eedda2fd99a8560df2fc76432d575)
图2-34
Maya提供了两种建模方法:一种是直接创建一个几何体在指定的坐标上,几何体的大小也是提前设定的;另一种是交互式创建方法,这种创建方法是在选择命令后在视图中拖曳光标才能创建出几何体对象,大小和位置由光标的位置决定,这是Maya默认的创建方法。
技巧与提示
在“创建>NURBS基本体”菜单下勾选“交互式创建”选项可以启用互交式创建方法。
1.球体
选择“球体”命令后在视图中拖曳光标就可以创建出NURBS球体,拖曳的距离就是球体的半径。单击“球体”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3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1_0378.jpg?sign=1739281701-S4kthX52rQERHcgegFQENNX4uVBIJjA2-0-6c4a9f56ffdbcb3863ab187763add8a4)
图2-35
球体重要参数介绍
开始扫描角度:设置球体的起始角度,其值在0~360之间,可以产生不完整的球面。
技巧与提示
“起始扫描角”值不能等于360°。如果等于360°,“起始扫描角”就等于“终止扫描角”,这时候创建球体,系统将会提示错误信息,在视图中也观察不到创建的对象。
结束扫描角度:用来设置球体终止的角度,其值在0~360之间,可以产生不完整的球面,与“开始扫描角度”正好相反,如图2-36所示。
曲面次数:用来设置曲面的平滑度。“线性”为直线型,可形成尖锐的棱角;“立方”会形成平滑的曲面,如图2-3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79.jpg?sign=1739281701-PhjVi9MuJvKvwRV6sb5xImKgwqpb0Kfa-0-88db39b8bfd2c8f77a5469f59d7ee536)
图2-36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80.jpg?sign=1739281701-4YCzLT3EVk19oiWKDDPrxtu1GnHG0Qr3-0-e7bd3d900003e51501aed1f767956cbb)
图2-37
使用容差:该选项默认状态处于关闭状态,是另一种控制曲面精度的方法。
截面数:用来设置V向的分段数,最小值为4。
跨度数:用来设置U向的分段数,最小值为2,如图2-38所示是使用不同分段数创建的球体对比。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81.jpg?sign=1739281701-BDctSuYz4dFiBbAQzSwgRtND5e5TeXPs-0-2f7e1c8bb2ba467cd4893c9a1bca3835)
图2-38
调整截面数和跨度数:勾选该选项时,创建球体后不会立即结束命令,再次拖曳光标可以改变U方向上的分段数,结束后再次拖曳光标可以改变V方向上的分段数。
半径:用来设置球体的大小。设置好半径后直接在视图中单击左键可以创建出球体。
轴:用来设置球体中心轴的方向,有x、y、z、“自由”和“活动视图”5个选项可以选择。勾选“自由”选项可激活下面的坐标设置,该坐标与原点连线方向就是所创建球体的轴方向;勾选“活动视图”选项后,所创建球体的轴方向将垂直于视图的工作平面,也就是视图中网格所在的平面,如图2-39所示是分别在顶视图、前视图、侧视图中所创建的球体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82.jpg?sign=1739281701-S0WEvhSM09ahC6lORXvcMMGOInYEiA5K-0-cbe62b97d2171d07850d6a337e89a973)
图2-39
2.立方体
单击“立方体”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84.jpg?sign=1739281701-loJnlsadvJLdtL5XBTNBuV2zWqKRdeH9-0-37603e0cba75675c35c5eea32cab3cbc)
图2-40
立方体重要参数介绍
技巧与提示
该对话框中的大部分参数都与NURBS球体的参数相同,因此重复部分不进行讲解。
曲面次数:该选项比球体的创建参数多了2、5、7这3个次数。
U/V面片:设置U/V方向上的分段数
调整U和V面片:这里与球体不同的是,添加U向分段数的同时也会增加V向的分段数。
宽度/高度/深度:分别用来设置立方体的长、宽、高。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后,在视图里单击鼠标左键就可以创建出立方体。
技巧与提示
创建的立方体是由6个独立的平面组成,整个立方体为一个组,如图2-4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385.jpg?sign=1739281701-3mGO35Q9yCmGnsTseMWyEX3mcwx8IwUc-0-af4b798a80eaae9a915865abf1154be7)
图2-41
3.圆柱体
单击“圆柱体”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387.jpg?sign=1739281701-yjaBJWtVG1xUVTvrOFVCctBe4iGqPl0s-0-d68ad68acdaf04309b6d4cb8190e263b)
图2-42
圆柱体重要参数介绍
封口:用来设置是否为圆柱体添加盖子,或者在哪一个方向上添加盖子。“无”选项表示不添加盖子;“底”选项表示在底部添加盖子,而顶部镂空;“顶”选项表示在顶部添加盖子,而底部镂空;“二者”选项表示在顶部和底部都添加盖子,如图2-4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388.jpg?sign=1739281701-WXmm5pMHGzEI52LT3hX296m7fQJc65Af-0-927e39948644c258a87cbb52c1ad8ea6)
图2-43
封口上的附加变换:勾选该选项时,盖子和圆柱体会变成一个整体;如果关闭该选项,盖子将作为圆柱体的子物体。
半径:设置圆柱体的半径。
高度:设置圆柱体的高度。
技巧与提示
在创建圆柱体时,并且只有在使用单击鼠标左键的方式创建时,设置的半径和高度值才起作用。
4.圆锥体
单击“圆锥体”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390.jpg?sign=1739281701-3z2XlP2BvEtSLfNm0pX71uBUiHKR6jQW-0-18c4d6c6a19ae15ed9403809781756ca)
图2-44
技巧与提示
圆锥体的参数与圆柱体基本一致,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5.平面
单击“平面”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392.jpg?sign=1739281701-NgD41UXsCpJkB5ZLes8WJWKeBWEyuBhV-0-3da2edc22f765f20d0ba75123b865ef5)
图2-45
技巧与提示
平面的参数与圆柱体也基本一致,因此这里也不再重复讲解。
6.圆环
单击“圆环”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394.jpg?sign=1739281701-VB8WDzbWw5Y7MwFENGQaJ6LgzuMJOpCG-0-4ca9a8cf833d401cc514d25ee4cf06ac)
图2-46
圆环重要参数介绍
次扫描:该选项表示在圆环截面上的角度,如图2-47所示。
次半径:设置圆环在截面上的半径。
半径:用来设置圆环整体半径的大小,如图2-4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395.jpg?sign=1739281701-kNiWOrTPFX98AWHojUN43Hi1hEfyha3v-0-aa7a1b11a06744c2c7324469d0bdd7d0)
图2-47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396.jpg?sign=1739281701-KYh3l8KWX1Vr1NMHokxYxkwBGOJM5l7Z-0-6696e9f6efbb122d4e9a774da6c356f3)
图2-48
7.圆形
单击“圆形”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4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398.jpg?sign=1739281701-efoX4zEBncnmeJlksxuLKOw0w3y2Od78-0-1ff7ca089c3a9f3ca77c9ce4b6e40624)
图2-49
圆形重要参数介绍
界面数:用来设置圆的段数。
调整截面数:勾选该选项时,创建完模型后不会立即结束命令,再次拖曳光标可以改变圆的段数。
8.方形
单击“方形”命令后面的按钮,打开“工具设置”对话框,如图2-5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400.jpg?sign=1739281701-w5fYfdiWtVnUHsEcxzBW7I2cQbMAqU0y-0-d74f6cd1bf8ebe4ab1d2e590ccbc117d)
图2-50
方形重要参数介绍
每个边的跨度数:用来设置每条边上的段数。
调整每个边的跨度数:勾选该选项后,在创建完矩形后可以再次对每条边的段数进行修改。
边1/2长度:分别用来设置两条对边的长度。
知识点
知识点——切换编辑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切换显示模式的情况。如要将实体模式切换为“控制顶点”模式,这时可以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不松开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控制顶点”命令,如图2-51所示;如果要将“控制顶点”模式切换为“对象模式”,可以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不松开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对象模式”命令,如图2-5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401.jpg?sign=1739281701-Q4IZefR55LS5OfYtMdwsKgyvgGcVtNDB-0-20bdd530c100b05d326c87f134272bb0)
图2-5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D305/1832027240820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402.jpg?sign=1739281701-Ket2sBTLUT2hrbCMsjCiIa9IT7WMVfIY-0-ec83a413d5a7f63d5afcf65286183981)
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