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小说诗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进入新千年,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无论在研究思路、视野,还是在研究方法、格局等方面都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在这种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下,迫切需要我们在细读布宁小说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对布宁小说的哲学品格、美学特质、叙事技法等诗学特征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从总体上看,布宁的小说诗学存在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历史诗学维度。

布宁小说的历史性表现在其具备传统性与创新性这两个层面上。鉴于此,本书首先要将布宁的小说置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加以解读,深刻挖掘其与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其次,布宁的小说是在对历史经典和传统的深刻继承与创造性背离的矛盾过程中确立起了自己的“经典性”的:它既是元叙述的,又是转义性的;既是解构的,又是建构的;既是重新书写的,又存在内在延续的谱系性。因此,在对布宁小说的历史诗学研究中,我们除了要注意分析布宁的小说创作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联性的一面,同时也要敏感地观察其变异性、差异性,乃至断裂性的一面。

第二,精神诗学维度。

作品的思想内容、诗学形式与作家的哲学世界观和精神气质有着紧密联系,本书对布宁的哲学思想、宇宙观、自然观的探讨,旨在具体揭示这种联系。研究路径亦有别于传统的“从内容到创作主体”,而是力求“从诗学形式到创作主体”。一个文本的诗学形式的背后总是深刻地凝聚着一位作家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艺术观念,即艺术形式的内部已深深地融入了一位作家全部的精神内涵。从布宁小说的诗学形式入手,为我们探讨布宁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内在的“窗口”。

第三,类型诗学维度。

在细读作品文本的基础上,从形式与结构入手,探寻布宁不同时期的小说在艺术创作上的内在相似性,从而对其小说体裁、主题类型及诗学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本书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欧美当代小说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叙事学、修辞学理论与方法,对布宁小说的哲学维度、审美特性、诗学追求、艺术手法、主题与母题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考察,从而最终构建起布宁小说的诗学思想体系。

本书主要探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布宁小说创作的文学语境。

布宁所处的世纪之交的独特文学社会语境对其小说的独特诗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民粹派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注以及迅速崛起的年轻一代作家高举的现代主义大旗,都对布宁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布宁的自然观与宇宙观。

布宁视自然为永恒的基础,自然孕育了他对世界的哲理性与审美性认知。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演变甚至是色彩、声音的变化都深深吸引着布宁,他的世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充满了深邃的时空感;其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不仅有森林湖海、山川田园,更有日月星辰、天地宇宙,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生活与世界的永恒与完整。

第三,东方文化对布宁小说创作的影响。

布宁早年曾追随托尔斯泰,受其影响对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布宁的作品中常常显现出一种浮生若梦、世事无常、诸法空相、因缘寂灭的佛教,而这亦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布宁小说那种缥缈的氛围、伤感的情调和幻灭的色彩。

第四,布宁的诗化小说(повестьвстихах)。

布宁以诗意的眼光、诗化的笔触来写作小说,将丰富的个人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的原生态描摹中,使其笔下的景物获得了本体意义,与人物、情感一道成为布宁“抒情性(лиризм)”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布宁小说的这种抒情性实质上也体现了作家与历史、自然的独特对话、对宇宙奥秘的哲理冥思,赋予了其超越时空的永恒艺术魅力。

第五,布宁与俄国文学传统。

布宁的文学创作受到过诸多19世纪俄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列夫·托尔斯泰与契诃夫是其最为亲近与敬仰的前辈作家。终其一生,布宁都以托尔斯泰为导师,并在文学创作中与其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对话。其早期创作与契诃夫的相似之处则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艺术细节的虚构及作品的普遍抒情基调等方面,但中后期的布宁更倾向于将社会危机置于全人类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思考,自然、爱情、死亡逐渐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题。

第六,布宁小说的主题。

自然、爱情与死亡是布宁小说的永恒主题。在作家笔下,人与自然成了和谐的统一体,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情感与思想。他的爱情小说则始终笼罩着忧郁感伤的基调,主人公虽然曾经拥有过真挚热烈的爱情,但最终仍然难逃孤独终老乃至死亡的结局。作家早期的作品致力于以哀婉的笔调描绘贵族庄园与宗法制的没落,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等;中期作品则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如《从旧金山来的先生》等;后期作品多为怀旧与爱情主题,如《阿尔谢尼耶夫的生活》《林荫幽径》等。

本书对布宁小说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内外学者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与已有成果相比,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布宁小说多元化色彩的解读。

布宁的小说创作在继承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吸收其他现代文学流派的创作手法与技巧;同时,他还别具一格地将东方民族文化的因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他的小说不仅反映出基督教的观念,也渗透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思想。

第二,对布宁小说独特风格的探析。

布宁曾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其小说体现了独特的“布宁风格”,语言生动凝练、细腻委婉,韵律优美,回味悠长。其作品的字里行间更是渗透着一种复杂、含蓄、深沉的感伤情绪,其中既蕴含着对现实的忧思与迷惘、探索人生道路的苦闷与彷徨,也透露出对光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第三,对布宁小说叙事策略的阐释。

布宁身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汇的文学时代,其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又富于创新性地运用了灵活转换的叙事视角、淡化情节的叙事结构和诗化的叙事语言等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本书将力图通过布宁小说这一具体案例,来探讨现实主义叙事方式是如何向现代主义叙事方式转变的。

第四,对布宁小说文本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

布宁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富于独特俄罗斯民族文化意蕴的符号系统,从而赋予了作品浓厚的俄罗斯气质;同时,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也从内部拓展了作品的容量,实现了其对所描绘的现实的超越,从而更深层次地凸显了作家对人生、世界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综上所述,本书对布宁小说诗学的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第一,对布宁创作美学的整体把握。

本书在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布宁小说文本的分析与解读,全面系统地探究作家的多元哲学观、所处的文学语境、丰厚的文学积淀及其小说中的诗化语言、象征意蕴与原乡、死亡、爱情三大母题,最终完成对布宁小说诗学整体特征的研究,从而对我国现有的布宁研究做出一定的补充与深化。

第二,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全面认识。

布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经典作家,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俄罗斯及欧美诸国相比,我国的布宁研究不仅起步较晚,其深度与广度亦有待拓展,而对布宁小说展开专项研究则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内在复杂性与丰富性,并为我国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三,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文学是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生动反映,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本书的研究视野将不仅仅局限于布宁小说本身,而是力图着眼于作家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我们借助于布宁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整个俄罗斯民族及其独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本书由绪论、创作综论、对话传统、体裁诗学、经典解读和结语等六部分组成。其中“绪论”介绍了作家的生平,梳理与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本书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与学术价值。第一章是“创作综论”,重构了布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语境,划分了其创作演变历程,揭示了其小说的美学特质。第二章是“对话传统”,探讨了布宁对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国经典作家奠定的文学传统的接受与创新。第三章是“体裁诗学”,分析了布宁在中、短篇小说体裁方面的革新。第四章是“经典解读”,选取了《安东诺夫卡苹果》《乡村》《轻盈的气息》《阿强的梦》《阿尔谢尼耶夫的生活》《林荫幽径》等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多元解读与阐释。“结语”对布宁小说的诗学美学特征进行了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今布宁研究国际化的大潮下,我国学者必将会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国的布宁研究推进至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布宁研究在我国一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而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