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4月,我从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用10万元和三个同学创立了伏牛堂这个品牌。
从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一年后的今天,伏牛堂成为互联网圈、创业圈、餐饮圈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社群品牌。我也一直在一个问题上不断地思考和迭代: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窃以为,探求一个问题的答案,最好的方式是回溯到它的起点。
2014年,第一家店开业。当时,几个年轻人,没有经验,忙乱得不可开交。当时门店的位置不好,被生意所迫,凭借着本能,逼出了一个想法:“当时,我们找了一群同学来帮忙,大家一起去微博上搜索‘湖南’和‘北京’两个关键词,就这样,找到了将近2000个符合条件的微博号。”
随后,我们和这些用户线上聊天、线下见面,就这样积攒了我们的第一批种子用户。这也是我们的社群“霸蛮社”的雏形。也因为有了这群用户,才有了伏牛堂品牌。
从当年的2000人,到如今已经发展到将近30万人,伏牛堂也成为当今了解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入口。我们由此开展了大量的跨界合作,很多希望接触到年轻人群体的品牌,都成为我们的合作方,我们也用自己的价值主张影响了很多年轻人,从而获得了很多品牌的支持。这些事情,在书中都有详细的叙述。
如果一定要问我,这些文字背后对社群到底有什么主线性质的逻辑思考,那么在我看来,所谓社群,本质上体现的是品牌对用户的理解和连接能力。
在过去的野蛮生长时代,大量企业的技能都是“造货”,而不太考虑“卖货”的事。
可当市场发展到今天时,粗放式的增长已经不大可能。市场环境对企业运营客户和支持品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产能过剩的前提下,总是以需求和用户为核心,那些更懂用户的品牌会脱颖而出。而企业对用户把握能力的最终体现,可能就是与互联网结合的“社群经济”吧!
所以,这本书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国内有代表性的社群品牌从零到一的故事。
本书的思考,成形于我创业的过程中,现在看起来有很多不完善、幼稚的地方,可好处在于它反映了我在这一阶段最真实的思考和认知。书中的经验也称不上“成功”,但或许可以给读者朋友们提供一种参考。
最后,我非常感谢中欧国际商学院创业营的李善友教授,他替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在我看来,教授也是国内鲜有的能够把社群、互联网经济提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来坐而论道的人。可以说,没有教授,就没有这本书的产生。
此外,也非常感谢中欧国际商学院创业营四期的各位同学,在与大家一道学习、切磋的过程中,才最终有了这本书的许多灵感。
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开卷有益。
肥书生张天一
2015年12月29日写于求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