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人们对服装的表现形式和选择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影响服装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包括:宗教文化、政治流行文化、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民族特性几个方面。
一、服装与宗教
这里讲的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和理性宗教。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理性宗教是针对原始宗教而言的,指具有完备的经典和礼仪制度并且流转至今的宗教,主要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一)原始宗教的服装观念
在原始宗教中,服装作为一种可以与神相通的工具,被赋予了神秘的含义。人们在敬拜神的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想象,将装扮者扮成神所具有的威严和能力。一方面,让敬拜者产生威严崇拜之心;另一方面,他们也深信通过这种对神的模仿,能够在心理上与神产生沟通。所以服装就有了象征的意味,主要表现为用羽毛、贝壳、兽皮、图腾、符号等来装饰服装。
(二)基督教的服装观念
基督教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了有关服装的起源: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赤身露体,并不感到羞耻,在受到了蛇的引诱而堕落后,他们的眼睛开始变得明亮起来,才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是羞耻的,便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做裙子遮盖身体。因此,在基督教中,衣服始终是作为遮身蔽体的一种方式,它的功能性始终大于装饰性。随着基督教成为中世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其思想在西方的服装观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统治的国家,要求服装必须朴素,未满15岁的女孩不得穿丝绒,禁止花边、无用的纽扣、手套和褶饰,男子不得蓄长发,女子不得把一缕缕头发卷起来用梳子定型;身体被看成欲念和产生罪恶的载体,服装作为遮盖身体和遮掩罪行的外在形式而存在。
(三)佛教的服装观念
佛教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在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立为国教。佛教宣扬世间一切皆随缘生灭,缘起缘灭,不可执著。因此,佛经中服装的观念也是以遮身蔽体、保护身体的功能性为主,为避免世俗世界的诱惑,着装朴素简洁。但佛教中法衣的穿戴同《旧约》中对祭祀服饰和中世纪教士服饰的规定相似,各种讲究和规定不胜繁复,有别于世俗服装。在服装上,我国唐代的宝相花、莲花、卷草纹等纹样以及日本的一些染织物图案都明显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四)伊斯兰教的服装观念
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6世纪创立,强调接受和服从安拉和穆罕默德的教义,并认为穆罕默德是上帝安拉的最后一个先知。他们认为,安拉为人类创造了衣服,希望人类可以用来遮蔽身体、美化自己。
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对女性的着装尤为重视,通常要求女性服装要遮盖除脸面和双手以外的整个身体,不管天气酷热或寒冷;服装面料不得用薄纱或透明材质的面料,以免让人看到身体;不能穿着显示社会地位或有吸引力的服装,以单色、文雅为尚。尽管现代时装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传统的着装方式仍然保持着,现在仍可以在街上看到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女性身着黑色或白色长袍,且用面纱将面孔遮住。
二、服装与政治
服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国家的政治环境通常会给服装带来一定影响。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遵循严格的服饰制度,辛亥革命改变了清王朝的长袍马褂,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山服”成为革命性和人民性的象征,“文化大革命”时期使我们的服装发展步伐一度变得缓慢。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思想上获得解放,服装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跟随潮流的发展,时装业随之开始活跃起来。
三、服装与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彼此地位以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同一社会集团成员之间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集团的成员则存在差异性。
不同时期的社会对阶级或阶层的划分各不相同。现代社会对社会阶层的划分,通常是依照生活水平、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来划分。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群具有类同的行为特征。社会阶层是职业、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综合的结果,有高低之分。不同社会阶层对服装的选择也体现着差异性。表2-4所示是中国葫芦型社会的财富结构和品牌消费特点。
表2-4 中国葫芦型社会财富结构和品牌消费

资料来源:李凯洛.《当“麦时尚”遭遇葫芦型消费》,时尚品牌商业评论,2008年,卷(3)。
表2-4所示的葫芦型社会财富结构,形象地说明了中产和小康阶层是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状态对时装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大多更乐意成为时装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正因为这样,他们对时装的品牌认知度和价格非常关注。
四、时装与流行文化
(一)流行文化与一般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狭义上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群体思想状况紧密相连,流行文化尤其能够反映一个群体的普遍思想状况,甚至是塑造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会化机制。可以说,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网络和经济全球化使得流行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深远。
一般来说,流行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而言的。高雅文化一般包括古典音乐、诗、舞蹈、高雅艺术等,为少数受到专门教育的人们所欣赏。流行文化则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广义上的流行文化是指被一个社团广泛分享的信仰、行为和将他们组织在一起的事物。其中包括以地方传统为基础的民俗信仰、行为和事物以及在政治和商业中心形成的大众信仰、行为和事物,也包括普及化的精英文化样式和提升到博物馆传统中的流行文化样式。
(二)时装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流行文化与时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建构。我们既可以通过研究现实中时装的存在方式与发展趋势来分析流行文化,也可以通过研究流行文化本身来预知对时装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还可以同时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时装文化的流行在诸多流行现象中尤为突出,其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也尤为关键,承载着服饰文化意义的现代时装在流行文化中的领导者地位也不容置疑。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曾经说过:“时装一方面是时装,另一方面是世界。”服饰文化的流行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时代基本精神,浓缩反映着一个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流行。流行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整个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人类通过时装的变化,与整个文化世界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潜移默化的消解和重构,形成新的流行服饰文化。可以说,时装不仅是人的心灵、思想、精神状态和气质的“窗户”,也是社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标志。
前些年,“哈日”、“哈韩”一度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就是一个例子。“韩流”这种说法最初来自于中国媒体,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热播以及韩国音乐、街舞的流行。随后,韩国媒体也开始使用“韩流”这个词来指称韩国流行文化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在中国,它是指韩国电视剧和韩式服饰与美容在中国引起的流行风潮。韩剧作为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载体,对“韩流”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随着韩剧进入中国家庭,设计新颖、注重细节、搭配恰到好处的韩国时尚也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五、时装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主体会形成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雅皮士、乐活族和宅男宅女族。
(一)雅皮士
雅皮士(Yuppies)指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他们一般受过高等教育,从事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年薪很高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他们有优越的社会背景,他们的着装、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都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即对高级生活品位的追求。
(二)乐活族
“乐活”是英文LOHAS的意译(LOHAS,即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是指一种重视环境和健康、崇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雷(Paul Ray)在1998年提出。乐活以重视健康和保护地球环境为前提,强调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将创造与反思融入生活,体现了对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各种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它不同于便利店、快餐文化追求新鲜短暂的流行方式,而是将一种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人类的时装、美食、住宅、交通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正面迎击全球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疾病横生等威胁的一种生活方式。乐活族的生活态度和原则见表2-5。乐活族在时装上强调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如图2-13所示。
表2-5 乐活族的生活态度和原则


图2-13 乐活族塑造心灵环保(图片来自www.baidu.com)
(三)宅男和宅女
宅男、宅女指每天待在屋子里而很少出去社交的人,他们热衷于网络活动,如自由办公、电脑游戏、网聊、BBS、动漫等,这一群体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网络与外界沟通的,通常是年轻一族。他们喜欢宽松舒适、容易穿脱、方便洗涤、价钱合适、有型有款的时装。
小结
1.自然环境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候因素的制约和地域的差异。气候环境塑造了服装的基本特点,地域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着装风格。
2.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时装的变化和需求。
3.提升时装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与途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的优化、自主创新、创建品牌、政府引导。
4.影响服装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有:宗教文化、政治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等。
5.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彼此地位以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社会阶层不同,时装的选择标准也不同。
思考题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与服装的关系。
2.试述中国时装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出路与对策。
3.高新技术在时装上的应用有哪些?
4.雅皮士、乐活族和宅男宅女等群体,你属于哪个群体?谈谈你对该种生活方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