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成本概述

一、成本的经济含义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还有利于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那么怎样理解成本的含义呢?

我们知道,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把商品的价值(W)分为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V)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三个部分构成,即W=C+V+M,其中:产品成本由C+V构成,即“理论成本”。因此,从理论上讲,成本通常是指在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社会平均成本,是生产商品的价值中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所属成本概念与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在1951年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我国只对产品成本做出定义: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总合。在一定期间内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在实践中,成本是按照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所创造价值中纳入成本范围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成本的实际内容

(一)计入产品成本的开支

在理论成本的基础上,为了使各企业成本核算口径一致,便于比较、分析,国家统一制定了成本的开支范围,明确规定哪些开支进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的开支如下。

(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2)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动力费(电力、蒸汽等)。

(3)支付给生产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计提的福利费。

(4)生产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5)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6)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保险费等。

以上耗费发生的地点为生产车间,因为生产车间就是为生产产品而建立的。因此,以上耗费也可归纳为在生产车间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开支,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二)不得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

以下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内容不得列入产品成本。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支出。这些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在财务上不能一次列入成本,只能按期逐月摊入。

(2)对外投资的支出以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赞助、捐赠等支出。

(4)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

实际上,产品成本除C+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等。

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实际成本以理论成本为指导,或者说它的确是以理论成本为基础。二者的区别是:理论成本不考虑生产经营活动中偶然因素和异常情况的消耗,只对正常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货币计量;而实际成本往往受客观条件,包括经济政策、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当期生产经营条件变化的影响,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理论成本。

三、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也称期间费用,又称为非产品成本或非制造成本,是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它不计入成本,而是直接归入当期损益的本期费用。

(一)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包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二)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事项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三)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销售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包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两种不同的成本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构成是有差异的。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制度下,产品的实际成本不仅包括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所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也就是说,这里的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实行制造成本法时,实际的产品成本仅包括企业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而不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我国自1992年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后,工业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对象化了的生产费用。采用“制造成本法”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符合国际通行的成本核算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使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成本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对于成本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就表述为: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还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

综上所述,成本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1)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性,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的实质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这种牺牲既可以是某一方面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

四、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关系

(一)支出

支出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企业)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它包括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偿债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支出6大类。

(二)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在工业企业里,费用按其同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生产费用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它同产品生产有直接关系。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会计期密切相关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与当期收入进行配比,直接冲减当期损益。

(三)成本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其中: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劳务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

(四)支出和费用的关系

费用是企业支出的组成部分。支出与费用的关系可概括为3个方面:①有些支出发生可以转化为当期的费用,如企业领用本月购进的原材料,那么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支出,就转化为当期的生产费用;②有些支出发生后当期不能转化或不能全部转化为费用,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要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才能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转化为费用;③有些支出不能形成或转化为费用,如企业偿还债务的支出等。

(五)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

费用与成本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费用是企业支出的组成部分,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表现为:第一,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而产品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期生产产品发生的费用,而产品成本则是反映某一时期某种产品应承担的费用。第二,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生产费用与当期的产品成本并不相等。即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不一定全部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归属于本期的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有一部分是当期发生的,有一部分则可能是以前会计期发生的。

五、成本的作用

(一)成本是补偿企业生产消耗的尺度

企业生产过程也是生产耗费过程,成本是企业产品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通过成本指标,可以揭示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实际耗费的资产的数量。按照这个标准补偿生产中的资产耗费,企业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同时,只有抵补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后,企业才能获得盈利。

(二)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生产经营者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使价格大体与产品价值相符。在产品价值无法直接计算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根据产品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国家的价格政策等因素来制定产品的价格。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确定产品价格时必须考虑成本这一重要因素。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销售价格大于销售成本,企业才能盈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三)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原材料的耗费状况、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的优劣、产品产量的大小以及劳动组织方面的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这些方面与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增强成本意识,强化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才能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成本是企业制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在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时,都要运用有关历史成本数据,积极开展成本预测,并分析和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以便选择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