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1]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2],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3],汉将辞家破残贼[4]。男儿本自重横行[5],天子非常赐颜色[6]。摐金伐鼓下榆关[7],旌旆逶迤碣石间[8]。校尉羽书飞瀚海[9],单于猎火照狼山[10]。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12],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14]。边庭飘飖那可度[15],绝域苍茫无所有[16]。杀气三时作阵云[17],寒声一夜传刁斗[18]。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19]?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0]。
[1]燕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其辞多与边地征戍有关。
[2]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张自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六月任幽州节度使。
[3]汉家:此以汉代喻指唐代。下句“汉将”意同。烟尘:烽烟尘土,指敌兵来犯。东北:唐的东北边地,即幽蓟一带。
[4]残贼:残暴的敌人。
[5]横行:指驰骋沙场。
[6]赐颜色:犹言赏脸。
[7]摐(chuāng):击。金:指钲铙一类军中乐器。伐:击。榆关:即今山海关。
[8]旌旆(pèi):泛指旗帜。逶迤:延续不断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9]校尉:武官名。羽书:指紧急军事文书。瀚海:沙漠。
[10]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猎火:围猎时燃起的火。亦借称游牧民族侵扰的战火。狼山:在今内蒙古河套西北,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
[11]凭陵:仗势侵凌。风雨:形容敌兵来势迅猛。刘向《新序·善谋》:“且匈奴者,轻疾悍亟之兵也。来若风雨,解若收电。”
[12]穷秋:深秋。腓(féi):衰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13]玉箸:玉制的筷子。喻妇女的眼泪。
[14]蓟北:指蓟门以北。
[15]飘飖:飘动貌。喻动荡不定。
[16]绝域:极远的地域。
[17]三时:指一天中的早、午、晚。阵云:犹言战云。
[18]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昼炊饭食,夜击之以为警戒。
[19]死节:为坚持节操而死。顾勋:顾及个人建立功勋之事。
[20]李将军:见《塞上》注[7]。
此诗开元二十六年(738)作于宋州,不论内容或题材,都同高适北游燕赵时写的诗歌一脉相承,显然是以那个时候积累的边塞生活体验为基础创作的。全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深刻地表现了当时边塞征战生活的广阔场景和多种矛盾,既有对男儿自当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描写了敌人的凶猛和战斗的危险、艰苦,揭露了军中苦乐的悬殊,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战士们复杂的内心世界,颂扬了他们奋勇杀敌、情愿以死报国的精神,并对将帅的腐化无能和不恤士卒,给予了有力的鞭挞。通篇苦难与崇高对照,抗敌的豪情与不平的愤怨交织,构成了一曲慷慨悲壮的歌。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其叙事波澜层出,抒情细腻委婉,描写绘声绘色,韵调起伏跌宕,尽管语多偶对,全诗却仍不失歌行体流畅自然的本色。作者还很善于借提炼偶句,形成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对比,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比如“战士”二句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