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湘乡中学
第一次从封闭的山村,走进繁华的省城,对毛泽东来说,长沙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好奇,那么让人眼花缭乱。然而,短短数日的所见所闻,带给毛泽东的最大震撼,是让他知道了引领中国变革的潮流人物,已不再是他崇拜的康有为、梁启超,而是两个他从未听说的名字:孙中山和黄兴。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报纸刊载了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读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没过多久,我又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并了解他所领导的同盟会的纲领,我的思想开始有了变化。”
在孙之前,毛泽东深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认为皇帝是好的,误国的只是那些奸贼,国家急需的是立宪维新,可读了孙的纲领,他的认识有了转变,开始坚决拥护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政治主张。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写下一篇檄文,贴在了学校的墙壁上。
“这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政见。由于当时还不了解孙黄和康梁之间的分歧,所以我在文章中主张,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毛泽东的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不小的轰动,有的拍案叫好,有的表示反对,但更多的师生,都在为他捏把汗。因为当时的湖南,白色恐怖笼罩,官府正抓革命党,毛泽东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犯上作乱。如果此时,有人去向衙门打小报告,开除学籍都算是小事,被抓进监牢还有砍头的危险。幸好毛泽东人缘不错,老师又爱惜他这个人才,校领导私下里也同情革命党,所以事情发生后,校方并未大动干戈,只是把他叫去狠狠训了一顿,悄悄把这件事压下了。
有了这个教训,校领导都认为,这个考学不易的农家子弟,肯定会有所收敛了,哪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多久,他再次给学校捅了娄子。
“当时,全国都要求加快立宪,实行变革,可皇帝却下诏只同意组织咨议会。消息传来,同学们一起热议,都觉非常气愤。为了表示我们的反满情绪,大家一致同意,剪去发辫以示抗议,哪曾想,当我和一位朋友毅然剪掉辫子后,其他一些同学却反悔了,于是我就和这位朋友,出其不意强行剪去他们的辫子,最后,十几位同学的辫子,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
剪辫子的事情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一些观念保守的家长,见儿子被人剪了发辫,顿时怒火中烧,纷纷前来告状,骂毛泽东大逆不道,要求学校马上开除他。当时,因怕得罪这些有权势的人,校方迫于压力,也曾想开除毛泽东。危急时刻,贺岚冈等几位教师挺身而出,一起到校领导面前,替毛泽东求情,说他学习出类拔萃,是难得的栋梁之材,如果将之开除,必是湘乡中学一大损失。老师们的强烈相求,也让校长觉得,再驳各位同人的面子,实在不妥。最后,学校给了毛泽东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强行压下了这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