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各类铸造铜合金熔炼工艺
一、黄铜类铸铜
黄铜类铸铜合金牌号如:ZCuZn33Pb2(含Cu 63%~67%,Zn 33%,Pb 1%~3%)、ZCuZn40Pb2(含Cu 58%~63%,Pb 0.5%~2.5%,Zn 38%~40%)和ZCuZn16Si4(含Cu 79%~81%,Si 2.5%~4.5%,Zn 15%~19%)等。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4-9所示。
表4-9 铸造黄铜的主要化学成分
黄铜类铸铜的力学性能与其铸造工艺密切相关,详见表4-10,其中铸造方法中,S为砂型浇铸,J为金属型浇铸造,Li为离心浇铸,La为连续浇铸,Y表示压铸。
表4-10 黄铜类铸铜的牌号与其力学性能
黄铜中都含有的合金元素是锌,锌的熔点419℃,汽化温度911℃,远低于黄铜的熔炼温度(1150~1200℃),因而锌易蒸发逸出,有助于驱逐氢气和氧气,故对薄小铸件,可以不另加其他精炼剂,只需在铜液表层加上一定厚度的覆盖剂(如:碎玻璃和硼砂各50%,总重占铜料重的3%左右),以防止吸入大气中的水汽和其他气体,最后可用或不用磷铜脱氧(P 0.04%~0.06%)。对于单件质量为数十千克或数百千克的厚大的黄铜铸件(壁厚>50~200mm),最好还应使用精炼剂(如:NaCl 40%+KCl 30%+NaF 10%),以利于排气和促使杂物上浮入渣,更需用磷铜脱氧。又因为厚大的黄铜铸件容易形成粗大的晶粒和分散的疏松小孔,所以可采用如下措施。
首先铸件应采用铁型,内部刷涂料。炉内压入或大浇包内冲入铈镧稀土合金(0.2%~0.3%)。也可冲入稀土硅铁合金(含稀土30%左右)。冲入量为每包或每炉铜液质量的0.1%(不可多)。据作者的经验,可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稀土硅铁合金中含稀土30%~40%,当含金总量0.1%时,带入Fe 0.03%~0.04%,远低于杂质的限量(0.5%)。稀土元素和高熔点的Fe原子皆能使大铜件晶粒细化和组织致密,也略提高铜合金的强度、硬度(有利于铜套的耐磨性)。对于厚大的铸件宜采用低温浇铸,也有利于防止粗晶和分散疏松。黄铜类铸铜的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见表4-11与表4-12。
表4-11 浇铸温度对ZCuZn33Pb2、ZCuZn35Al2Mn2Fe1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4-12 壁厚对铸造黄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二、青铜类铸铜
青铜类铸造铜合金因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须采用不同的铸造工艺,其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不同青铜类铸铜的熔炼工艺也有较大的差异,下面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铸造青铜合金的铸造工艺进行讨论,其室温力学性能如表4-13所示。
表4-13 部分青铜类铸造铜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
1.铝铁镍锰青铜(ZCuAl9Fe4Ni4Mn2)
要求成分范围:Al 9.5%~11%,Fe 3.5%~5.5%,Ni 3.5%~5.5%,Mn 0.8%~2.5%,余为Cu,对低熔点的杂质元素限量严格,Pb<0.02%,Sb<0.05%,As<0.05%。铝铁类青铜,因含铝最高,易氧化成Al2O3小粒子夹杂物,且不易上浮,故熔炼宜采用弱氧化性气氛。又因含Fe、Ni、Mn高,需要在1250℃下高温熔炼。扒渣后,用复合盐(NaCl+KCl+NaF=4:5:1,总重量占铜液的2%~3%)撒于液面上,以石墨棒搅拌后静置20min使渣和Al2O3夹杂物上浮,再加热升温到1250℃,再扒渣。用石墨钟罩压入六氯乙烷(C2Cl6)0.4%~0.6%,进一步脱气,最后清渣。清渣前,有必要补加铝锭3%~5%,补铝后搅拌均匀,然后浇铸。
2.锡锌铅青铜(ZCuSn6Zn6Pb3)
要求成分范围:Sn 5%~7%,Zn 5%~7%,Pb 2%~4%,余为Cu,对杂质元素Al、Si、P、限量<0.05%,限Fe 0.4%。锡锌铅青铜(ZCuSn5Zn5Pb5,SnZnPb各4%~6%)。因锡易氧化生成SnO2,需在炉料全熔后立即加上覆盖剂(碎玻璃和苏打各50%),覆盖厚度20mm左右,升温至1150℃,可用ZnCl20.3%压入铜液内脱气,也可用氮气精炼,但需事先净化氮气中的O2和H2O,较麻烦,非必要时,不用氮气。
3.锡磷青铜(ZCuSn10P1)
要求成分范围:Sn 9%~11.5%,P 0.5%~1.0%,余为Cu,限Al<0.01%。因磷易氧化,宜用中性气氛,与锡锌铅青铜相似,为防止铜液中生成SnO2硬粒子,影响铜合金的性能,故需用覆盖剂(外购,或自配碎玻璃+硼砂)覆盖铜液表面,1150℃时,可用复合盐或六氯乙烷除气和净化铜液中的固态夹杂物。
三、白铜类铸铜
具有代表性的牌号如ZCuNi30Cr2Fe1Mn1、ZCuNi20Sn4Zn5Pb4和ZCuNi30Nb1Fe1。其具体成分见表4-14。由于白铜中含很高的镍,需在高温熔炼(1250℃),又易生成NiO、FeO、Cr2O3和MnO夹杂物,而C和P对白铜都是限量很严的杂质元素,一般限量分别小于0.02%和0.005%,故熔炼时不可用木炭作覆盖剂,但可用磷铜脱氧,最好用锰铜合金脱氧,可用磷铜脱氧的原因是多余的磷可与铜液中的铁生成Fe3P小粒子,对白铜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应选用复合盐精炼,如:NaCl 35%+CaF 15%+冰晶石(Na3AlF6)50%,或以NaF代冰晶石,因冰晶石(Na3AlF6)于1010℃分解成3NaF和AlF逸出。不宜用六氯乙烷,可以用ZnCl20.3%精炼,但Zn蒸气在空气中氧化成ZnO,吸入人体内可引起中毒昏迷,使用时应注意。为了细化晶粒和脱氧、脱硫,可在浇铸之前加入稀土元素(铈0.05%左右)。
对以上各种铜合金的熔炼时,原料必须干净,有油污的车屑必须烧净。通常对回炉料控制在50%以下,除特殊情况下,不采用100%碎屑重熔。
四、铜合金的堆焊技术
所谓堆焊是指用电焊或气焊法把金属熔化,堆在工具或机器零件上的焊接法。通常用来修复磨损和崩裂部分。铜合金常用这焊接技术。其常采用的焊丝如牌号HS222,其焊丝成分包括:锡(Sn)0.3%;铁(Fe)0.35%~1.2%;硅(Si)0.05%~0.15%;锰(Mn)0.03%~0.09%;铜(Cu)57%~59%;锌Zn余量。该焊丝有良好的黏着性,耐磨和耐蚀性,因Fe高,因而不适合修补之用。专用于铜轴承和其他耐蚀表面的堆焊用。
铜基合金焊接的工艺参数:焊条直径用3.2mm,纯铜焊接电流为120~140A、白铜90~100A、锡青铜110~130A、硅青铜90~130A。纯铜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堆焊的工艺参数:焊丝1.2mm(最粗为1.6mm);焊接电压30~40V;焊接电流200~300A;保护气体Ar(氩);氩气流量14.2L/min。
黄铜堆焊时,为减少锌的蒸发,宜采用热源温度较低的氧气+乙炔火焰堆焊,挖去夹杂等缺陷,露出新表面,无缺陷时,堆焊前应用布擦净表面(水分、杂物),去掉氧化层,预热到100℃以上。各种青铜可用惰性气体保护堆焊时,焊丝直径1.6mm;电流280A,焊接电压25~28V;氩气流量14L/min。纯铜堆焊时,宜用丝极或带极埋弧堆焊,或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以及钨极氩弧填丝堆焊。必要时可预热到400℃。白铜堆焊时,如果该合金中含铁>5%,则易裂,因此,常在该合金表面先堆焊一层纯Ni,或蒙乃尔(镍基合金)为过渡层,然后再用带极埋弧堆焊工艺。异种铜合金堆焊常用的焊条牌号如T237和T2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