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的情绪,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乐观、乐观、乐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生活是一面镜子,乐观的人能看到微笑,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哭泣。一个人能够乐观面对难关时,就意味着他已经站在了生活最高处。乐观并不难寻觅,失败后坦然面对是乐观,困苦中充满自信也是乐观。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面前,我们需要乐观去面对得失。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乐观向上的人往往会受到好运偏爱,这是由于他们看待问题的态度总是充满积极性。比如过年打碎了一只碗,一般人都会认为不吉利,而乐观的人可能会觉得“碎碎平安”。
乐观与学历、工作无关,它是独立存在的信念,告诉我们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而且未来可期。
乐观地面对人生,其实是一种修行。一个人能成功走出荒漠,靠得不仅是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乐观的心态。恶劣的环境会把毅力消磨,只有乐观的心态是永恒的保障。
生活中的人常常肩负着种种压力,高压下保持乐观心态是很重要的。乐观在精神层面的表现是主观上的不在乎。对于一件东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因此不会在意短暂的失意挫败感,反而会总结自己的不足,积极地提升自己。
一个乐观的人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从而理智地做出判断,让自身时刻充满正能量。
马云和最初的十八个合伙人凑了五万美元开始创业,但是他们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的三年里没有赚到一美元,这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乐观的心态必不可少。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乐观心态的调查,对象分别是五十个乐观派心脏病患者和五十个悲观派心脏病患者。乐观派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对死亡坦然接受,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悲观派整日都在担心自己可能因为心脏骤停而死亡,甚至因此失去了行动力。一段时间过后,乐观派患者中只有九个人因心脏病急性发作去世,剩下的人依然活得好好的,而悲观派一方有只有十人能够继续担惊受怕。
我们的身体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情绪,长时间处于负能量中,我们的健康快乐因子会被逐步消磨掉,反映到身体上就是病症。我们经常会听人说谁谁心态乐观,该吃吃该喝喝,活得很年轻,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想要乐观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承受更多重担的前提。因此,不管我们的生活质量怎样,一定让自己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每天哈哈大笑。规律作息的同时,也要积极运动,只有精气神好,心态才能乐观,反过来,乐观的心态还会推动健康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生活中要适时地锻炼自我排压能力,树立乐观的心态。压力过大时,要调试自己心情,客观地看待事物两面性,多关注事物积极面,给自己乐观暗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情绪可以传染。所以,要多结交乐观的人,多感受乐观的朋友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这个朋友不一定是面前真实的人,可能是一个名人,甚至是一件物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人或物的乐观事迹和精神来感染自己。如果我们深陷于某种消极情绪的旋涡中难以自拔,那就做出点实际行动来,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在此过程中,认可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力。我们不但要改变自己的内在,还要在外形上塑造自己的乐观状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挺直腰板,打理好衣装,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自己对着镜子看,心里也舒服。
英国诗人胡德说过:“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乐观的心态会带来乐观的人生,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目光停留之处,好运必至。
你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人生状态
心理学家对成功者进行观察和研究后发现,人的心灵有两面性——正面的积极心态和反面的消极心态。开始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随着积极或消极心态的作用,微小的差异开始在人的命运中发挥作用:取得成就的人始终积极思考,把握人生,在乐观进取中创造奇迹;一事无成者消极悲观,被过往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疑虑控制。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其实幸福、美满很难得。积极心态下,即使面对整个世界的质疑和反对,我们也不会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中,反而会坦然处之。只有看得轻,内心才不会感受到重量。
一个小男孩的手卡在花瓶里拿不出来,疼得直哭。为了解放孩子的手,妈妈只得小心翼翼地将花瓶砸破。
妈妈心疼地看着孩子被花瓶挤得通红的小手,发现孩子一直紧紧攥着小拳头,掰开孩子的手一看,紧紧攥着的是一枚硬币。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把手松开呢,那样手就能拿出来了啊。孩子的回答是:我怕一放手,它就掉进瓶子去了,花瓶那么深,我够不着。
妈妈听了之后哭笑不得,只因为一枚硬币她砸烂了价值三万元的花瓶。
尼尔·唐纳·沃许在《与神为友》一书中说:“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或许真的像攥硬币的小孩一样,紧抓的东西,需要的代价太过惨痛。如果我们紧抓爱情,也许终究会失去爱情;如果我们紧抓金钱,金钱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真正拥有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抱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心态。
心态影响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心态的形成更多源于人生中经历的重大变故。小时候,当我们奔跑玩耍摔倒时,我们不会第一时间站起来,而是看看父母是否在附近,然后放声大哭,家长会立刻抱我们起来。因此,从小我们就建立起一种软弱的消极心态。长大后,这种心态凸显出来:受伤就想找靠山,受挫就想往后退,凡事都是我处于弱势,我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等。可我们不是生活在想象中,何必过分计较对错?懂得适当放弃,我们的情绪才能更加平和稳定,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美丽。
白仁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参加工作前还曾独自到海外考察,拥有各种相关的证书履历。从进入公司开始,毫无疑问,他就是大家公认的同批次中最优秀的实习生。白仁转正之后,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会做出更好的成绩,可是重新分配的部门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每天他也只能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做表格,帮助别人做一些杂活。
同批次进入公司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学历远远比不上白仁,能力也不强。但是人家已经在近半年的项目中崭露头角,获得了部门领导的赏识。不平衡的心态让白仁整日处于焦躁与自我怀疑中,隐隐还有对他人的恨意。
回到家里,白仁向父母说明了此事,准备辞职换工作。父亲为他分析:“光鲜的履历、一展宏图的野心和能力、职场的人际规则,从哪个方面来看你都不落于人后,你太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让你做做表格、料理杂物你都受不了,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以后怎么能成大事呢?”
白仁听了父亲的话,感觉自己确实没有摆正心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把自己已经写好的辞职信撕了个粉碎,回到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地干,最后如愿晋升成为部门总监。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心态不端正,社会精英输给了没有文化的普通人。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心态一定要摆正。
负面情绪会因为心态没有摆正而越积越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理智地对待生活和工作。而心态好的人,不会因为学历低被其他人嘲讽就选择放弃,他们难过但从来不抱怨,学历、经验不够,就拿努力来凑。
一个人的心态不好,即使能力非常出众,最后也会从强者的神坛摔下。比如一个同学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大家都认为他一定可以进一所好大学,高考过后,却听说他连二本分数线都没达到。这种平时能力很强的人,却因为自己的心态问题,往往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我们不可能控制人生的际遇,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事件来临时,用怎样的心态去迎接。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好心态能够为我们带来自信。生活中好多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终不得志,归其原因,他们没有一个好心态,面对困难时总是期期艾艾,支撑他们努力下去的不是想要达成目标的渴望,而是失败的鞭笞。
好的心态还可以带来平常心。大多数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都会变得愤世嫉俗,而拥有好心态的人能够时时刻刻以平常心去对待事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只要努力过,心中便无悔。
心态是我们的主人,始终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必定充满正能量,生活自然越过越开心。
幸福还是痛苦,决定权就在你手里
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老鼠、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你一定要幸福啊!”这句话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影视剧中,场景往往是分手。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很难描述幸福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相信幸福,相信自己可以决定幸福,这就足够了。
有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和幸运女神相遇了。女神问他有什么愿望,小男孩回答:“我想变得富有。”于是幸运女神给了小男孩儿一个钱袋,要求他绝对保密。
男孩儿很快成长为一个男人,在别人眼中,他是整个镇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五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憧憬自由的生活,他对这一切感到厌烦。
他带着钱袋离开了。走之前,他给妻子留下一封信还有一些财宝。之后,他走过了很多地方,得到了心中所想的自由,可他依然不幸福。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衣着破烂的乞丐,乞丐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这么开心?经过询问,乞丐告诉他:“我有一个心想事成的帽子,只要戴上这顶帽子,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男子立马用自己的钱袋与乞丐交换,戴上这顶帽子之后,男人想象自己回到了家乡,当他睁开双眼,真的回到了家里,他拥抱着家人,感到幸福无比。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金钱、亲情、自由,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想要的幸福。在当今充斥着物欲的世界中,有金钱才能有亲情、爱情和自由,金钱似乎成了幸福大厦的必需品。但对于大多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更为重要。当我们睁开双眼,家人就在身边,这就是我们掌握在手中的幸福。
金钱、爱情、自由的存在能够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幸福感,但它们不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没有金钱、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幸福。外界因素带来的幸福是被动的幸福,但我们能够主动定义一件事物带给人的是幸福还是痛苦,这一点在婚姻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尤其是在女性身上的表现。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一段失败的婚姻关系必将使一个女人陷入精神痛苦。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女性也拥有了对婚姻幸福与否的选择权,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近些年来持续增高的离婚率。聪明的女人懂得自己去把握婚姻幸福,而不向外界奢求,所谓痛苦,大抵都是将对方的幸福捆绑在自己身上。当女性明白了幸福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时,就没有必要再惯着谁,内心自然自由、幸福。
提及“幸福”这个温馨的词语,不得不考虑到选择的重要性。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你就与幸福失之交臂,终生面临遗憾带来的痛苦。选择是两面性的,自己做出的选择可能大概率与幸福接近,但往往关键时刻的选择由不得我们。
若曦高考报志愿时,父母主动查分数、查学校、查专业,甚至代替她报志愿。如父母所愿,若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了行政。可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爱好文学,一心想要做一名网络作家,结果现在天天在公司混吃等死,父母甚至把男朋友都给她准备好了。
若曦躺在床上若有所思:我想报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爱情,却都是父母为我做出选择,明明是我自己的幸福,为什么不自己做决定?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公子哥男朋友:“分手,不适合!”第二个电话打给隔壁房间的父母:“我不喜欢行政,我喜欢弹琴、写作,我明天就辞职,我要掌握自己的幸福。”电话另一头,父母哑口无言。
任何人都不能影响我们对幸福的选择,真正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我们所经历的事往往跟若曦相似,从小时候的兴趣班到高考报志愿,再到工作,结婚,每一步都由不得自己。
积极选择自己的人生剧情,拒绝让别人帮你思考、说话和决定;不能幻想着完美的事情发生,要用行动获取幸福;对于金钱,不能只为工资而工作,那样很难有幸福感,处处都要被账单困扰,也容易变身工作机器,自己为工作下好定义,有了兴趣才能有质量的产出。
在生活中要不断改善自己,面对那些即将到来的幸福,必要时放下一些压在心灵上的事情,摆脱痛苦,享受幸福时光。
需要做出改变的,是想法而非现实
人的情绪不会因为事件本身而变化,往往是内心关于这些事件的想法在起作用。同一件事情,当用另一种想法面对时,情绪也就不一样。伤害自己的是对事情的看法,永远不是事情本身。
试想一下,能在任何不明情况下确定事实,肯定可以避免很多不良后果,但事实上往往不能,谁不是用可悲的想法去理解事物呢?判断思维就是: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下意识地给看似负面的事物定性为“坏”,即使它存在正面意义。
苏凡作为一名行政文员,在公司已经不温不火地工作五年了,每天朝九晚六,月薪四千,着实悠闲自在。
年底的同学聚会上,大学同学们一个个都是高管、总监,月薪几万,并且都买了房和车。心理不平衡的苏凡很受伤,明明几个女同学在学校的时候哪方面都不如自己,想不到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却已把自己远远甩在了身后。
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苏凡回想起自己的生活,波澜不惊、悠闲自在,可是这样的生活很令人感到挫败,她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她对同学从羡慕嫉妒恨转变成感激,如果没有再次遇见他们,自己可能还在安逸颓废中度过余生,是这次聚会让自己发现事业所成才是人生目标。
苏凡开始积极行动,她制定了自己的小目标;工作期间,还会帮其他部门的同事做一些事情;工作之余,她开始健身、写作,不久就升职加薪。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比较,但是比较在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我们常常会因落后于同事朋友而伤神,甚至闹得人际关系紧张。与其羡慕嫉妒恨,不如像苏凡一样,换个角度去看“技不如人”的问题,那么我们将专注于如何对比着提高自己,然后收获进步的惊喜。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一种情绪ABC理论,A代表激发事件,B代表对事件的想法和解释,C代表事件结果。按照我们的常规理解,一般A事件直接导致C结果,即因为→所以。比如因为领导说了好多遍的事情,我们没有放在心上,所以领导生气了。但其实领导不是因为我们没把事情放在心上而生气,领导的想法是我们在他讲话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这是对他领导地位的不尊重,进而延伸到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因为我们没听,所以我们不尊重领导,工作态度有问题,所以领导生气了,即因为→所以→所以。
带着消极的想法看待问题时,所有的事情都会针对你,这种奇怪现象的发生存在合理依据。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事10%由自己产生,另外的90%由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所决定。这个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90%的事件都由我们自己掌握。
费斯汀格举了一个例子:卡斯丁先生洗漱时随手把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他的妻子为了避免手表被水打湿,于是把手表放到了餐桌上,儿子拿餐桌上的面包时,不小心把手表碰到地上,卡斯丁生气地打了儿子屁股,夫妻俩争吵起来。
生气的卡斯丁直接去公司,半路上发现没带公文包,但到家门口的他发现钥匙在包里,只能给妻子打电话。慌忙回家的妻子撞翻了路边水果摊,赔了一笔钱。
卡斯丁迟到十五分钟被批评,还因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被扣除全勤奖;儿子因心情不好,本来夺冠有望的棒球比赛在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事件本身就是手表摔坏了,本来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因为卡斯丁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结果。如果他一开始简单地认为再换一块手表,也就不会有一家人倒霉的一天。有时候我们必须及时掉头,重新解读生活,换一种或多种积极角度去思考,避免在倒霉中越陷越深。转变对事物的看法,在现实中具有很多实用意义。比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如果没有这个装置,任由我们枯燥地等待,不免产生强迫性焦虑,而如果给出我们明确的信号,我们的想法就转变成:“哦,快了,还有十秒钟绿灯。”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只有不局限于个人角度,从他人角度提出相应问题,然后做出相应改变,事情才会朝着好的方向推进。
面对不如意,停止从外部寻找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我们?为什么客户还是不满意?从我们的角度看,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成见。漫漫人生路上的环境因素如同大山,人力很难改变,但要试着转变思维,从自己的情绪下手改变自己,最终才能改变别人。
凡事外部归因,实际上是我们在为自己不如意带来的失意情绪找借口,白白丢弃了自我反省和提高的机会。
1838年,28岁的曾国藩考取进士,他在留京做官的十四年中,虽有所升迁,但总体并不顺利。究其原因,曾国藩是汉族官员,从上司到同僚大都是满族官员,加之曾国藩恃才自傲,经常受到别人的敌视,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很艰难,这样的窘境让他整日处于情绪低落之中。
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他按照惯例回乡奔丧。在家里守丧期间,他阅读了老子的《道德经》,明白了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锋芒太露,遭到别人忌惮,所以仕途不如意。
守丧期满,复职的曾国藩,完全改变了自己。他对每一封书信都认真加以回复,同僚只要家中有婚丧嫁娶之事,他都坚持亲自登门。过了一段时间,曾国藩发现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凡是他提出的建议和计划,许多人都会响应支持。
一个人的失败是自我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常常把自己失意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客观环境。比如做生意屡屡失败,我们埋怨身边的人、埋怨家里的祖坟风水,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不顺归咎于客观环境,从心理上认定了自己无法干得更好。
年轻气盛时,感觉周围环境充满了莫名压力,而当我们坚持反思、改变自己,变得低调而成熟时,就会发现新的自我,赢得别人的支持和信任。不必总为自己的不如意找台阶,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更快乐一点儿。
思彤刚大学毕业,凭借着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她成了一名编剧助理。进入公司没多久,在一次剧本会议中,两个编剧因为某个剧情点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个女编剧脱口问道:“思彤,你觉得我们的意见哪个更好一点儿?”
思彤明白这就是一道求生题目,不论回答哪个都不对,可是因为性格直爽,她下意识地答道男编剧的意见可能更好点。
第二天,那位女编剧没有来上班,思彤的老板收到女编剧的信件:这个丫头片子才来公司几天呢,就敢对前辈指指点点,干脆让她来做剧本好了。不久,思彤就被老板以各种理由给“安排”了。
离职后的思彤开始对职场丧失信心,整日躺在床上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伤心。她在心中暗暗仇恨那个女编剧的毒辣,自己不就是直爽地说了不该说的话而已,至于吗?可那是事实,难道我要哄着她,她才满意吗?她也憎恨老板的丑恶嘴脸和公司的阶级黑暗。最后,带着失意和伤心,思彤离开了这座城市。
我们常常因为心直口快而得罪人,在被打压后整日闷闷不乐,觉得社会风气不好,人心不古,所谓的前辈都不过是喜欢阿谀奉承的虚情假意之辈。我们把自己在职场上受到的委屈通通归因于周围环境,还称赞着自己的遗世独立,然后在失意的情绪中丧失工作信心,渐渐地,失意情绪转变为迷茫厌世。
当我们在做事过程中遇到阻碍和挫折,比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情绪低落时,需要做的首先是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世上的道路有弯有直,我们在保持自己性格刚正的同时,也要随机应变。单纯因为道路曲折难走就郁郁寡欢没有意义,因为外部的客观条件很难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面对不如意,我们选择“就着台阶下驴”无非是为了自尊,就好像考试没考好的人可以说“我没有复习才挂科的”。把失败归因于外部条件,不会影响到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既维护了自尊,又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从而缓解自己的压抑情绪。但是这种缓解情绪的方式,会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因为不如意的事情一直在发生,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自我开脱,失落情绪就一次次地累积,终至崩溃。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必须适应环境,认清环境变化的客观事实,从而改变自己的处世之道,避免不如意带来的情绪伤害。人不是神仙,都会犯错,我们也不要抓住别人一次错误就无休止地指责抱怨,因为这样做的同时,就已经陷入不满情绪之中了,我们应做的是借他人的错误警示自己。
成长其实就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接纳内在情绪。无论经历怎样的事情,接纳痛苦、悲伤、愤怒和嫉妒等情绪,不因事件本身和情绪对立,我们就不会被世界孤立,才能真正成长为情绪的主人。
重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
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一种虚无与烦躁的状态,对生活和工作失去激情,在重蹈覆辙中习惯着自己的一成不变,在自己的不变与世界的瞬息万变中感受着自己的无力。
我们的内心状态需要一张一弛,内心绷得太紧,容易在紧张情绪中损耗太多精力。我们需要放松,可是我们往往因为过于放松,陷入困局当中,丧失了内心的激情与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欲望的高压下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他们在对财富的巨大渴望里被抱怨、不安、躁动、恐慌等情绪折磨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自我放纵中丢掉了重新站起来的欲望,他们在放松与“享受”中消耗着人生。
艺婷在跨入职场之初,干劲十足、激情高涨,对自己职业前途的期望和信心让她砥砺前行。
但是不到半年时间,原先的激情完全消失了,艺婷每天感觉自己和机器人一样,唯一比机器人强的是自己还知道累,还期许着每天早点下班。原先工作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都会鼓励自己挺过去,现在一遇到难题,情绪便一阵低落,学会了对待工作“顺其自然”,并且时不时就会“鼓励”自己换个工作。
艺婷也曾反思:当初那个激情飞扬的自己哪里去了呢?可是越反思,越是深深地陷入失去自我的迷茫中,本来一个工作没做好的问题,上升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人道德等高度上。
短暂抑郁之后,艺婷选择了辞职。她明白现在的自己不适合工作,便在国内外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旅行。喜欢写作的她,开始作为自由职业者进行小说创作,虽说不时还会感到压抑,但是旅行归来后她懂得了调控自己内心的情绪状态,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
在工作中没有激情的人往往学习能力也会退化,每天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事情,也不知道到底学会了什么,然后安于现状,只不过为了生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的我们没有了最初追求理想的一腔热血,背着“包袱”生活,已然喘不过气来。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不是为理想而努力,而仅是为了金钱利益无奈奔波,那么他的积极情绪必然会在纸醉金迷、自甘堕落中被消磨殆尽。
近些年来,“丧”文化逐渐遍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处事方式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激情,开始屈服于现状,好像一成不变的安稳便是最好的安排。而积极情绪下的生活态度成为大多数人的不屑一顾:假正经、装清高。这一切都来源于城市化浪潮下,青年们无处安放的理想。
在很多大城市,出来打拼的青年们都租住着像宿舍一样的上下铺房屋,杜哲就是其中一员。从小,杜哲就被父母教育走正道、做正事,在上大学之前他也确实这么做。进入大学之后,身边的各种诱惑开始多了起来,杜哲最初的思想开始转变:“有些东西,即使我努力也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不如就这么混吧。”
毕业后的杜哲走上了在大城市的求生之路,但不同于部分人的拼搏和努力,他整日躺在出租屋的床上,玩着手机,用家里的钱支撑着开销,钱包见底时,才极不情愿地外出兼职。曾经有人问他:“你这样不是自甘堕落吗?”杜哲的回答还十分有理:“我家穷,我又没什么本事,未来的房子、媳妇等一切,我都没那么在意,因为在意也没用,不如潇洒地过一天算一天,这叫佛系生活。”
很多人不是天生就有这种混吃等死的消极情绪,看似是败在了现实的脚下,其实是对未来太过悲观,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从决定“丧”的那一天起,诸如抱怨、不满、悲观等消极情绪就已经开始滋生,最后我们给自己找个借口:那就丧丧地“佛系”生活吧,好像也挺不错的。
若不能让自己内心充满正能量,我们就不会充满激情地去生活,长期的消极情绪会让我们做事心不在焉,很容易放弃。我们身边浮躁、抱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那部分人,大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那些在行业内兢兢业业、乐观向上,内心充满正能量的人往往笑到了最后。
有的人一生充满了激情,有的人至死都“丧”。其实找回内心激情的方法很简单,有时候睡一觉,吃一顿美味大餐,或者跟充满智慧的人进行一次深谈,或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可以重拾激情。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点:进行合理的情绪释放。
合理释放情绪首先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失败。失败往往是扑灭激情的灭火剂,失败的记忆会在脑子里重复播放。所以当我们回忆起失败的情形时,要有意识地疏远,从正面看待失败,告诉自己要积极向上,以此来激发内心的激情。
其次,我们还需时刻检讨自己,避免“养老安逸,不思进取”的状态。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达成目标所需的技能,内心缺乏激情的人总是选择回避学习,单单应付差事。内心拥有激情的人,精力充沛、活力满满,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到生活中美好且细碎的一切。情绪舒展了,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身的价值和可能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做事没动力了!”
1%的坏情绪,导致100%的失败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烦恼,那么作为有主观感受的人类,不可能永远处于好情绪中,消极情绪常常伴随着负面事件而来。常听人说:“真正心理成熟的人是没有坏情绪的。”其实他们不是没有坏情绪,而是他们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一个正在发作坏情绪的人非常容易冲动,有时会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人因为发脾气而将合作搞泡汤,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坏情绪。客观地说,好情绪在生活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可往往导致恶果的都是那一时的坏情绪。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1%的坏情绪导致100%的失败的小概率事件真会发生。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进行。比赛中,路易斯·福克斯的成绩远远领先于对手。他胸有成竹,因为只要正常发挥,他就可以登上冠军宝座。
一件令他意料不到的小事发生了:正准备全力以赴拿下比赛的路易斯·福克斯发现主球上落了一只苍蝇,他挥了挥手赶走苍蝇,俯下身准备击球,谁知可恶的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这次他又挥了挥手赶跑它,观众席上发出了笑声。当路易斯再一次要击球的时候,苍蝇又落在了主球上,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对,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路易斯的情绪差到了极点,看着又落在主球上的苍蝇,他失去了冷静和理智,用球杆去击打苍蝇,却不小心碰动了主球。他因此被裁判判定击球,失去了一轮机会,这让他感到很沮丧。第二天,他的尸体在河里被人发现,他投水自杀了。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在事业中无法到达成功的终点,在生活中也会让自己悔恨终身。路易斯拥有拿世界冠军的实力,却被一只小小的苍蝇击败了,原因在于他的情绪左右了他的自身实力,他没能控制好负面情绪,最终失掉了冠军甚至生命。
罗伯·怀特曾经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坏情绪来袭时,应以理性克服情感冲动,告诉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换位思考让情绪稳定下来,事后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避免盲目冲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坏情绪存在延续性,从最开始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产生,然后让接下来的事情一团糟,就像人们嘴中常说的“黑色星期几”“流年不利”“诸事不顺”。但坏情绪的产生不是以那件不起眼的小事为起点,似乎在很早以前就埋下了祸根,小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凯南前段时间职场不顺,情场也被第三者插足,加之各种琐碎繁杂的小事,坏情绪在心里一点一点酝酿累积。
好不容易熬到五一假期,凯南本打算把各种杂事处理完,好好休息一下,可家里父母的家务事又安排下来,着急忙慌的凯南不小心把自己刚买的平板摔了个粉碎,心中的坏情绪莫名就爆发出来,开始大声埋怨父母,要不是他们要自己帮忙,也不会出这档子事。
下午出门时,凯南的情绪还没有平复,踩油门的力度比平常大一些,差点蹿到大型拉货车下面,还好他及时拐弯,撞到了旁边的围栏,惊得一身冷汗的凯南,趴在方向盘上,浑身瘫软。晚上修理好车子回到家中,凯南哭着向父母道歉:“我不该因为自己积累的坏情绪而向我最亲的人发泄,因为坏情绪,我今天差点回不来,以后我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如同“萨拉热窝事件”一样,在某一刻终于抓到一个可以发泄坏情绪的引子,然后把家人当作宣泄对象,明明是自己没有处理好情绪,却想当然地让别人来承担坏情绪带来的后果。有的人比较幸运,一次因坏情绪犯下错误就能马上回头,有的人则会被坏情绪拉着造成诸多事端。
提升认知、合理宣泄是处理坏情绪最好的方法。提升认知需要在层层的人生阅历中积累经验,在坏情绪来临时,能够客观认识它的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后果,从而在主观意识中进行规避。而合理宣泄需要找到方法,通常我们处理坏情绪的方法无非是:忍受、发泄、逃避,但没有人能不厌其烦地听我们倾诉消极想法,强行忍受往往会带来更强烈的反弹,总结下来,最好的宣泄方法就是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坏情绪带来的问题,以此提升认知。看似可取实际上不可取的做法是把坏情绪发泄到吃喝玩乐上,因为这些在坏情绪的影响下都变得毫无体验感,反而会增加内心的烦躁。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坏情绪中的人血压会明显高于常人,心脑血管发病率也会大大提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周瑜,因为坏情绪而造成心脏骤停,毁了一世英名。毫不夸张地说,坏情绪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要让那1%的坏情绪毁掉健康的身心。
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内心平静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股票指数上升了多少点,创业新秀赴美上市,一觉醒来哪个行业爆发了超级大IP……各种各样的功名利禄在眼前浮现,可我们只是一个见证者。不甘心,内心变得浮躁起来,人人都希望抓住创业红利期,一夜成名,成为成功人士。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部分安全感都来自工作,情绪好坏和业绩起伏成正相关。然而我们从工作中体会到的是煎熬,因为每天都要绷紧一根弦,担心任务考核。因为心情紧绷,人也会变得焦躁不安,很容易为了小事而感到不耐烦。
马可奥勒在《沉思录》中说:“人们应该在内心中时时加固心灵的圣殿,否则圣殿将会轰然倒塌,化为灰烬。”真正的强者一定是内心平静之人,他们把追寻心灵宁静当作一种生活态度,通过享受内心宁静,获得幸福和满足。
大学毕业后,卡丽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在某个公司入职,因为从高中起,她就整天梦想着创业致富。
卡丽非常急切不安,甚至内心滋生出晚一天行动,成功就离自己又远了一步的危机感。大学毕业后,她再也等不及了,真就跟朋友创业了:租房子,发传单,招聘辅导老师,一个初中辅导班顺势而生。整个操持过程中卡丽仿佛打了鸡血,明明很累,但只要一想到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成功案例,就马上精神百倍。
辅导班初见起色,卡丽却远远不满足,她给自己确立了一个暑假招一百名学生的目标,卡丽认为招生是辅导班做大做强的正确途径。于是整个辅导班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扩展生源,如何收更多学费,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辅导班开始被学生家长投诉,最后仅有的几十个学生选择中途退出,卡丽的创业梦只能狼狈收场。
“现在的年轻人恨不得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都疯了一般。”这成为当今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浮躁心理的真实写照。他们焦急浮躁地给自己定下不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最后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的境地。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越来越快,我们每天浸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于是成功学开始迅速崛起,迎合着人人都想在三十岁之前就收获一切的梦想:升职、加薪、成为CEO(首席执行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们的媒体喜欢肆意荒唐地去吹嘘:某某辍学养猪半年赚了几百万;来自乡村的无名人士投身创业浪潮,一年跻身富豪榜……不排除媒体报道的种种确实有人做到,可报道中没有说明他们曾付出多少汗水与努力。我们一定要明白的事实是:一个发光发热的新星背后,是几千几万颗泯灭的试验品。
在这样一种浮躁的环境中,我们的内心也随之变得浮躁,渐渐迷失了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梦寐以求的财富与金钱吗?其实金钱也并不一定就是内心想要的东西,只不过人都有一种夸大现实、忽略汗水的本能,任谁即使拥有平静的内心,看到满地金银也会变得浮躁焦虑。
最可怕的是没有钱借着花,各大贷款业务应运而生,比如网贷、裸贷、校园贷等,各种正规的、非法的,一拥而入,给年轻人来一针强心剂。于是,我们在攀比追求中肆意消费着自己的明天,然后在明天为这些贷款业务的拥有者打工。
宁煌是一个经济上比较传统的男性,前几天参加同事的饭局时得知,一位同事在刚贷款买了房子的前提下,又借钱交了车子的首付款,现在一个月光贷款就要还六千块钱,房子装修钱还没有着落,看架势又得贷。
酒过三巡后,同事哭诉生活太累了。作为一个经济传统男,宁煌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那你贷款潇洒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压力吗?你贷款买房可以理解,可是没钱的情况下,还要买车。这……”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手里没钱就贷款。”同事解释。“依我看,咱们这样的十八线小县城,买车不过是为了炫耀排场罢了,你这就是虚荣心惹的祸。”宁煌说。同事叹气,又一杯酒下肚。
浮躁风已经波及各个领域,人们内心的平静不易保持。校园里的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就已深陷大量的关系与利益中;职场中的年轻人本领域还没有搞明白,就“这山望着那山高”;学术界的某些“砖家”“叫兽”,课题研究没有几个,却成了“红人”。我们会感慨别人住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别人开的车子比自己的好,盲目攀比、走捷径获得眼前利益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正是浮躁产生的根本原因。
当你深陷于名利浮躁时,多在心里暗示自己:冷静下来。这个暗示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然后抽身去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让心情快速平静下来,最好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打扫房间、整理内务等。焦躁不安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些新鲜事物,比如根据食谱做一道从未做过的佳肴、将旧衣服翻新、换一条不同的上班线路等,新鲜感是消除焦躁情绪的诀窍。
抛弃焦躁情绪,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状态时,我们才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用平静的心性去打磨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