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PET/CT诊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18 F-FDG PET/CT检查的临床护理

在PET/CT检查过程中,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护理工作贯穿于PET/CT检查的整个过程,在检查中,护理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检查质量直到最后诊断的形成。

一、护理工作流程
(一)预约

无论是在电话中还是接诊时,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及治疗情况。

1.了解此次检查的目的,原始疾病、是否手术、是否住院、现在的治疗情况,有无放、化疗,以往做过何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等。PET/CT检查无明确禁忌证,相对禁忌证有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幽闭恐惧症;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在接诊时应详细了解,特别注意。月经期女性可能会影响女性妇科的检查,需告知患者,以做出合理安排。对于怀疑消化系统或已经确诊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护士要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有无胃肠减压、肠道梗阻及静脉输液情况,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

2.在预约时应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血糖控制水平,理论上18 F-FDGPET检查要求血糖保持在8.33mmol/L水平以下,糖尿病患者应该在8.33~11.1mmol/L,而超过11.1mmol/L,如条件允许,应考虑重新安排检查时间。在注射18 F-FDG2h内使用胰岛素会增加葡萄糖在肌肉或其他软组织的摄取,造成组织内本底增加,影响图像质量。因此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最好与注射18 F-FDG间隔4h以上。

3.患者检查前一周内无钡餐检查史。

4.在预约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焦虑、紧张;患者是否能够平卧30min,有无自主意识,是否有精神异常。应保证在检查过程中无躁动,无严重胸闷、憋气。如有疼痛或需吸氧等其他情况,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并有家属陪同。

5.特殊情况患者的要求

(1)化疗:应在化疗结束后2~8周再进行18 F-FDGPET显像,对于临床要求观察治疗疗效的患者按要求具体进行;

(2)放疗:通常要求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再进行18 F-FDGPET显像,观察治疗疗效的患者按要求具体进行。对放疗野以外的病灶可在任何时候观察疗效;

(3)手术:手术会造成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创口、吻合口可以摄取18 F-FDG,一般在手术4~6周后逐渐变淡、消失。PET/CT检查需时约2~3h,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检查应安排在术后2~8周后进行;

(4)女性患者可能或正在妊娠状态时,以及处于哺乳的女性在预约时予以说明,尽量避免进行检查。

6.检查前日应提醒患者和家属带齐以往检查资料,包括病史、MR、X线片、CT片、病理结果及治疗情况等。

(二)检查当日患者的准备

1.P ET/CT检查前需空腹4~6h,肿瘤显像患者应将血糖浓度控制在11.1mmol/L以下。检查前晚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检查前24h内禁服酒精、咖啡、灵芝等饮料或中药。根据就诊的不同时间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上午10:00之前检查的患者,晨起禁食,可喝白开水,禁糖果、饮料、茶水及其他含糖食品。10:00以后检查的患者,在早6:00以前可进食纯牛奶或豆汁(不加糖)、鸡蛋。6:00以后禁食,禁糖果、饮料、茶水及其他含糖食品。如为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前按常规应用降糖药物,与检查时间相隔4h以上。

2.检查当日禁止静脉滴注含糖液体和药物,检查前一晚静滴在晚10:00之前结束。

3.检查前24h内禁止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4.检查当日,患者不能戴项链、耳环等首饰,尽量穿棉质无金属饰品的衣物,不能有孕妇或者儿童陪诊。

(三)PET/CT检查过程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

由于PET/CT分布数量相对较少,患者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其知之甚少,往往对它抱有一些神秘甚至恐惧的心理。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PET/CT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此次检查所受的辐射量仅相当于一次胸部摄片所受的剂量[1],药物本身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过敏反应。

详细讲解PET/CT检查的基本原理、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如患者为年老体弱者,可由家属陪同。

在注射药物前带患者和家属熟悉检查路线,告知注射室、待诊室及扫描室的位置,使其熟悉环境,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对于部分肿瘤患者,就检查的结果、费用等对患者保密,减轻心理负担。

因PET/CT检查费用昂贵,很多家属和患者对其期望甚高,应用合理的语言,细致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

2.采集基础资料

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

精确测量体重。根据体重计算放射性核素的注射用量。

高血压并不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但在检查前测量血压,可掌握就诊者身体的基础状况。如有不适症状,能够及时判断。

几乎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应进行快速血糖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由于18 F-FDG和葡萄糖从分子结构上来讲是类似物,所以机体血糖浓度对其分布影响最大,对SUV的影响也最大。对于肿瘤显像而言,要控制患者体内血糖浓度水平在低水平范围内,才能保证肿瘤组织最大程度摄取18 F-FDG,反映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率,从而反映出肿瘤的良恶性;相反如果体内血糖浓度过高,由于它和18 F-FDG竞争的结果,会导致本来恶性的肿瘤对18 F-FDG摄取不高,从而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3.注射 18 F-FDG
(1)注射部位:

18 F-FDG需注射到静脉内进行体内代谢。首先选择非手术侧或非病灶所在侧的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如所选侧上肢血管状况太差,也可选择下肢静脉。尽可能避免显像剂在注射部位外渗。因药物渗漏后,可进入血管周围软组织,经淋巴回流,聚集在局部淋巴结使之显像,可能造成诊断方面的假象。如不慎滴到患者身上,应立即用酒精棉签擦拭,然后用温水擦干。

(2)注射剂量:

18 F-FDG注射剂量一般与受检者的年龄和体重、PET/CT显像剂的固有特性及显像时间有关。成人剂量一般为0.1~0.2mCi/kg,儿童为0.14mCi/kg。

(3)注射方法:

头皮针注射。使用7号头皮针连接5ml注射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将计算好的显像剂通过静脉通路推注到血管内,然后用4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拔下针头,以棉球胶布覆盖针眼,嘱患者加压注射点5min以上松开。

采用肝素帽留置针。在手背表浅静脉穿刺并留置一段时间,预先用生理盐水验证通道是否通畅及有无渗漏,然后嘱患者坐在特制的防护屏后注射显像剂,之后换用生理盐水10~20m l冲洗留置针及管道[2]

采用三通注射器。一端用生理盐水,另一端用显像剂,在注射完显像剂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2]

不使用深浅静脉置管通路,以避免内置管壁吸附示踪剂干扰诊断。

静脉穿刺时选择显示清晰、回路直接通畅的血管,无瘢痕、易固定,先推注生理盐水,确保在静脉内再推注18 F-FDG。在临床检查中,多数为肿瘤患者,大多经过化疗,血管状况欠佳,远端静脉大多较细且脆,应用头皮针注射的方法最常用,也最简便。根据血管情况可选择9号或7号头皮针,如血管太差,可应用5号头皮针。应用留置针时,肝素帽可能残留药液,需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且留置针穿刺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

注射后应测量空针内的残留剂量以确定注射的准确剂量,记录注射时间、剂量及部位。

(4)注射中防护:

静脉注射18 F-FDG时,护士应穿铅防护服,戴铅眼镜、铅帽、铅围脖和铅手套,患者坐在铅防护屏后注射,可在注射器外加用铅防护套。护士操作要熟练,动作迅速,尽量减少与药物的接触时间,减少药物的外照射累积量。

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准确记录个人受照剂量,防止过度照射。

放射性废物投入专门的防护箱,如手套、注射器、针头、吸水纸等。

(5)记录注射时间、剂量:

准确记录注射时间,实际注射剂量应为注射前剂量减去注射器中残存剂量。

4.注射药物后的准备

注射18 F-FDG后,进行体部扫描者,应安静休息50~60min后再上机检查。头部显像者30min后可上机扫描。并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嘱患者在专用诊室候诊,保持舒适的坐位或平卧位,尽量放松。不宜随意走动,更不能到诊室以外公共场所走动。诊室环境安静、舒适,室温保持在22~24℃。脑显像者注射药物后应封闭视听,关闭房间顶灯,开地灯,戴眼罩、耳塞。

(2)提醒患者尽量少讲话,不进食、不饮含糖饮料,不咀嚼,尽量少做吞咽动作,以免造成口咽部放射性浓聚而影响诊断。

(3)常规全身显像者10min后喝温白开水500~600ml,以利药物代谢。可以随时大、小便,无须憋尿。排便时注意避免尿液污染手和衣物及皮肤。如患者的病变部位在泌尿系统,应让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减少尿液中18 F-FDG的含量,利于显像。上机前5min,排空膀胱,并再次饮水500~600ml,充盈胃部。怀疑或已确诊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需服用浓度为1%~3%的对比剂,具体方法为76%泛影葡胺20ml加入温开水1000~1200ml中,注射18 F-FDG后10min口服500~600ml,上机前2~3min口服剩余部分,以扩张胃肠道。如欲显示盆腔内脏器,可提前1~2h口服。如果患者有肠道梗阻症状或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酌情给予对比剂。如果不能耐受者,需禁饮。

(4)上机前取下身上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胸罩、腰带以及任何带金属物品的衣服。

(5)几种特殊患者的护理:对疼痛患者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了解患者能否配合。对疼痛较严重、配合有困难者上机前30min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疼痛缓解后再进行检查;胸闷、憋气较重者给予氧气吸入;腰部疼痛不能平卧者可给予腰部支撑,如不可耐受可改为侧卧位;对于不能自行排尿者上机前可给予导尿,有留置尿管者将引流袋中的尿液放出;对于精神异常、躁动的患者或不能配合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使其安静入睡后再行检查,防止因身体移动影响图像质量。

5.扫描时的护理
(1)协助技师摆位:

和家属一同协助患者上机,与技师核对姓名,防止差错。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体部检查时需双臂上举于头顶(脑显像者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用保护带固定,固定时松紧适度。PET/CT检查时间较长,一定要叮嘱患者身体保持绝对制动状态,以免产生伪影和移位。要尽量保持患者在舒适状态,可应用枕头或下肢支撑物等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移动,保证图像质量。

(2)注意保暖:

由于设备的运行需要将检查室室温保持在24℃左右,检查时间较长,应给患者盖上较薄棉织物以保暖,防止感冒。

(3)解除恐惧心理:

告知患者全身检查需时20~25min,检查中需走床5~6次,要保持身体放松、平静呼吸。对于疼痛、幽闭恐惧症、焦虑症及小儿患者要特别予以注意。如不能耐受者可征得家属同意后陪同检查,但要告知会接受一定量的辐射,令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给予适当防护。

6.扫描后的护理
(1)等候:

检查完毕后协助患者下床,有少数患者有类似晕车的感觉,可将其扶起后令其在检查床上稍作休息,然后到候诊室等候,进行图像的重建和预视。如图像合格,可让患者离开,并告知取报告时间。如需延迟显像,安排患者继续等候,可酌情给予适当饮食,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并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紧张。

(2)体内放射性显像剂的处理:

检查结束后,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尚未完全代谢排出,放射性约为注射量的1/4~1/3[2]。由于显像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检查完成后嘱患者多饮水,尽快排出体内的显像剂;24h内避免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及孕妇接触,并要求哺乳妇女在检查结束后应禁止哺乳24h,在此期间要远离婴幼儿。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

二、PET/CT检查中其他的准备方法
(一)检查前用药
1.应用药物抑制胃肠道生理性摄取

消化道生理性摄取多,食管下端、胃、小肠、结肠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摄取。注射18 F-FDG前应用平滑肌抑制剂,如山莨菪碱(654-2)、阿托品类,可以通过抑制胃肠蠕动,以减少胃肠道的生理性摄取。方法是在检查前将10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加入1000ml温水中混匀,患者服用后静卧40min后上机检查[3];在检查前口服溴丙胺太林10~30mg,可使胃肠非特异性摄取明显减低。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对比剂或液气扩张胃

口服发泡剂可在相当程度上拉大胃肿瘤与生理摄取之间的差别,方法是碳酸氢钠,每次3~6g加100ml水吞服,但使用产气剂也可能使胃壁和附近的淋巴结位置发生改变而导致淋巴结诊断率下降[3];常用方法为口服CT对比剂,目的是标示胃肠道。对比剂浓度为1%~3%,具体方法为76%泛影葡胺20ml加入温开水1000~1200ml中,注射18 F-FDG后10min口服500~600ml,上机前2~3min口服剩余部分,以扩张胃部。如欲显示盆腔内脏器,可提前1~2h口服。

(二)延迟显像

在PET/CT常规显像后,部分患者需要延迟显像。应根据患者注射药物时间和检查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并根据不同要求准备。在延迟显像前,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再次显像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顾虑。

(三)清洁和保留灌肠

肠道非特异性摄取始终是PET诊断结直肠癌最主要的干扰因素,研究表明,清洁和保留灌肠可以有效地排除大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生理性摄取[4]。具体方法为:先用0.1%~0.2%肥皂水清洁灌肠1~2次,每次约800~1000ml,然后用温生理盐水500m l保留灌肠后上机扫描。

(四)强化CT扫描

强化CT扫描多安排在PET扫描后,在进行操作前应询问碘过敏史,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操作步骤同CT增强扫描。

三、放射防护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

主要是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以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水平。护士在注射药物、接触患者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射线的照射,一定要重视放射防护,以降低辐射剂量。

(二)个人剂量限制

保证个人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新建议确定以有效剂量表示的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是:在限定的5年期间,平均每年20mSv;单独一年不能超过50mSV。

(三)放射防护措施

除在注射18 F-FDG时需做好射线的防护工作外,还需做好以下措施:

1.患者注射18 F-FDG后,身体即具有放射性,应设有单独的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和通道。

2.在注射药物前,带患者和家属熟悉环境,详细告知检查流程和注射药物后的注意事项。注射药物后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尽量增大与患者的距离。

3.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准确记录个人受照剂量,防止过度照射。

参考文献

1.刘颖,李剑明,齐荣斌,等.PET/CT检查中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5(22):917-918.

2.杨国仁,张秀丽,于金明,等.护理因素在PET/CT检查中的影响和作用[J].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4):57-58.

3.宦欢,李毅红.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0(24):46-47.

4.崔新建,房娜,王艳丽,等.保留灌肠在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灶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