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哺乳期妈妈比宝宝更需要补钙
姜女士,孩子5个月,纯母乳喂养,最近姜女士晚上腿部明显不适,影响睡眠,脚指甲表面高低不平,询问这是妈妈缺钙的表现么?是否需要补钙?吃什么钙好?是否需要另外给宝宝补钙?
怀孕期间,为了满足准妈妈自己和胎儿的成长需要,大多数准妈妈都会做足了补充钙的功课。生完宝宝后,很多妈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抚养宝宝的工作中,对宝宝可真是无微不至,总是担心宝宝会不会缺钙。事实上,宝宝在出生6个月内一般是不会缺钙的。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0~6个月龄宝宝的钙摄入量是200mg。通常,母乳中含钙量约为35mg/100ml,0~6个月的宝宝,在妈妈奶量充足的前提下,母乳中的钙是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最容易缺钙的反而是哺乳期的妈妈们自己。所以需要关爱的不仅仅只是宝宝们,妈妈们也更要注意自己身体的状况,特别是缺钙的问题。因此在哺乳期内妈妈们再给宝宝补充钙质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补充钙质。
1.为什么哺乳期妈妈更需要补钙
众所周知,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母乳喂养能使宝宝获得最天然、最珍贵、最理想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大的益处,但由于哺乳期妈妈的生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体内的一些营养元素也会流失,此时首当其冲的就是钙质。通常每100ml乳汁中大约含有35mg的钙元素,当哺乳期妈妈给孩子哺乳1000ml的乳汁时,那么妈妈体内的钙就会减少300~400mg,当哺乳到6个月的时候大约要消耗妈妈体内骨骼中4%~6%的钙。再加上哺乳期妈妈在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而泌乳素的水平较高,因此在月经尚未恢复前,哺乳期妈妈的骨骼更新钙的能力也比较差,综上原因,就使得哺乳期妈妈更容易出现缺钙的问题。此外,妈妈在给宝宝哺乳期间,不管妈妈的血液中含有钙是多还是少,每天都必定会有一定量的钙通过乳汁传输给宝宝,以满足宝宝的营养生长需要。此时,如果哺乳期妈妈自己本身就摄取的钙不足,那么就会动用消耗妈妈自己骨骼中的钙用以制造乳汁供给宝宝,久而久之,不仅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妈妈们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母乳喂养会不会加速哺乳期妈妈的钙质流失,对妈妈的身体健康不利呢
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妈妈和宝宝双方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哺乳期妈妈钙的流失是暂时的,母乳喂养不仅仅是只对宝宝有益处,还可保护哺乳期妈妈的健康。哺乳期妈妈分泌的乳汁钙含量会增加,使机体产生钙质代谢的改变,不仅会提高骨质对钙的吸收速率,而且还会提高肾脏对钙的重吸收率,此时哺乳期妈妈的身体在哺乳期也会尽力地保存钙质,并且肠道也会提高对钙的吸收。妈妈给宝宝断奶后,妈妈骨骼获得的钙会比因哺乳而消耗的钙还要多,会使得妈妈比哺乳前拥有更健康的骨密度,因此,哺乳过的妈妈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可能性比从未哺乳过的妈妈要低,所以妈妈们大可放心地让你的宝宝享受你的母乳。
3.哺乳期妈妈缺钙的表现
哺乳期妈妈缺钙的表现:钙是人体内最普遍的元素之一,是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被称为“生命中的钢筋混凝土”。正常人体内钙的含量为1200~1400g,约占人体总体重的1.5%~2.0%,其中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占99%。另外,存在于细胞外液、软组织和血液中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并与骨钙保持着动态平衡。机体内的钙,一方面构成了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参与了人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可影响各个器官组织的活动,如钙与镁、钾、钠等离子保持了一定的比例,可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的反应;钙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钙可以调节心脏的搏动,保持心脏连续交替的收缩和舒张;钙能刺激血小板,促使伤口上的血液凝结;在机体中,有许多种酶需要钙的激活,才能显示其活性。由此可见钙对于人体的代谢、细胞的功能、神经系统的运作、蛋白激素的合成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若钙质在体内一旦不足,身体就无法正常运作,进而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钙质是维持生命安全的重要营养素,因此,人体血液里的钙离子浓度都必须时刻保持平衡。一旦体内血液里的钙离子浓度不足,机体就会直接从骨骼解析出钙来补充到血液中去。哺乳期妈妈由于还需要吸取自己骨骼中的钙用来制造乳汁来供应给宝宝,故会导致体内的钙质更加不足。大多数人都清楚钙质可确保骨骼、牙齿的强壮,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若是体内的钙质一旦不足了,尤其是哺乳期妈妈缺钙,就会很容易造成腿脚抽筋、腰酸背痛、关节疼痛、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症状。此时,若是哺乳期妈妈再不补充钙质,缺钙将会越来越严重,会导致妈妈分泌的乳汁减少,乳汁中的含钙量更会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人体血液里的钙离子浓度必须时刻保持平衡。腿抽筋说明血液里可能短暂性缺钙了。
4.哺乳期妈妈缺钙对宝宝的影响
由于哺乳期妈妈缺钙,乳汁中钙的含量就会减少,这会造成母乳喂养的宝宝钙摄入量不足,晚上经常出现啼哭不止、闹觉、睡觉不安稳。如果宝宝长时间的缺钙,还会导致宝宝骨骼出现畸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哺乳期妈妈缺钙给宝宝带来的影响吧!
(1)宝宝易夜啼:
夜啼是婴儿时期(婴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之间的一段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指的是宝宝在白天的时候很正常,也检查不出什么其他疾病,一到了晚上却烦躁不安,哭个不停的情况,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宝宝称之为“夜啼郎”,而在中医上则称之为“小儿夜啼”。在过去,人们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宝宝夜啼,在外面贴上一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的字条,孩子就会好转。很显然,这种方法是不会有效的。哭是宝宝的一种本能反应。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感到哪里不舒服的时候只能通过啼哭的形式来表达。当遇到宝宝“夜哭”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去解决问题。引起宝宝夜哭的原因很多,如宝宝饿了、尿布湿了、室内空气不好、过冷或过热、口渴等原因都会使得宝宝在晚上啼哭不止,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啼哭。如果宝宝在夜间哭闹不止时,妈妈们已经排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又检查不出其他异常时,此时宝宝的啼哭就是因为缺钙了。如果宝宝摄入的钙量充足,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有效地控制了。
(2)宝宝易夜惊:
6个月龄内的宝宝大脑神经系统是发育不成熟的,并且控制能力是较差的,此时,如果宝宝体内的钙质再不充足,睡觉时就很容易发生夜惊的现象,若是钙量充足,宝宝就会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3)宝宝易抽筋:
妈妈们经常看到宝宝在睡觉时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一般都会认为宝宝做噩梦吓着了,或者认为是宝宝在长身体发生的疼痛,俗称生长痛,但其实这是一种由缺钙引起的抽筋。若是宝宝发生了这种情况,则说明宝宝的体内钙质不足,妈妈们需要补钙了。
(4)宝宝易腹痛:
腹痛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症状,导致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器质性疾病如肠套叠、肠梗阻等以外,最常见的则是功能性腹痛。年轻的哺乳期妈妈们经常会遇到宝宝总是莫名其妙地阵阵大哭,并且晚上多见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状况。由于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感,所以腹痛时则多表现为毫无原因的啼哭。宝宝在哭闹的时候往往紧握双拳,屈曲两腿,颜面发红,轻度腹胀,并且还可听到较响的肠鸣音。但当宝宝肛门排气后,哭闹就会明显地好转。妈妈喂乳也可使宝宝哭闹暂停,但过后会哭闹更加厉害。疼痛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自行缓解,可没过几天就又会发作,甚至有时候一天会发作多次。这种令年轻爸爸妈妈们一筹莫展的腹痛,在医学上就称为“功能性腹痛”。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缺钙是导致功能性腹痛产生的主要原因。宝宝缺钙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得肠道过度收缩发生痉挛而引发腹痛。由此可见,补钙则能治疗缓解功能性腹痛。
(5)宝宝湿疹:
婴幼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大多会在宝宝生后1~3个月起病,6个月以后会逐渐地减轻,2岁以后大多数宝宝会逐渐自愈,极少部分的患儿会延至幼儿或儿童期。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头面部,如面颊部、额部、眉间和头部,以后会逐渐向颏部、颈部、肩部、背部、臀部、四肢蔓延,甚至可发展到全身。婴幼儿湿疹开始时多为散在的或群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红斑或小水疱,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宝宝因瘙痒常烦躁不安,夜间哭闹而影响睡眠。婴幼儿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皮肤粗糙、皮疹、皮屑多。而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抗炎的作用,所以钙剂的补充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因此,哺乳期妈妈的补钙对预防宝宝湿疹显得尤为重要。
(6)宝宝乳牙萌出过迟:
一般来说,宝宝会在4个月到10个月之间长出新牙的,但早的也有3个月出牙的,晚的也有1岁才长出新牙的。但宝宝只要在出生后的1年内萌出第1颗乳牙的均属是正常的范围。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长出第1颗乳牙,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的称为乳牙迟萌。乳牙晚出的原因比较多,其中缺钙也是导致乳牙晚出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哺乳期妈妈能及时补好钙,则能减少宝宝乳牙萌出过迟的几率。
(7)宝宝喉喘鸣:
喉喘鸣,医学上又称为喉软骨软化病,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内宝宝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胎儿在母体内缺钙致使喉软骨发育不良造成的。如果孕期妈妈们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发生的几率。但若是宝宝一旦发生了喉喘鸣,宝爸宝妈们要让宝宝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及时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D,喉鸣大多会在3~6个月后消失。对于这种疾病宝爸宝妈们也不要害怕,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喉软骨也会发育好的,这种声音绝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就会消失。
(8)宝宝易患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引起体内的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位,导致骨骼发生病变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患儿在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夜啼、易激惹、多汗等。当宝宝病情继续加重时,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手足镯、“鸡胸样”畸形、严重的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下肢畸形等。哺乳期妈妈母乳中钙磷的比例为2∶1,此时钙的吸收率高,对防治佝偻病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哺乳期妈妈体内缺钙,导致乳汁中钙的含量降低,钙磷比例失调,致使宝宝从母乳中吸收的钙含量降低,从而易患佝偻病。由此可见,哺乳期妈妈合理补钙有利于宝宝预防佝偻病。
5.哺乳期妈妈如何补钙呢
哺乳期妈妈无论自身体内有多少的钙,每次哺乳时都会将自己体中一定量的钙通过乳汁传输给宝宝,用来满足宝宝的营养。若是哺乳期妈妈长期钙量摄入不足,不仅妈妈本身会很容易诱发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妈妈补钙尤为重要!哺乳期妈妈如何补充钙呢?根据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800mg的钙,但哺乳期妈妈因为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所需钙量要高于常人,为每日1000~1200mg。而通过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人均每日膳食钙质的摄入量仅为389mg,所以哺乳期妈妈每日需要额外补充611~811mg的钙质,以保证哺乳期妈妈自身骨骼、牙齿的健康和宝宝的健康发育。因此,哺乳期妈妈除通过食补补充钙质外,还需要通过药补双管齐下来确保获得充足的钙。
(1)食补:
食补不会有像药物一样的副作用,是目前最好的补钙方法。哺乳期妈妈可以多吃一些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海带、虾皮、鱼类、骨头汤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少吃影响钙吸收的食物。
牛乳、羊乳及其乳制品是比较好的奶制品。通常100ml的牛奶中含有钙剂100mg,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也高。目前世界人均奶制品年占有量为105kg,其中美国为170kg,日本为80kg,而我国居民却只有6.6kg。专家们指出,解决我国人体钙营养不良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牛奶的摄入量。根据我国目前的饮食习惯,建议哺乳期妈妈每天至少喝奶250ml,用来补充妈妈乳汁中所需要的300mg的优质钙。若是哺乳期妈妈对乳糖不耐受,则可适量饮用酸奶。哺乳期妈妈什么时候喝牛奶补钙效果最好呢?建议妈妈们在临睡觉前喝牛奶。牛奶中的钙在餐后3~5小时由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去,其中一部分钙会从血液转入尿液中,然后由尿中排出。而在夜间入睡后空腹时排的尿钙则几乎完全来自妈妈的骨钙,因此哺乳期妈妈临睡前喝牛奶吸收的钙会相对较高,并且临睡前喝牛奶还能改善妈妈的失眠。
豆类及豆制品中含钙量很高,尤其是黑豆、黄豆、青豆、豆腐、豆浆等。通常100g豆腐中含钙高达300mg,100g豆浆中含40mg的钙,且大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豆腐在点卤过程中加入的一些电解质,会使蛋白质沉淀,对骨质也是有益的。因此,哺乳期妈妈每天的饮食要多选用豆类或豆制品,一般来说哺乳期妈妈每天摄取100g左右的豆制品,就可以摄取到钙100mg。同时,建议哺乳期妈妈再多吃一些芝麻或芝麻酱、乳酪、海米、西兰花及甘蓝等,可保证钙的摄取量至少能达到800mg。
海带和虾皮也是含钙量很高的海产品,通常100g虾皮含钙量达2000mg。鱼类特别是海鱼中钙和蛋白质相结合更有利于钙的消化和吸收。加工后的鱼制品或罐头,甚至有的鱼骨也是可以食用的,更是含钙量比较丰富的食品。动物骨头中80%以上都是钙,可以事先敲碎加醋后用文火慢煮煲汤喝也是可以帮助吸收钙质的。此外,蛋类、紫菜、核桃、杏仁、黑木耳、柑橘、香菇及部分蔬菜等食物含钙也比较丰富,建议哺乳期妈妈多选择性地食用。英国Surrey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妇女经常吃水果青菜,其骨质密度会比较高,推论可能和水果中丰富的钾、锌和镁等微量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C促进钙的吸收有关。故哺乳期妈妈多吃水果可辅助钙质被人体有效的利用而达到补钙的目的。
(2)药补
若是哺乳期妈妈缺钙比较严重,单纯靠食物补钙往往是跟不上的,此时妈妈就需要适当的补充钙剂了。
1)哺乳期妈妈要正确选择补钙产品:
首先,哺乳期妈妈要查看钙剂的批号,是否有批准文号。其次,哺乳期妈妈要了解钙剂所含的成分。目前市场上的补钙产品以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柠檬酸钙等成分居多。妈妈们在服用钙剂时,要注意不同的钙剂其钙含量不同,吸收的钙量也是不同的。有资料研究表明,碳酸钙含钙量约为40%、醋酸钙29%、柠檬酸钙21%、磷酸氢钙15%、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制剂的效果价格比是最佳的。因此,建议哺乳期妈妈应该选择含钙量高、价格相对低的碳酸钙产品,如迪巧。最后,哺乳期妈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剂量的钙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补钙产品中钙元素的含量是有很大的差异,少则每片含25mg钙,多则含500~600mg钙,所以哺乳期妈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量来选择合适剂量的钙剂。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哺乳期妈妈每日需要额外补充611~811mg的钙质。但由于每个人吸收食物中的钙量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好吸收量,所以必要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这样便可清楚自己补钙是否充足了。哺乳期妈妈补钙虽然很重要,但是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说补得越多越好。哺乳期妈妈每天摄入的钙量是不能超过2500mg。若是钙摄入得过多了,很可能会引起厌食、恶心、便秘、关节痛、肌痛、无力、多尿和结石等高钙血症的表现。
2)哺乳期妈妈补钙的注意事项
①最好不要在空腹时补充钙剂:
各种钙剂口服给药时,其中的钙首先需要在人体胃内的胃酸作用下解离成钙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样也是需要胃酸的。若是没有胃酸的分解消化,钙就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食物是引起胃液分泌的生理性刺激物,故当口腔摄入食物开始咀嚼时,胃壁细胞就开始准备分泌大量的胃酸了。胃酸除了可以解离各种钙剂中的钙和食物中的钙外,还会对碱性强的钙剂进行酸碱中和作用,从而可以减轻强碱性钙剂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空腹时不宜补钙,否则吸收效果会不佳。
②不要将食物与钙剂混在一起食用:
有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纤维素如菠菜、苋菜、茭白、菜花、韭菜等蔬菜,若是在补钙的同时大量食用这一类蔬菜,它们可与钙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排出体外,此时机体不仅不能有效地达到补钙目的,反而会使机体中原有的钙也被消耗了;有的食品中含磷酸盐过多如海鲜类、豆类等,会与钙结合形成沉淀,并排出体外,不仅影响了钙的吸收,还使机体保留钙的能力下降;有的食物中脂肪含量高如肥猪肉,当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时,未吸收的脂肪可与钙结合形成钙皂,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也会影响钙的吸收。此外,饮食中盐的量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当盐的摄入量越多时,体内钙的吸收就会越差,而钙从尿中排出量却会越多。研究表明,当把绝经后妇女每日摄入的盐量由10.6g减少至4.4g时,体内钙的排出量也会大大地降低,且骨密度也会明显的增加。综上所述可知,钙剂与食物混在一起食用时,将会大大减少人体对钙的吸收而造成浪费。为了避免食物中影响钙吸收的不利因素,我们可在两餐之间服用钙制剂。而胃酸有利于钙的分解和吸收,故在餐后1个小时左右补钙是最好的。
③临睡前补钙是最佳时间:
白天人体可从尿中排出一部分来自血液中的钙。此时血液中流失掉的这部分钙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中得到补充,以维持血钙和尿钙之间的平衡。但是到了夜间,人体不再进食,尿钙却依旧排出,导致血液中的一部分钙质还是不断地进入尿液中去填充尿钙的丢失。此时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血钙水平,就不得不动用体内的钙库,也就是骨骼中的钙质。另一方面,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各种激素在昼夜间的分泌量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血钙水平在白天较高,在夜间较低。而夜间的低钙血症可能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使骨钙的分解加快。根据研究发现,骨骼对钙的最大吸收力度时间是在每天的夜间,所以每天晚上临睡前是一天中最佳的补钙时机。如果在临睡前适当补充钙制剂,就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增加了血液中钙的浓度,从而阻断了体内动用骨钙的过程。此外,钙还有镇静的作用,有助于睡眠。因此,临睡前服钙片或进食牛奶或其他补钙食品效果最佳。
哺乳期妈妈除了以上的食补和药补外,还应多去户外晒晒太阳。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则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此外,哺乳期妈妈还可通过做产后保健操,促进骨密度的恢复,增加骨的硬度,从而防治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