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行医心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为百病之长”之理

风为百病之长,始见于《素问·风论》。四季之风皆能伤人,外感之疾常以风为先导。风邪和其他病邪的亲和力很大,常与其他病邪合并而侵袭人体,其他病邪又常借风乘虚而入,以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见诸于临床,所以古人甚至把“风”作为外感六淫之总代表。风之特性善行百变,病变多端。《经》云:“其病各异,其名不同。”风性主动,变症叠起,病情常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故《经》云:“至其变化,乃为他病。”这也是百病之首的意思。

所谓“治风先治血”,是指风与人体营血的内在关系。一是风邪入体中,血脉不畅,或是人体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治以养血祛风,使血脉通畅。风为阳邪,故风搏则热盛,热盛则水干,由此精血不荣,故治风先治血,使邪祛而正不伤。三是内风常由肝血虚所致。因血虚则肝失涵养,内风错动,故当养血以息风。如大秦艽汤,蠲痺汤之当归、川芎,三甲复脉汤之生地黄、阿胶,养血活血以祛风,或养血涵肝以息风,故曰“治风先治血”。血得所养,肾阴阳平,肝风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