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调温通四步分期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注重经后补肾气以助排卵
近年来,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影响到育龄夫妇的婚姻和家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刘瑞芬教授认为肾气虚衰、血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亦可兼有肝郁、脾虚。治疗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点,结合西医学的月经神经内分泌周期调节理论,模仿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从补、调、温、通立法,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期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从而恢复女性的排卵功能。
中医学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四期。西医学将月经周期分为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卵泡期即经后期,传统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认为月经来潮,经血耗伤,血海空虚,故治以滋肾养血为主。而对于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刘瑞芬教授认为在此期应以“补肾气”为主以促进排卵。“肾为先天之本”“肾乃生胎之元”“肾主生殖,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女子孕育的基本条件。若肾气充盛,则卵巢功能正常,精化阳气,阳气内动,冲任相资,由虚至盛,由阴转阳,可促使成熟的卵泡排出而受孕。因此补益肾气是诱发排卵的关键。气分阴阳,互根互用,补益肾气应阴阳并重。滋阴填精不仅可以养阴,使卵泡发育有充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推动月经周期的运动;温肾助阳可以启动氤氲之气,促使优势卵泡的竞选,有助于卵泡逐渐发育。同时配以活血药物改善卵巢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卵泡发育成熟。
经间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排卵期,经前期的阴生阳长,至此时阴已长至“重阴阶段”。“阴长至极,重阴必阳”,便开始了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转化,转化的结果导致排卵。此期应注重一个“调”字,以适应阴阳消长,由阴转阳突变的需要。治以调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卵子的突破排出。
经前期相当于黄体期。此时,阴血由生至化,机体由阴转阳,阳气渐长,月经将至,故此期为“阳长阶段”。其中阳气的旺盛与否直接关系到月经周期的进一步演变。此期应注重一个“温”字。以温肾调经为主,阴中求阳,调理冲任气血为本期治疗的重点。
行经期,阳长至极,重阳必阴,此期为月经周期中阴阳的第二次转化,血海由满而溢,月经来潮,标志着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故“通”是本期的治疗特点。“热则流通,寒则凝滞”,强调禁用或慎用苦寒之药,治当温通,使胞宫排血通畅,冲任经脉气血顺和,达到除旧布新的作用,为新月经周期奠定基础。于是循月经各期的特点,形成了“补、调、温、通”的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