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妇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生在“鞠躬尽瘁”中厚重无比

刘瑞芬的人生座右铭是“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行医40多载,她用行动实践着这句格言。

作为医生,刘瑞芬已是省内知名的妇科专家,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为了让患者,特别是外地患者来了能看上病,到了下班时间,若还有外地的患者,就继续看。结果看了一个,再看一个,只为不让他们失望而归,或多费时间和钱财。

因此,刘瑞芬和学生们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大多时候,上午门诊延时到下午一点多,她就和学生到医院旁边一个小店买盒饭或面条。一次,上午门诊又看到一点多,她到洗手间洗洗手准备和学生们一起下楼吃饭,出来时看到又有患者过来找医生,一问是外地的,还没挂号,她就对学生说,人家来一趟不易,先看完再挂号吧。

“我的时间是患者的,我支配不了自己的时间”,当谈到经常加班时,刘瑞芬笑着说。

2013年,她正式退休后被医院返聘,直到现在,她依然像从前一样看门诊、教徒弟,忙得不亦乐乎。

在东院区看门诊,每次当刘瑞芬下班的时候,整个楼上都没人了。夏天早晨她不到8点便上班,下午2点上班,期间随便吃个盒饭,再一直看到下午7点。保安经常过来提醒说:“刘主任,整个楼上就你啦,还不下班?”刘瑞芬这才意识到,该下班了。平常回家她走的是医院西边的小门,但这时小门已关了,她只好走正门坐公交车回家。

“40多年,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忙活着过来了。”她微笑着说。有的老同事退休了,见到她还忙忙活活地上班,就打趣道:“还上班?想累死拉倒?”

累吗?累。作为医生,累大多来源于身体和精力的超负荷运转,但刘瑞芬从医40多年,却未觉其苦。她认为,能用一己之长为患者解除痛苦,帮助学生成长,是充实的、快乐的。

如今的刘瑞芬已年过花甲。有人问她到了这个年龄,中午是不是该休息会儿,睡个午觉。“现在哪还有午觉啊,这么多患者,没有时间啊。”她笑着解释,“上周五下午看到6点,全科共220个患者,我看了98个。”

刘瑞芬说,自己是受毛泽东思想教育长大的。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党员的本色。她感觉自己干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这就是一个医者的境界。

刘瑞芬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妇科专业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培养的学生有60多名。她对自己的学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她分管病房时,在每周主任查房前都要求学生做一个小时的学术讲座或病例讨论。她会根据病房病种情况,提前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后,需要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在科室里讲。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如今,刘瑞芬的学生中有些已经在妇科领域内有所成就。她的学生史云现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赵瑞华博士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李霞如今已经发表多篇SCI文章,2014年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刘静君、王哲、刘文琼、张丽娟、师伟如今都已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她的博士岳恒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被世界华人医学联合总会授予“百名推动中华医学走向世界领军人物”的称号和“中华东方国际名医勋章”。

虽已为钟爱的中医事业奉献大半生,刘瑞芬说,她还是舍不下患者,放不下那些弟子,在自己还能发光发热的时候,得继续为患者看病治病,还要多磨炼一下年轻人,让他们变得再扎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