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治疗重视整体,更重视局部
从整体和局部辨证关系的角度出发,何天佐主张诊断要“重视局部,更重视整体”,而论及治疗,同样又遇到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
历史上有人主张骨科疾病的治疗重视整体,著名代表人物是明朝的薛立斋,陆师道在为他的《正体类要》作序时,概括他的学术观点:“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自明以降,不少人宗其说,这句话也被广泛引用,似乎成了一些医家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理论依据。
薛己的理论貌似全面,实则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如踝关节扭伤,其营卫怎样不贯?何脏何腑怎样不和?脉象如何审辨?又怎样施补施泻?又如一位科雷斯骨折(Colles fracture)患者和一位胫骨螺旋形骨折患者,均为新伤,他们肢体的损伤极不相同,试问他们的气血损伤有何不同?他们营卫不贯有什么差异?他们的脏腑不和有哪些不一样?他们的脉象又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审其虚实?如何施补用泻?其实,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骨科医生都无法完全回答也没有必要完全回答的。
何天佐认为,骨伤科同内、妇、儿科及一般外科不同,在诊断明确后,治疗局部的伤损变化是主要的,全身由此引起的变化是次要的,治疗应针对局部的伤损变化施治,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何天佐以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为基础,提出“治疗重视整体,更重视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