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根)

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春秋季采挖。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形:不规则片状,断面中央呈枯朽状

色:切面黄色,中间红棕色,枯朽呈暗棕色或棕黑色

味: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内服煎汤3~9g。

【功用特点】本品清热燥湿作用在上中下三焦,适用于湿温、暑湿之胸闷痞满,呕吐,湿热泻痢,黄疸。与黄柏、黄连相比作用偏于上中二焦。泻肺火治疗肺热咳嗽及热病烦渴等。兼可解毒、止血、安胎等。

【验方精选】

1.白癜风:用黄芩粉末,茄蒂蘸搽。

2.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片黄芩,酒浸透,晒干并研末。每服0.3g。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连(根茎)

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及“云连”。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秋季采挖,干燥,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及吴茱萸水炒用。

形:长条形片,弯曲,外表面粗糙

色: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鲜黄色或橙黄色

味:极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内服煎汤1~3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在黄芩之上,为治疗中焦湿热郁结的主药;并善清心胃实火,兼清肝火;因其解毒力强,尤善解疔毒。

【验方精选】

1.痔疮:黄连6g,煎膏,加芒硝、冰片各0.3g。敷患处。

2.赤白痢疾:黄连、黄柏、栀子仁各3g。水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树皮)

来源于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以皮厚、皮张均匀,纹细,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润透切片或切丝,生用或盐水炙、酒炙、炒炭用。黄檗除去栓皮的干燥内皮称关黄柏,同等入药。

关黄柏

川黄柏

川黄柏:呈微卷曲的丝状,切面深黄色,味极苦关黄柏:呈丝状,切面鲜黄色或黄绿色,味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内服煎汤3~12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与黄芩、黄连相似,但偏于清泻下焦湿热,且善清肾火退虚热。

【验方精选】

1.一切肿毒: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搽。如干加水润之。

2.血痢:黄柏、黄连各12g。酒煎服。

3.毒热上攻,口中生疮:蜜炙黄柏、细辛各等份。研末,每次用少许,掺于舌上,有涎吐出,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容易损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龙胆(根及根茎)

来源于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Gentiana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 Pall.和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 Kitag. 或滇龙胆Gentiana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产量最大,故习称“关龙胆”。春秋季采挖,晒干。以根条粗大饱满、顺直,根上部有环纹,色黄或黄棕,质柔软,味极苦者为佳。 切段,生用。

形:细圆柱形碎段,切面中心有隐现的筋脉点

色: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味:极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功用特点】本品苦寒,清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因其泻肝火力强,故还可用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抽搐。

【验方精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龙胆泻肝汤加减,连服一个月。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秦皮(枝皮或干皮)

来源于木犀科落叶乔木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产于吉林、辽、河北等地。春秋两季剥取干皮,晒干。以条长、整齐,外皮薄而光滑,成筒状者为佳。生用。

形: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稍粗糙

色:外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有浅色斑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有光泽,切面黄白色

味:苦

【性味功效】苦、涩,寒。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功用特点】本品清下焦湿热,解毒,止痢,止带。故可以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带下。兼清肝火,明目退翳,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生翳。

【验方精选】小儿细菌性痢疾:秦皮水煎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参(根)

来源于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春秋季采收,切片晒干。以整齐,断面色黄白,味苦者为佳。生用。

形:类圆形厚片,外皮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纤维性,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色:外皮灰棕色或棕黄色,切面黄白色

味:极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煎服,5~10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清下焦湿热,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可治疗胃肠湿热所致泄泻、痢疾,也可治疗湿热便血、痔疮出血以及湿热熏蒸之湿热黄疸;兼有杀虫作用,治皮肤瘙痒、疥癣等。

【验方精选】阴道滴虫病:苦参100g,蛇床子50g,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反藜芦。

白鲜皮(根皮)

来源于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采挖。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为佳。去须根和外部粗皮,纵向剖开,抽去木心,切片,晒干生用。

形:圆形厚片,外表面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

色: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类白色,切面乳白色

气味:有羊膻气,味微苦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煎服,3~9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为临床治疗湿热郁滞肌肤所致的皮肤痒疮、湿疹、疥癣常用药,复方配伍,内服外洗均可;可用治疗湿热痹痛。对临床使用大量茵陈蒿未能见效的急性黄疸性肝炎,表现为湿热郁蒸,而致深度黄疸的患者,疗效很好。

【验方精选】手足皲裂:白鲜皮、地骨皮、苦参、甘草各等份,水煎趁热滤出药液,先熏洗患处,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平时患处外涂甘草油。

【注意事项】虚寒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