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投诉信,惊起法理情
一大早,师傅收到了一封由公司董事长转来的信件。拿着信师傅一阵风一样冲进办公室,脸色不太好,往日的神采也看不到了。乐乐看到师傅的表情,估计是出什么事了。
乐乐小心地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电脑键盘,生怕声音太大。只听到师傅在电话里和电话那头的人说了很多个嗯、明白、理解等,估计师傅被上级领导批评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乐乐心里直打鼓,最近自己也没出什么差错,应该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吧?
心里正在想着,就听到师傅叫自己,“乐乐,过来一下。”师傅虽然声音很轻,但乐乐感觉到不是好事。
“你看看这封信的内容。”乐乐仔细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人资的同事那种冷漠、敷衍的表情让我心寒,趁忙乱的时候让我签名。我觉得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更加关心老员工。”整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乐乐的眼睛都开始有点模糊了,都被感动了。
“乐乐,你觉得这件事该如何处理?现在我们需要回复给董事长整件事的过程及我们的处理方案。”师傅拿着信看着乐乐。
乐乐还沉浸在信件内容和回忆中,这件不经意的事竟然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写信的员工是市场部的一位资深员工,当时自己是根据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中的降级标准对她进行处理的,因为上个季度她生病了,休息了半个月,所以绩效没有达到资深人员的标准。根据相关制度就直接降级为普通人员了。当时自己完全是公事公办,拿着相关降级执行的知会函给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员工,让员工当场签名。当时员工似乎也没看清楚,就签名了。记得当时只是对员工说按制度来的,签名吧。
“是啊,按流程操作没问题。但你觉得这么做是不是缺了点什么?记得以前曾经讲过的法、理、情吗?”师傅启发式地问着乐乐。
“之前师傅告诉过我,处理员工关系的事情需要法、理、情。我那天……”
“你那天怎么了?”师傅追问。
“那天我的态度确实有点冷漠,但真不是故意的。师傅,您都知道平时我对人很热情的,那天不知道怎么了。我记得当时我直愣愣地把降级通知书给员工,还催她赶紧签名。当时员工似乎有点疑问,但我也没多问也没多想,觉得这个都是属于常规的操作,没啥担心的。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乐乐承认了自己处理得确实有些草率。
“现在我们先赶紧处理,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我们给予合理的解释。幸亏我们有足够的处理时间,我们一起看看。”师傅虽然急但还是耐心希望乐乐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吸取教训。
师徒二人把职业发展通道的制度打开,制度包括了降级的标准,里面提到了如果休假超过10天,可以折算当月项目目标值。但是这个休假里没有提到病假,只谈到了法定假期及国家规定的假期,所以按照这份制度,这个员工确实是没有完成绩效目标,所以执行降级这个决定是没错的。
“虽然我们得理,但并不是只要有理,事情就可以处理圆满。”师傅提醒。
乐乐苦笑了一下:“师傅,这人力资源做起来真不容易啊。自己已经压力爆棚,还得不断照顾员工的情绪、各种周围人员的情绪啊!心累。”
“确实不容易,但是找到了方法就觉得有乐趣了。我们先讨论一下如何回复董事长这件事。回复这样的投诉信,我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简短陈述事实,投诉信想表达的内容;其次,引用公司制度,按照现有制度执行的结论,再陈述调查的结论;第三,给出处理建议。”师傅一点一点地告诉乐乐。
乐乐点点头。
“对于处理建议,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师傅问。
“首先我觉得对于任何考核、职业晋升降级各种管理办法都需要充分与全体员工沟通,通过有效沟通渠道,确保员工了解考核标准以及考核结果;另外定期举办座谈会,邀请各层次的员工代表与管理层进行面对面沟通;充分有效使用意见箱,让有疑问、不满的员工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排解;同时,广开各种沟通渠道,不断征集各级员工对公司的合理建议,并加强对各级员工的人文关怀,打造更加和谐的团队氛围。”乐乐一口气说了不少。
“另外,用人部门也应加强对长期工作在前线的员工的关怀,尤其是工作满三年的员工,引导其正确理解绩效导向下的晋升降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日的工作。关怀的确很重要,这个员工在公司工作超过了5年,就因为这次生病影响了绩效,而导致降级,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不仅是病假人员,对于三期女工也是需要考虑的。”师傅引出了新的话题。
“对对。之前我也听到不少三期女员工对公司的考核目标有意见。我也觉得应该给她们一些照顾。”乐乐说。
“嗯。我们确实在一些方面考虑不周。对于处于三期的女员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各部门可根据女员工的实际身体状况,对其考核目标酌情调整,该调整经过员工申请、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审核。而对于经常要外出的女同事,为更好地保护孕妇的安全和健康,员工可根据其怀孕阶段、不同身体状况提出个人申请,公司可酌情调整其工作内容或岗位,避免孕妇发生意外而产生的用工风险。如果三期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则仍然依法进行处理。当然我们还需要把沟通的渠道、沟通方式公布出来,让大家知道。”师傅继续说。
邮件的内容都准备好了,也发给了董事长,师傅也松了口气。
“乐乐,确实要注意自己的一点一滴。虽然这次的事件,你在处理原则上倒没有出错,但结果不完美。员工投诉的事也不能怪你,毕竟你也是后来才接手这个团队。可能你的运气也不太好,正好碰上了这个员工的事情。听说她之前就有想要离职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提,可能这次想趁离职前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这个事情也是个导火索。”师傅拉着乐乐想好好聊一聊,“乐乐,最近发生了不少事,接二连三,你做得也很辛苦。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师傅,说心里话。这次的事情还是很严重的,也是由我引起的。我觉得自己平时工作总是显得很忙乱,以前吧一直负责单一模块的时候,反正把事情做好就行了。现在就不同了,招聘的工作不能停下,其他模块的事也不少,而处理员工关系方面的事情又需要冷静、思路清晰。我有时候真的有点顾头顾不了尾,自己都觉得很吃力。我容易冲动,太忙之后头脑发晕,就容易出错。”乐乐反思地说道。
“嗯。从单一模块向多模块转换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还是需要找到关键事件,例如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肯定有常规工作、例行的,有突发的工作,还有就是特殊事件。例如这次员工投诉事件,你在给员工签名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员工的感受,有没有想过主动问一下员工,有没有向员工的上级了解过员工的情况。你看她的投诉信里也提到了上级主管,反馈上司平时很少与她沟通。你有没有考虑过签这个名,员工的疑问点会有哪些,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师傅关切地问乐乐。
“事情没做错,但缺乏了感受、缺乏了沟通,最终事情还是没处理到位,引起了后续的麻烦。我当时的处理确实很程序化,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其实员工当时想找我谈,还发了几次邮件,我也回了她。第一次她想约我的时候,我正好忙其他的招聘,回了没时间。后来我也主动发了邮件问她,什么时候有空,她一直没回,我也就忘记了。现在想来其实当时员工是想主动找我沟通,但我没抓住这个时机。员工确实很忙,当时为什么没想到主动走到她的座位旁边找她呢?现在冷静地想一下,没必要把邮件回复发出、发出回复的,主动一点去找她不是很快就可以解决吗?如果当时很快解决了,可能后续就没那么麻烦了。”乐乐若有所思。
“是啊。其实不少事情可能刚有苗头的时候就解决了,后续处理简单很多。就像灭火一样,不是说咱们人力资源工作是灭火器吗?要想灭火,肯定要把火苗在刚开始就控制住。我们分析一下,员工刚开始想找你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苗头了,而这个时候你没有及时去解决及控制,所以苗头开始继续燃烧,火势变大。员工不想找你谈的时候,你再去处理就开始有点难度了,而你当时又没有及时积极主动去打破员工与你之间的隔膜,结果员工的怒火就蔓延了。”师傅停顿了一下。
“你想想火已经开始蔓延了,再灭火的时候是不是更有难度了?人的情绪就是这样。员工的投诉是一个最终行为的大爆发。她想反正和人力资源也解决不了问题了,干脆把事情闹大点,希望引起公司的重视。你看后来她提到来公司这么久也没见过一些领导,也没机会和领导说句话,她觉得自己太不起眼了,没人关注过她。”师傅看了看窗外,又看了看乐乐。
“是啊。平时只去重视流程制度,但没有更多地关注情感和细节。我做得太不够了。”乐乐低下了头。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和员工沟通,把具体的情况详细告诉她,不要让员工带着怨气离开。虽然她反映的情况有个别方面不太客观,但至少让她愿意把心中的不满说出来,至少让她离开时没有遗憾。等一会我们就约这名员工聊一聊。”
“乐乐,你再想想,通过这件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师傅继续问。
“师傅,我觉得虽然这个员工的做法确实不妥,先群发邮件想博得同事们的同情,然后又直接发投诉信给董事长,可其实想想也不能完全怪员工,我们公司确实也没有相关的流程及指引,让员工遇到问题、困惑的时候该如何做?有什么途径可以解决。每次我们的沟通会上员工也不愿意主动说些什么,也不愿意反馈问题。”乐乐边说边想。
“嗯,没错。确实我们缺乏一个关于员工申诉的方法和指引。其实之前也发生过一些类似的事情,只不过以前那些同事没那么执着,这次被你‘中大奖’了而已。”师傅对乐乐眨眨眼睛,笑着说。
“师傅,您就别调侃我了。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情,我都快绝望了。”乐乐长叹了一口气。
“看你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好机会可就避开你啦。”师傅总想好好开导一下乐乐。
“我也想啊,可是这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想开心都开心不起来。我运气很背啊。”乐乐仰头,目光无神。
“好吧。帮你转转运。要不要试一下?”师傅打趣地说。
“师傅,你说得这么玄乎啊?我想试呀!”乐乐恨不得赶紧拿到解药。
“解药就是刚才你提到的需要给员工一个指引。正好现在没事,给你三天的时间,好好思考一下怎么做,做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怎么样?”师傅笑着问乐乐。
“嗯,那我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正好也可以静一下心。”乐乐似乎找到了方向。
想想员工申诉,就得从原则、渠道、方式、方法上考虑。
原则是由员工本人启动,客观事实陈述,需要通过正常渠道,而不是以诋毁、诽谤、伤害他人为目的,还得遵循保密原则。
渠道方面,乐乐觉得员工可以通过面谈、申诉邮箱、邮寄或快递信件、发邮件、电话(带录音)、微信等方式进行反馈。对于各种渠道,可以通过宣传栏、全员邮件发送、张贴海报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宣传。
对于有申诉需求的员工,需要了解如果进行申诉要做的功课。申诉人将需申诉的内容整理成文字,内容包括:被申诉人、所在部门、申诉的事实经过、申诉人姓名、申诉日期等,并将有关的证据或线索附后。申诉内容需要简明、扼要、事实清楚,最好能附有关的证据或证明人姓名。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后果、要求),清晰(对事件的说明要清楚、重点突出),客观(应实事求是,客观描述)。申诉信息如需回复,应写明申诉者的部门、工号、姓名和联系方式(匿名举报除外)。
乐乐觉得按这个思路进行思考,应该会尽可能避免一些突如其来的投诉,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