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是(   )。

A.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

B.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C.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养成自尊自信,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D.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答案】C

【解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力目标有: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AD两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B项属于知识目标。

2.某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平等尊重你我他”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C.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答案】A

【解析】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老师在实践中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地竞争。

3.某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若干家庭生活图片,使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此处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参观法

C.谈话法

D.探究法

【答案】A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题干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即为演示法。

4.思想品德课老师找小时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你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题目中老师对小时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属于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小时的学习。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就要(  )。

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分配格局

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

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A.

B.

C.

D.

【答案】B

【解析】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故项排除;项中“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的表述是错误的,应将“同步”改为“共同”,故不能入选。

6.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加快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审计的步伐,这要求(  )。

A.利用信息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B.为跨国公司、世界名牌做贴牌生产

C.严格准入条件,逐步淘汰传统产业

D.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答案】A

【解析】我国传统产业要加快改造和升级的步伐,不再单纯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进行加工制造,赚取微薄的利润,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项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打造经济升级版;C项“淘汰”过于绝对;D项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与题意无关。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基于(  )。

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的投资范围的需要

逐步改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是说要扩大国有资本的投资范围,更不能改变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故两项表述错误。

8.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欧美国家制造飞机,发展中国家制造玩具;欧美国家制定通讯标准,发展中国家生产廉价电器;欧美国家出口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而发展中国家则提供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低价商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必须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项中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项与题意无关。

9.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力度,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据测算,这项改革全面推开后,将带动GDP增长0.5%左右,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分别提高0.3%和0.2%,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比将降低0.4%,这表明(  )。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改革税制是促进产业结构化的动力

我国采取紧缩财政政策,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A.

B.

C.

D.

【答案】B

【解析】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社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化,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体现。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项表述错误,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10.2014年2月21曰,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这是(  )。

A.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B.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路支撑

C.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D.政府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这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A项表述错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BC两项与题意无关。

11.某市政府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面向社会各界开展了“我为《报告》建言献策”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

是人民群众行使提案权的体现

是政府赋予公民表达权的表现

有助于集中群众智慧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有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

B.

C.

D.

【答案】D

【解析】我国公民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的政治权利,公民可通过社情民意参与决策。“我为《报告》建言献策”活动使各项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两项与题目无关。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民族交错居住在同一社区内的现象日益普遍,做好社区民族工作(   )。

应当让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行使自治权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有利于消除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

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A.

B.

C.

D.

【答案】C

【解析】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项错误;项消除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表述错误。

13.“年轻人不识人情味,敢闯敢拼,怀才不遇满腹愁;中年人识得人情味,苟且经营,投桃报李遂有得;老年人参透人情味,淡泊名利,世事人群终归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生活态度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A.

B.

C.

D.

【答案】D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项表述错误;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生活态度对人的认识不能起决定作用,项表述错误;年轻人不识人情味,中年人识得人情味,老人年参透人情味,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发展,项正确;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对人情味体会的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项正确。

14.图1漫画表明对同一事物人们有不同认识,这是因为(   )。

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

认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认识受人们立场的限制

真理绝对不是相对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漫画以房价这个社会热点为题材,有房者和无房者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根据现实情况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不能跌、不许涨),体现了认识受人们立场的限制,也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两项正确;两项与题意无关。

15.某医学研究表明,无所事事,终日饱食,可导致弃用性大脑痴呆。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两个亊物之间都有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偶然的

【答案】B

【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偶然的,而是有条件的。无所事事,终日饱食,可导致弃用性大脑痴呆,表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16.下列诗句中体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亊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

B.

C.

D.

【答案】A

【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帆,万木,新叶,前波,为新事物的代表,两项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体现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7.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能认识到什么程度。”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条件制约

C.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与客观条件的发展是同步的

D.人们在每一层次上获得的认识都是认识发展的一个终点

【答案】B

【解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受实践条件的制约。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项表述错误;认识需要不断拓展、深化,D项表述错误。

18.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是借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力量,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但是农民工与城市主流社会文化相疏离,形成农民工的“文化孤岛”,要改变现状,必须(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C.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D.用城市文化改变农村文化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与城市主流社会、文化相疏离,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交流。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错误。

19.过节逛公园是许多市民的一种休闲方式,图2反映的是节日后某公园一角的状况。(   )。

图2

公园管理人员要履行好岗位职责

游客要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公共卫生

公园要做出公共场所禁止饮食的规定

游客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了节日后公园垃圾遍地,针对这种情况,公园管理人员要履行好职责,加大监管力度,游客也要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公共卫生,共同为干净整洁的公园努力。项表述不合理;项与题意无关。

20.在家庭生活中,不辞劳苦,不挥霍浪费,符合家庭美德中(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答案】D

【解析】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不辞劳苦,不挥霍浪费”符合家庭美德中的勤俭持家的要求。

21.“有志者,事竟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  )。

A.诚实守信

B.乐群贵和

C.励志自强

D.躬行慎独

【答案】C

【解析】“有志者,事竟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均体现了立志的重要性,体现了励志自强的美德。

22.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和可以胜任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属于(  )。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

【答案】D

【解析】生活理想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和可以胜任的工作”属于生活理想。A项,职业理想即人们对职业活动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它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B项,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C项,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23.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偶尔的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高不开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要求在个人身上内化的结果

A.

B.

C.

D.

【答案】D

【解析】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行为中的体现,是表现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稳定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是教育、实践、修养三者的统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从道德生活经验开始,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达到道德信仰,再由道德信仰达到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全过程,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离不开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品质于受教育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故两项表述错误。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经典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   )。

A.厚德载物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求真务实精神

D.改革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5.(略)

26.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属于(  )。

A.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共同犯罪

【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A项,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B项,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从而构成犯罪;D项,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

A.受教育权

B.劳动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住宅不受侵犯

【答案】B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社会经济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实施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财产所有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获得物质帮助权。

28.王某在某服装店挑选风衣,店主向王某推荐了一款,王某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主却强迫王某买下了这件风衣,这一事件中王某受侵害的权利是(  )。

A.安全权

B.依法求偿权

C.人格尊严权

D.自主选择权

【答案】D

【解析】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决定是否购买或接受的权利。它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题目所述事件中店主强迫王某买下风衣,侵害了王某的自主选择权。A项,安全权一般是指公民享有人身、财产、精神、不受侵犯、威胁、胁迫、欺诈、勒索的权利;B项,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C项,人格尊严权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其在社会上享有的最起码尊重的结合。

29.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加重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这(  )。

有利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有利于工商行政机关依法惩治犯罪分子

表明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反映

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刑法修正案加重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有利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是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回应,表明我们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项工商行政机关有行政处罚权,但刑事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共同办理;项表述错误,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

30.下面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健全的人格

B.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C.没有逆反或叛逆心理

D.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答案】C

【解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智力正常;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具有较强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个小题12分,共24分)

31.在德国有一个留学生,乘地铁时发现无人检票,只是偶尔抽査,一次乘地铁时他没有买票也没人管,顺利乘车,在侥幸心理驱动下,他经常逃票,只是偶尔被查到。该学生在校成绩优秀,毕业后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录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的人,自己成绩优异为什么不被录用?在他的一再追问下,对方失望地说:由于您有乘地铁没有买栗的不良信用记录,我们不能录用缺乏诚信的人。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简述诚信对人存在的重要性。(12分)

答:(1)诚信的含义: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

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说话算数,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诚信的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2)诚信的意义: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诚实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重信守诺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3)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恪守信用。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

正确理解诚信原则,按照诚信原则的要求去做。

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实事求是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要坚持实亊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说谎,不欺骗他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如不说谎,不欺骗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学习上做到考试不舞弊,不抄袭他人作业等。

32.(略)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3.围绕思想品德,“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课程内容,某教师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

问题:

(1)上述教学活动体现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教学建议?(10分)

(2)选择其中两项教学建议,分析是如何具体体现的?(10分)

答:(1)上述教学活动体现的教学建议:

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检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该教师体现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教学建议的表现如下:

a.该教师在环节一开展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竞争与合作;

b.并且在环节三,列举社会生活中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典型事例,并引导学生列举典型例子,思考对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深化了对竞争合作的认识;

c.最后第四环节引导学生设计一次班级活动,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活动建议,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在实际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该教师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表现如下:

该教师在环节一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活动,并且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列举学生自己经历的竞争与合作的事例,总结做法,并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预习、展示、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对各种做法进行归纳,提炼出竞争与合作的具体策略。该老师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搜集、交流、合作、学法指导等,真正体现了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建议。

34.自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后,某教师为考査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测试,以下是测试的试题和某个学生的答案:

试题:

某校学生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本地公共自行车租赁问题”调查研究发现,公共自行车租赁很受市民欢迎,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部分市民租用后不及时归还,还有大量损坏,影响他人使用。

问题二:周边便宜的“黑车”比较多,部分市民宁愿乘坐“黑车”,也不愿租用公共自行车。(注:“黑车”指的是未经国家许可,不具有运营资格,以营利为目的的机动车辆。)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部分市民行为的认识。

学生答案:

问题一中“部分市民租用后不及时归还,并有大量损坏,影响他人使用”,说明这些市民道德素质较低,不能做到诚实守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问题二中“周边便宜的黑车较多”,说明黑车车主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做到自觉守法,管理部分应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管理。

我们应该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问题:

(1)与思想品德旧课程相比,思想品德新课程评价观念主要强调了哪些观点?(8分)

(2)对上述学生的答案进行评析。(8分)

(3)请帮助该教师对这位学生进行答案指导。(4分)

答:(1)新课程评价强调的观点

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2)评析

学生答案中,学生认为“市民道德素质较低”的观点太绝对,“与人为善”的观点也不确切,而且原因分析不全面,市民不能及时归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租赁站点设置不合理、租赁时间设置不合理等。

学生答案中,学生只在黑车车主方面,以及管理部门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没有紧紧围绕题目要求“部分市民行为”去做分析原因和认识,分析角度不准确。

学生答案中,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做负责任的公民。答案内容太空,没能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个人情况,具体阐述。

(考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教师的答案指导

回答问题时应该仔细审题,紧扣材料和题目要求,千万不能答偏题目。比如在对第二个问题分析时,明显答题角度出现问题,没有紧扣题目中“部分市民行为”,所以偏离题目,遗漏了答题要点。比如市民“坐黑车”可能是因为搭乘比较方便,而且黑车价格比较便宜,附近没有合适的租赁站等等。

回答问题时,思考角度要尽量全面一些,语言不能太绝对化,比如在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时,对于“市民道德素质较低”这样的表述太绝对化,我们应该分情况来分析,比如对于“大量损坏自行车”的可能是由于部分市民道德素质较低,但是对于“不能及时归还”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素质的问题,还应该从租赁站点设置、租赁时间设置等去思考。

(考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1大题,共26分)

35.请根据所给出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活动建议,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对此部分课程内容做一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五个步骤(情境导入激兴趣——精心设计启思维——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巩固提升强能力)来进行。(26分)

答: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新闻。

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什么?

归纳:“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责任,人一旦缺少责任感,真、善、美将离我们远去,代之而来的假、恶、丑将使我们的生命得不到保证,社会将难以维系,人类将面临生存的挑战。

(过渡句)每个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责任

1.播放动画:少年踢球砸坏别人家玻璃,应该谁来赔?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

(2)该少年的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总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归纳和点评):对于前两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因为他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少年的爸爸也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因为他是监护人,为孩子支付赔款是父亲的责任。对于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有赞成、反对两派意见。

教师:赞同家长的做法,家长的用意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渡句)请大家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想一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责任的增多,我们懂得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呢?

3.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并填写在表格中。

(二)责任的来源

1.教师: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1)对他人的承诺;

(2)分配的任务;

(3)上级的任命;

(4)职业的要求;

(5)法律规定;

(6)传统习俗;

(7)公民身份;

(8)道德原则等。

2.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责任的来源,请补充下面的表格:责任来自哪里?

3.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

教师:从以上关于责任的来源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来源于多个方面。

请同学们再列举其他人的责任来源,如教师、军人等。

总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特定的责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1.小活动:角色扮演

准备五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所扮演的五个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邻居”“姐妹(兄弟)”“乘客”等。

(1)组内交流,每个角色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

(2)把自己最想放弃的角色扔到小组中间,并说出放弃的理由。依次扔掉第二、第三个角色,说出扔掉这些角色时的感受。

(3)说明自己最珍惜的角色及其理由。

活动中思考下列问题:

(1)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的角色是否相同,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为什么?

(2)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因角色的变化,其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

2.总结: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角色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负责任的心态,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环节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来源,明白了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并表现在方方面面;懂得了不同角色不同的行为,都会造成一定后果,每一个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