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小结
本章在把握经济全球化特点与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全球化的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对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变化、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为下面各章节的深入分析提供背景支撑和方法导向。
主要结论有:
第一,随着跨越疆域限制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对一国市场结构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无论是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还是进入壁垒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动态调整、变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市场范围的扩大,极大地拓宽了专业化经济的空间,带来世界财富的迅猛增长。通过分析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可以因之决定当前全球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经济全球化通过外资进入、跨国并购和对外贸易等方式对一国经济构成较大的挑战,也存在资本合作、技术模仿和制度学习的多种机遇。为了更好地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多种机遇,同时消除单边政策的不利影响,此时全球协调就十分必要。第三节的博弈分析表明:单边行动造成了一种“囚徒困境”,而国际协调可以带来各国福利的改善。
注释
[1]转引自路虎:《一体化进程发挥强大整合推动作用,全球劳动力市场格局渐变》,《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11月16日。
[2]参见Farrell,Diana,Martha A.Laboissière and Jaeson Rosenfeld:《新兴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https://china.mckinseyquarterly.com/Economic_Studies/Productivity_Performance/Sizing_the_emerging_global_labor_market_1635。
[3]新加坡纸货市场大致形成于1995年前后,属于衍生品市场,但它是OTC市场,而不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纸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有石脑油、汽油、柴油、航煤油和燃料油。
[4]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5]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不仅限于农产品期货交易,还为中长期美国政府债券、股票指数、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商品提供期货交易市场,并提供农产品、金融及金属的期权交易。
[6]转引自人民网,http://mnc.people.com.cn/GB/8210270.html。
[7]参见国家发改委:《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08tongzhi/W020080903348646793665.pdf。同时,据海关总署的数据(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2119791&leafId=3063):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同比增长13.7%,而中国2009年国产大豆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中国食用油原料严重依赖外部市场。
[8]参见《中钢协确认巴西淡水河谷要求将铁矿石提价90%~100%》,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tiekuangshi/industry/20100319/1945778.shtml。
[9]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tiekuangshi/20100713/2400898.shtml.
[10]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920/3341091.shtml.
[11]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12]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13]此处与本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已经作为阶段性成果发表,参见杨蕙馨、吴炜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及对策》,《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第43—46、151页。
[14]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15]参见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2009中国与世界企业500强对比分析》,http://www.hzqlw.com/newql/xinxi.asp?id=2946。
[16]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17]参见张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市场结构》,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8]参见严帅:《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9]参见《2009年前十位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http://www.caam.org.cn/zhengche/20100122/1005034794.html。
[20]参见《财政部:到2010年中国入世降税承诺将全部履行完毕》,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2/15/content_12651301.htm。
[21]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
[22]以配第(Petty,1683)、杜阁(Turgot,1766)、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重点关注了分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分工的网络描述成了经济组织,但基于诸如不能有效处理角点解之类技术方面的原因而被略过,转而重点讨论了新古典供求的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直到1928年,杨格(Young)重新强调斯密关于分工网络的古典一般均衡观点,他认为累进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才是递增报酬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这就要求将整个经济的运作都视为一个相关的整体,进而提出了所谓的“杨格定理”,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而后,罗森(Rosen,1978,1983)、贝克尔(Becker,1981)进一步强调了分工、专业化理论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对分工、专业化理论的一个巨大推进归功于杨小凯等人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关心资源配置不同,新兴古典经济学关心经济组织,使用消费者/生产者的超边际分析解释专业化程度和经济的组织方式。利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专业化的理论框架可以对企业的出现、内生国际贸易、内生经济发展、城市的出现、经济转轨、储蓄与投资、货币的出现以及商业周期等相关经济问题提供视角新颖、论证有力的解释。下文的论述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即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可通过设定一个决定交易的技术条件的运输函数而获得,一般包括运输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储存费用以及延误运输导致的费用等;交易成本的反面就是交易效率,它源于萨缪尔森的“冰山交易成本”,即一人购买1单位产品时,他实际得到的只有k单位(交易效率),1-k单位在交易过程中“融化”掉了(即交易成本)。
[23]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24]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25]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26]参见http://news.qq.com/a/20090514/001394.htm。
[27]参见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1004/26/content_19903413.htm。
[28]参见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gjcj/news/2009/1018/1916421.shtml。
[29]采用列昂惕夫形式的生产函数表明每种生产活动对于完成最终产品都是必需的。
[30]该函数形式为C-D生产函数,θ为Th(s)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1-θ为Tw(s)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31]规定其一阶、二阶导数均大于零,即协调成本随着成员国家数递增而以更快的速度(如指数形式)增长。
[32]C(n)的二阶导数大于零,保证了最优化二阶条件的成立。
[33]参见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35]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36]本部分内容借鉴了巴格韦尔和斯泰格(Bagwell and Staiger,1999,2002)的相关研究成果。可参见Bagwell,K.,R.W.Staiger.1999.“An Economic Theory of GAT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9:215—248;Bagwell,K.,R.W.Staiger.2002.“Economic Theory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GATT/WTO,”The American Economist,46:3—19.
[37]证明过程可参见Bagwell and Staiger(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