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随着数码科技的迅猛发展,以视像(图像或影像)传递信息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在音乐艺术领域,视觉化也同样改变音乐的表现方式及其审美特征,受众群体从“音乐听众”逐渐转向“音乐观众”。笔者聚焦视觉文化语境下的音乐审美问题,探析音乐视觉化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视觉音乐“情境式”的审美体验,认为音乐的视觉化是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音乐表现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视觉文化时代赋予音乐的新形式。

白南准和夏洛特·摩尔曼《电视大提琴》,音乐视频艺术表演,1971

当今社会,新兴的科技力量正改变着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审美特征。日新月异的数码影像、铺天盖地的网络传媒、琳琅满目的新兴电子产品,无不争奇斗艳。3D电影、数字电视、三维动画、MV音乐、iPad高清数码电子产品等日益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追捧,呈现出当前社会文化消费的“眼球经济”景观。“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已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维度。”[1]事实表明,视像(图像或影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表征,视觉文化时代已经来临。

作为人文艺术的重要门类——音乐,其视觉化特征亦是十分突出。数码科技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悄然揭下了音乐艺术往昔那纯粹、神秘的面纱,而使其以玲珑生动的面貌活泼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音乐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已然从音乐听众(music listeners)逐渐转向音乐观众(music audiences),这不能不说是视觉文化对音乐的表现方式以及主体的审美态度所带来的深刻而普遍的影响。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人的创造,音乐一定为人服务。当然,这意味着它必须以许多方式服务,同时重视和服务它自己。它必须不仅服务于那些有点未可预断性质而今天又那么流行的体裁,其成功地触及最广大的听众,特别是青年人。并且主要地按照它的最大的可能和希望”[2]。显然,今日的音乐艺术不再是贵族精英的特权消遣,而是亲近大众生活的精神乐园。我们正是要面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真正理解当下人们的音乐生活及其审美方式的视觉化转向问题。那么,音乐,作为以非言语性的声音为媒介的听觉艺术,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下是以何种样式走入大众视野的呢?它又是如何发展其审美形式以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