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经济学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消费陷阱如何欺骗我们

优惠卡背后暗藏陷阱

时下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商场附近、住宅小区、美容院、美发店的附近碰见一些商家发放优惠卡,“免费美容”、“免费足疗”、“免费理发”……花样繁多,身为消费者不禁窃喜: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一日,张女士在步行街逛街时,看到某美容院正在发放优惠卡,声称可以免费做一次基础皮肤护理,张女士便询问发放优惠卡的工作人员:“真的不用交任何费用吗?”“是的。”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一边回答张女士的问题,一边把张女士请进了美容院。

张女士被让到一张美容床上,这时一名美容师说,“如果做的话,需要交7元钱的面扑费。”“不是说不用交任何费用吗?”张女士问。“我们的服务是免费的,您使用我们的仪器也是免费的,但是面扑不是我们院自己生产的,需要您交一个成本费。”美容师解释说。

于是,美容便继续进行。一个半球形的仪器在张女士面部上方不断释放蒸汽,美容师一边按摩着,一边分析着张女士的皮肤,不断地建议张女士再花30元做一个细致毛孔的面膜。张女士说没有时间,美容师抛出杀手锏:“那你做这个基础护理也是看不出效果的,只相当于深层次地洗了一次脸。”

在距离这家美容院不足200米处有一家精品店,面扑的售价为2~2.8元不等。

发放优惠卡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这是一种促销的方法。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承担一定的费用也是合适的。而有些商家却违背了这一初衷,硬性向顾客推销,强迫顾客消费,给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财产上的损失。

在名目繁多的商家促销策略诱人的承诺下,许多消费者都成为了具有特殊消费地位的“贵宾”,一打开钱包,美容美发卡、健身卡、洗衣卡、商场积分卡……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但你也许还没有想到,你的钱往往就是被这些优惠卡渐渐套牢的。这些五颜六色的优惠卡有时只是在充当某些商家的美丽诱饵,很多消费者在优惠卡的巨大“馅饼”下,往往会陷入商家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要随便相信优惠卡上的承诺,因为这种承诺往往是不靠谱的。

国庆节期间是北京旅游的旺季。李先生携一家老小到北京来旅游,在所住的旅馆附近,就接到了各种旅游优惠卡。其中有一张优惠卡颇有吸引之处,这张优惠卡提供了两天旅游线路:一条是恭亲王府、明清老北京、明皇宫、十三陵、八达岭长城五个景点;一条是大观园、电影旅游城、海底世界、亚运村、颐和园五个景点,并承诺免费接送看升国旗、免费导游、各景点门票自付,只付车费20元。

虽然李先生对优惠卡有些疑问,但他还是通过电话联系了“旅游接待处”。但是,接下来的一天,李先生一家人憋了一肚子气:这个所谓的旅行社,中间通过强制性统一购票,每人收取了170元的“团体优惠票”,各项承诺均没有完全兑现,更可气的是,在旅游结束后,他们以联系不到返程的车为由,每人退了2元钱的地铁票后,扬长而去。

商家推出的消费卡中很大一部分是按时间计费的,如月卡、季度卡、年卡等。从表面看,这些卡的优惠幅度往往都很大,但实际上,短期的消费卡往往会通过限制时间,使没有时间、来不及使用的消费者利益受损;长期的年卡则抓住了消费者喜新厌旧、不能坚持消费的心理特点,或利用消费者自身时间不充裕,工作、生活地点发生变动等因素,从中获取利益。

优惠卡的陷阱在其他行业也是随处可见。例如一些酒店利用节假日、店庆等机会,向消费者提供优惠卡等,但优惠卡上不标明有效期限或截止日期,等顾客消费完结账时却被告知“优惠期已过”。有的优惠卡上已经标明了可享受的折扣,但是当你结账时,商家才告诉你,优惠卡上只针对一般的菜点,并不包括海鲜、酒水等消费。

优惠卡的两种类型

优惠卡似乎成了很多商家吸引顾客的方法,但是优惠卡林林总总无非下面两种:

figure_0123_0070

预付式消费

先付费,后享受服务。商家往往先开出种种诱人的优惠条件,吸引顾客预先支出一定费用办理一张会员卡,以后分次提供有关服务。

figure_0123_0071

会员消费

会员凭卡购物可以享受会员价或者参与积分兑奖活动,超市、商场常用此法促销。

因此,消费者一定不要被优惠卡的“美丽诱惑”遮住双眼,在使用前向商家询问优惠卡上的模糊细节,防止陷入商家的美丽陷阱中。还是那句老话,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碰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可得掂量一下,因为这样的馅饼很有可能变成陷阱。

优惠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商家的竞争和营销手段的升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者经济能力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的“以现金进行单次消费”的消费模式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而“用消费卡进行非现金支付、并得到一定优惠”的消费方式正在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它们存在的风险消费者不得不防。

作为消费者,应该要看清免费卡上的免费程序和免费项目及价格,以免掉进优惠卡的陷阱。对于自己不需要的服务或是超出了商家免费承诺以外服务的话,要勇于说不。如果商家有强迫消费行为,消费者也可以拨打“维权热线”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