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每一步标准化
团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有必要为成员明确“对”的标准。唯有成员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不对,团队执行力才有可能逐步提升。
追求每一步的标准化,这是一种做事之道。郭进财曾提出一种“种稻哲学”,这是默默耕耘,按部就班,追求每一过程合理化的哲学。郭进财于十九年前进入震旦企业,从最基层的推销员干起,因表现优异,逐步升至总经理、总务董事到后来的董事长之职。
郭家世代务农,郭进财在十几岁时即经常下田帮助父亲除草。烈日下,他在水田中辛勤地工作,不久之后便汗如雨下,腰酸背病,回头一望,只完成了一小片。望着那无垠的稻田,他问父亲:“这么一大片,怎么做得完呢?”
父亲回答:“为什么做不完呢?我每一年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做完的。”
从父亲的言行中,他逐渐了解家中稻田年年丰收的原因,原来父亲从选种子、培植秧苗、插秧、灌溉、除草、施肥、防害到收割,每一过程十分辛勤努力,但每一个步骤都按照既定的标准完成,唯有每一步都做扎实了,最终能实现丰产丰收的目标。
“种稻哲学”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团队管理中,就是要求把团队管理看成是种稻的过程,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着眼,只要将完成任务的开始到最后都按照要求按部就班,每一步都能标准化作业,那么团队发展也将会收获累累果实。
事实证明,企业不仅呼唤这种人才,也在用它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标准化作业”这一原则。
“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肯德基以它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心。这些让顾客满意的背后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肯德基曾在全球推广“CHAMPS”冠军计划,其内容为:
C——Cleanliness保持美观整洁的餐厅;
H——Hospitality提供真诚友善的接待;
A——Accuracy确保准确无误的供应;
M——Maintenance维持优良的设备;
P——Product坚持高质稳定的产品;
S——Speed注意快速迅捷的服务。
“冠军计划”有非常详尽、可操作性极强的细节,保证了肯德基在世界各地每一处餐厅都能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操作,从而保证了它的服务质量。
肯德基在进货、制作、服务等所有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并有着一套严格的规范保证这些标准得到一丝不苟的执行,包括配送系统的效率与质量、每种佐料搭配的精确(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粗细(而不是随心所欲)、烹煮时间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洁卫生的具体打扫流程与质量评价量化,乃至于点菜、换菜、结账、送客、遇到不同问题的文明规范用语、每日各环节差错检讨与评估等上百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员工能够服务到位,肯德基对餐厅的服务员、餐厅经理等,都要按其工作性质的要求进行严格培训。例如,餐厅服务员新进公司时,每人平均有200小时的“新员工培训计划”,对加盟店的经理培训更是长达20周时间。餐厅经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引导入门的分区管理手册,同时还要接受公司的高级知识技能培训。
凡事都要努力做到标准化,以此精益求精——这样按照既定标准完成的执行力才是效率和效益的有力保证。作为团队的员工,就应该充分发挥“种稻哲学”的魅力,按部就班地将标准执行到位。
如何才能领会到“种稻哲学”的实质,将每一步都标准化地做好呢?我们不妨学习那些优秀者的做法:列任务标准单。
任务标准单里罗列了一步步的工作事项,每一项都有标准要求,所以要严格按照任务标准单,准时、准点、准确地完成任务。有些员工会认为,有些工作的标准过细,都知道怎么做,就没有必要制定所谓的标准。但是许多优秀员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大任务还是小任务,认真地做好标准单,不但不会约束我们的行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当一天的工作将要结束的时候,对照任务标准单认真核实,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现实执行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性也不如写到纸上,做起事来也踏实,不用担心会漏掉什么工作。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平行的处理器,幕前幕后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写在纸上的事脑子就会将这些事转移至幕后,就会产生一种潜意识,自觉地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利用这种潜意识解决问题,就会发现它的作用相当惊人。
标准单是为了把工作量化、细分,让我们的工作有条理性、标准化,所以一定要简单明了,用一些自己可以理解的关键词即可,一看就明白,这样可以节约编写任务清单的时间,同时也是很好的工作习惯。
制定好标准,就是为了使工作按部就班,所以标准是关键。看到任务就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按什么标准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