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先例的奴隶”,放手一搏获新生
1884年,一对穿着朴素的夫妇找到哈佛大学的艾略特校长,希望能在哈佛捐赠一栋大楼,以纪念他们在哈佛读书却生病去世的孩子。艾略特校长傲慢地接待了他们。当得知他们想建一栋楼时,校长严肃地告诉他们:“在哈佛建一栋楼大概需要75万美元。”
斯坦福夫人听了对她的丈夫说:“建一栋楼只需要75万美元,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建一所学校呢?”斯坦福先生点头同意,在哈佛大学校长困惑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
艾略特校长没有料到的是,这对夫妇用其姓名所建立的学校后来会与哈佛大学齐名。更难想象的是,斯坦福大学里一位名叫博克的毕业生后来竟会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并且主政哈佛20年,其任期之长仅次于艾略特本人。
艾略特校长之所以傲慢拒绝了斯坦福夫妇,就是他凭经验认为这对穿着朴素的夫妇不可能是大富翁,艾略特校长被自己的经验蒙蔽了双眼。
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好帮手。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经验,那么在应付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非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所以,很多时候,经验成了我们行动所依靠的拐杖。
但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沉痛的教训。
真正有智慧的人重视经验,但不拘泥于经验。别人拿苹果直着切,他偏偏横着切,要看看究竟有什么不同;别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偏不听,偏要自己闯闯看。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不愿死守传统,不愿盲从他人,凡事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经验不能代表一切,恪守老经验也不等于永远正确,反而会阻碍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不要笃信“经验之谈”,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精神,敢干敢闯,相信牛犊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因为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九个人在煎熬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然而老天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八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他喝完海水,一点儿也尝不出海水的苦涩味,反而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然而,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奇怪之余,他依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海水时发现,这里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打破先例,在哈佛大学可并不罕见。1848年,时任哈佛学院院长的艾佛雷特决定招收一名黑人学生入学。这自然引起了很多白人学生的强烈不满,甚至以退学作为威胁。对此,艾佛雷特院长回答:“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如果你们退学,则哈佛的收入将会被用作这个黑人学生的教育费用。”那位黑人后来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入学的黑人学生。
1853-1860年间,詹姆士·沃尔克出任哈佛学院院长。这期间他为大学课程增添了音乐课。而有意思的是,沃尔克本人是个地地道道的聋子,什么都听不见。
囿于传统经验不能变通的人,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奴隶”或者“先例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会做,那不可能”,殊不知,世界上哪一件新事物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打破先例者呢?
【透视自控力】
打破经验的思想羁绊,才能控制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它发展起来。人们囿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时候,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和惯性。这种习性容易使人们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并且会不自觉地充当旧价值观念的卫道士。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挣脱经验的羁绊。
【知识链接】
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挣脱那些“经验”的束缚呢?注意观察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有两种类型的人:
一种人不加分析地接受现有的知识观念,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种人既无生活热情,更无创新意识。
另一种人思想活跃,不受陈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这种人不满足于现状,常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应该学习后一种人,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挣脱“经验”的羁绊,善于并敢于创造一切。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能促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善于追根问底,注意从社会的海洋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用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为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贮存素材。
一个人具有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能够挣脱“经验”的束缚,还能促使其不断强化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以及思维转向力,善于从不完善的事物中提出创见,也就善于从完善的事物中发现问题。